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9 > > 详细内容

小班幼儿游戏化美术教学的探讨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小班游戏化教学的探讨 
      
   
  一、 问题的提出  
    苏珊.郎格认为,艺术是一种情感的符号。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美术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在创作中,小班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现行的,教学方法较为刻板,未能调动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情感。如何调动小班幼儿的兴趣,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进行创作;如何提高参与的兴趣,提高活动的情绪、大胆地作画和丰富画面的效果;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 研究的时间  
     二○○一年九月——二○○二年七月  
  三、 研究的方法  
  1、 对象的选择  
    小五班,男孩18人,女孩14人。  
  2、 具体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通过每次教学活动观察活动的情况和参与的积极性。  
    (2)、实案详录法  
     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记录的情况:参与的兴趣,表现的能力,画面的效果。  
  四:小班第一学期目标:  
  1、 培养对绘画的兴趣,能快乐、大胆、轻松地作画。  
  2、 培养对色彩的兴趣。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能注意色彩的不同差别。  
  3、 会使用油画棒、水粉笔涂画,在绘画时能在一面绘画、不折画纸,知道爱护纸张。  

  4、 会画出直线、曲线、折线,能有控制地、手眼协调地表现线条的方向。  
  5、 认识红、黄、蓝、绿、黑、白等不同的颜色,并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6、 知道把主要部分画在纸的中心位置。  
  7、 喜欢玩色,学习一些玩色常规,以帮助愉快地玩色。  
  五、第二学期目标:  
  1、 引导儿童参加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快乐,养成大胆绘画的习惯。  
  2、 引导儿童用线条和简单的形状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   
  3、 引导儿童学会认识多种颜色,并会用多种颜色绘画,同时进行水法画学习。  
  4、 学习区分并尝试画出主体色和背景色,培养他们对使用颜料产生兴趣。  
  5、 引导学习在画面的中心位置安排主要形象,并把它画得大一些。   
  六:活动分析  
  1、 油画棒绘画:笔宝宝跳舞。  
    一直以来,在小班幼儿中存在着绘画情绪低落、不愿落笔的情况,时常有小朋友会叫叫嚷嚷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问题的存在,我在第一次的活动中设计了一个游戏"笔宝宝跳舞"。把12色的油画棒称为12个笔宝宝,我们小朋友要和它做好朋友,抱着笔宝宝一起跳舞。在此,我没有强调如何握笔、如何绘画,而是打开录音机,让小朋友"抱"着油画棒跳着圆圈舞、波浪舞、点点舞……小朋友在活动中快乐地跳动,此时没有一个小朋友说:"我不会画"没有一个小朋友"垂头丧气"不愿画。  
  2、 滚珠画:织鱼网。  
    运用弹珠带着颜料的滚动,在纸上留下一条条的线,由一条条的线组成一只网在鱼身上的鱼网,在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图画,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做了一张画。而孩子在取放弹珠的过程中认识了颜色,又动了手指,手臂大肌肉群的活动带动了盒子的转动。这个过程没有大量的说教,让孩子勉强地学习,而在这一取一滚之间一幅图画就出来了,在愉快的心情中看到了成功的作品。  
  3、 废报纸拓画:草地上的花  
  画草地上的花有许多的方法,手指点画、油画棒绘画……在活动前我想"如何让幼儿又能画出美丽的图画,又能同时发展

