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与不打都是爱_校园文学
张世学
有一天与一位朋友聊天,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洁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很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角中的青豌豆。我生所任何一点点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面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裳……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摔跤一样应该原谅。
你像一匹顽皮小兽,放任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这《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所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我们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这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动。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苟烈十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要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呆懂得?
[赏析]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几乎都有被父母打过的记录。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更加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母亲总是谨慎地使用殴打;孩子很小的时候,不曾打;当孩子开始淘气而说教及其他努力都归于失败,让母亲感到痛心无奈时,才打孩子;而听了孩子的话决定不再打他,因为孩子已经长大。我们做子女的应该理解父母的亲情。从父母的角度说:“打与不打都是爱。”
摘自《小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