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让小班幼儿有兴趣的参与美术活动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让小班有兴趣的参与活动      
   
  一、研究目的: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研究各种能引起兴趣的途径和因素。让小班孩子能快乐、积极的参与活动,敢大胆的无拘束的画画。  
  二、研究方法:时间取样法、实况详录法   
   
   前 言   
   
    新纲要中对孩子在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孩子能大胆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活动,纲要将孩子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而我们的活动其实也是幼儿主动意愿的表现,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训练,但这种表现往往取决于幼儿的兴趣,从心理学和思维学的角度分析的兴趣作用是较大的:  
    一、 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作用  
    兴趣能将认识和行为统一起来,增强幼儿的注意力,使主动将精力用于学习活动、自觉的记忆想象和思考所观察的事物和所学习的内容。  
    二、 对学习活动有愉悦作用  
    因为学前期的理想、信念尚未形成,他们学习的主动主要靠兴趣,有了兴趣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活动中就会积极、主动、快乐。  
    三、 对智力具有强化或弥补作用  
    兴趣能促使养成勤奋向上的情绪和积极性。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兴趣,但如何将潜在的兴趣挖掘,这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发现。在本学期我们小一班和小二班主要从以下几点去激发孩子参与

活动的兴趣。  
   
   研究的具体内容   
   
  (一)选择符合经验的欣赏内容让孩子体验一种新鲜感产生作画的愿望  
     小班孩子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孩子没有能力去表现,所以他们会不愿意去画画,这时我们需要的就是帮助孩子唤起表现物体清晰的意象,从而慢慢激发想画的欲望。我们这块欣赏内容分为两个部分:a、欣赏哥哥姐姐的画《我们的新年》b、欣赏的作品《春雨找朋友》、《春姑娘的新衣服》、《快乐的节日》如:《春姑娘的新衣服》通过图形和线条的组合,用水粉及油画棒的作画材料让孩子在欣赏中感受了色彩的美、造型的美,并自然的了解了各种线条和造型,为孩子提供了造型的经验,使孩子在以后活动中能更为投入和积极。  
  (二)运用多种的作画材料和工具来激发参与活动时的兴趣  
     在小班这个年龄段如要求孩子反复用一种工具来描绘几何图形或涂抹色块,那么幼儿失去的将是一种兴趣、失去的将是自我表现与所表现事物之间的建立关系的机会、长期更严重的将失去就是尝试自我表现的勇气。所以我们给予孩子作画的材料应该是丰富的富有变化的如:拓印板、棉签、水粉、油画棒、滴管等孩子就会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这样孩子就愿意去参与。这些材料也往往为这个年龄段孩子表现作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途径。如:《烟花》提供的是吸管和水粉。因为小班幼儿肺活量较小,而且单凭的吹画孩子掌握不好方位所以借助提供的吸管吹画,孩子就能很轻松的完成,而且画面的效果也很好,让孩子体验到活动的有趣性。如:《春雨的色彩》其中的雨滴的造型孩子很难把握,运用的拓印板刻印成雨滴,在活动中运用这些拓印工具很轻松的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春雨的色彩。这些工具能帮助孩子填补他们表达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鸿沟、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去参与活动,使孩子在每次参与活动前都有一份神奇新鲜感,自然兴趣也就有了。除了这些作画工具还可时常的变化作画途径,作画的途径不仅仅局限与我们的画纸还可以是瓷砖如:玩色游戏《粉刷将》叶子:《彩色的书签》、也可以是很随意的场地,孩子都非常的喜欢。  
  (三) 在

活动中运用多种组织形式让孩子更为投入的参与活动  
   a )游戏的形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孩子美术活动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的或宣泄的在画纸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活动中得到演绎。如每次说“今天我们来画画”“照这样画”的指导幼儿会觉感到索然无味。即使是教画简单的线条也应游戏化“让我们一起烧面条”“一起开火车呀”还可以结合一些拟声。如:《我做得菜》这个简单的角色游戏结合在活动时,孩子不仅能玩他们喜欢玩的娃娃家游戏,而且在游戏中自然而然的完成了整个作画过程,孩子会感到非常的轻松和自在。使孩子的注意和兴趣高效、有机的结合在活动中。  
   b ) 综合性的活动  
    新纲要中将美术的目标归为在艺术领域的总目标里。它强调的是是孩子在各方面得到的发展。所以在我们现在的活动中不仅仅应是孩子画画。而应该是各方面的整合,将、语言、律动、等整合其中使我们的孩子在一个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如《猫和老鼠》通过故事引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各种能好老鼠的办法),也使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小熊分瓜》将常识和分享结合在其中,孩子在分瓜的过程中不仅体会到大家分享的快乐而且主动的观察到了西瓜的构造和色彩,所以当孩子转化在纸上时非常的随意自如。这些形式的存在也烘托了我们的活动的氛围,使孩子能更轻松、随意、自如的参与活动,自然的发展了各项能力。  
  (四)创设身临其境的环境营造气氛  
     环境对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起境的环境能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使孩子的注意力不宜分散。如《猫和老鼠》动画片中的场景让孩子感觉就在动画片中,具有真实感增强了整个

活动的趣味性。《粉刷匠》中营造的是一面很洁白的瓷砖墙,使孩子刷的很爽。而这些环境的创设进贴近了孩子的童心,让孩子更为喜欢、积极的参与。  
   
   结果与分析   
   
    通过这一学期的观察、记录、分析我们两个班的孩子在参与活动中的兴趣和专注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以下是小一班在参与活动时的态度和专注力前测和后测时的对比  
   
  前测中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的态度 不喜欢 在被动下作画 积极作画   
  人数 3人 9人 22人   
  百分比 1.8% 26.4% 71.2%   
   
  后测中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  
   
  的态度 不喜欢 在被动下作画 积极作画   
  人数 - 7人 27人   
  百分比 - 20.5% 79.5%   
   
  前测时的专注程度  
   
  专注时间 7分钟 9分钟 10分钟以上   
  人数 10人 10人 14人   
  百分比 29% 29% 42%   
   
  后测时的专注程度  
   
  专注时间 7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人数 4人 6人 24人   
  百分比 11% 17% 72%   
   
    这样不难发现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态度已明显改变。孩子对活动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平均每次都会有15%的

幼儿询问今天是否有活动,据反映有20%的在家会主动要求作画。我们孩子在参与活动中的进步也是明显的,特别是一种积极、主动、兴奋的态度,足实让我们感到这一学期的专题成果。在下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还会不断的摸索、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