的其他的能力?"于是我想到了废报纸拓画,首先游戏幼儿撕报纸,要把报纸撕出一块,团成一团,然后蘸上颜料拓印。整个过程幼儿都在愉快的情绪下活动。让觉得是在玩,而不把绘画的概念强加给孩子,使孩子在觉得好玩以后才会有兴趣,才会乐意一起活动。  
  4、 油画棒绘画:下雨了  
  课前带小朋友观察下雨,观看下雨的时候,雨滴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落在地上的,落在地上是什么样子的、落在水中是怎么样的,同时,鼓励幼儿在接送的路途中观察下雨是怎么样的。在绘画的时候,又适当地运用了色卡纸,更引起幼儿的兴趣。本次绘画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幼儿自由的空间很多,对下雨的体验很深,有东西可画,有话想找朋友、说,场面非常热烈,引起的共鸣。  
  5、 棉签画:下雨啦  
  根据第一学期幼儿油画棒绘画的结果,幼儿在绘画时绘画的力度比较弱,在色纸上绘画颜色都偏与灰暗,于是我想出了用棉签绘画的形式。同时我进一步增加了幼儿生活体验的力度,希望孩子在看到雨点从天上落下的同时,观察雨点落在地面上、落在水中的不同的景色和景色的变化,于是我带着幼儿每人打着一把伞、穿着一双雨鞋在下雨的时候去雨中感受这份体验。在课中对下雨的谈话进行大十分地热闹,每个孩子都能够对下雨天谈谈自己的感受,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地挖掘。同时,运用水粉颜料进行绘画,色彩强烈、反差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6、 写生画:照镜子画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时常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脸,也感受过自己的五官的做用,在学习常识《认识五官》、语言《我有六个宝》以后,鼓励幼儿边看着镜子、边画自己,既有感性的认识,又有理性的认识,能够增加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绘画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活动明显地感觉到

对照着镜子绘画有浓厚的兴趣,绘画的效果也很好。  
  七、结果  
  儿童的绘画活动是学前儿童手、眼、脑并用,通过活动使儿童主动地自我建构的一种实际活动,通过滚珠画中的取弹珠和滚弹珠使幼儿的手、眼、脑协调运用,通过撕旧报纸、团旧报纸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发展幼儿手的动作的协调性。在创作中,让小班幼儿在情感激发的前提下,沉醉于自己的活动中,以积极的态度,借助于工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油画棒《下雨了》和棉签画〈〈下雨啦〉〉充分的利用了这一点。同时因运用游戏化教学活动,让学前儿童在愉快的、积极的情绪中,不知不觉中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同时又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如绘画〈〈笔宝宝跳舞〉〉、〈〈织鱼网〉〉就是利用了喜欢进行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的。  
  学前儿童的美术中充满了情感的色彩,早在儿童使用笔、颜料画画之前,他们的视觉就有明显的对色彩形象的审美偏爱,表现出一种情绪的倾向。到幼儿期符合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愿望的作品,会使幼儿感觉到兴奋和满足。在〈〈笔宝宝跳舞〉〉的绘画中,就充分地体现了的情绪倾向。  
    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游戏,就广义上来说,是儿童的各种"玩"的活动,从狭义上来说,游戏是幼儿园中由老师设计、提供和引导产生的或由幼儿自发进行的各种"玩"的活动。各种活动,在有意识的引导下,提供各种材料使用。在拓印画〈〈草地上的花〉〉就是通过游戏进行的。画《下雨了》的时候,通过游戏淋雨、看雨来引导

幼儿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下通过充分的谈话然后进行绘画,就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来说,游戏化是课程成功的前提,提高幼儿的生活体验是幼儿提高绘画技巧和绘画能力的方向。因为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幼儿在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生活体验,使对绘画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就能够画好绘画的对象。  
    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感染学前儿童,并培养孩子的美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促进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而在游戏活动的同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欣赏和创造的同时提高了幼儿是审美能力,如在绘画〈〈照镜子画自己〉〉的时候就要染幼儿进行一些作品的参观让幼儿对人的脸有充分的感受,以便更好地进行绘画,提高绘画的积极性和绘画的效果。。  
  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性质是由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和美术教育这一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俄而学前儿童的特点是爱好游戏,将有些和美术进行结合,合理地运用游戏的手段,促进的大力发展是课题研究的目标。  
  因此,游戏化美术教学,在小班幼儿当中是非常可行的,通过游戏与活动的结合,通过游戏让幼儿有更充分的生活感受,就使幼儿在动动、玩玩中提高的绘画能力,更提高了绘画的积极性,为中班的教学作好了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