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7 > > 详细内容

校园建设的浅议_学校管理


    金秋时分,细雨连绵,层林似染,秦陇交界处的关山草木葱茏,格外美丽。在关山深处,有一位双腿残疾的教师,以顽强的意志和满腔的热诚,克服重重困难坚守三尺讲台近30年。
    他就是全国优秀教师、陕西省陇县火烧寨乡峰山小学校长张存贵。
    “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张存贵从教的峰山小学地处海拔2400多米的高寒地带。1981年,组织上派他到离家20多公里的新集川乡的教学点任教。报到后,张存贵傻眼了:那是怎样的一所学校啊!深山中几间破房子,36名分布在4个年级,教职工只有张存贵一人。在这所深山学校里,张存贵一呆就是28年。
    大山里群众生活不富裕,很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今年秋季,眼看就到开学的日子了,孩子们的书费收不上来,无法筹到购书钱的张存贵闷闷不乐。
    “把准备给母亲过3周年祭日用的肥猪卖了吧。买不到教材,就把娃们耽搁了。”张存贵跟妻子商量。
    一头肥猪卖了300多块钱。9月1日,43名学生领到了新书,张存贵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今年6月30日,张存贵带领六年级学生去乡里参加毕业考试。接连几天暴雨,唯一的独木桥被冲走了,孩子们急得直哭。张存贵脱掉鞋袜,挽起裤腿,一瘸一拐地把32名学生全部背了过去。他的右腿由于在冷水中浸泡时间过长,伤病再次发作。此后的一个多月中,他拄着拐杖,拖着病腿,坚持上课。一些孩子在中写道:“看到张那么难受还坚持上课,不少同学都哭了。”
    “乡亲们把娃交给我,我就要对每一个孩子负责”
    今年,邻村50多名学生并入峰山小学就读。学校校舍不足,转来的学生无法安置。张存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便用卖掉耕牛所得的4000多元购置了轧面机、消毒柜、架子床,请匠人修了学校围墙,盘了锅灶。
    在峰山小学的54名寄宿生中,最小的6岁,离家最远的15公里。这些孩子住校后不习惯,想家,哭闹,尿床,逃学。张存贵干脆住进了学生宿舍,晚上给学生盖被子,叫孩子起床上厕所。
    今年12月的一个夜晚,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学前班6岁的学生石顺利突发高烧。张存贵心急如焚,叫了3名高年级学生作伴,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将孩子背到3公里外的医疗站。病情稳定后,他又拖着发病的伤腿,把孩子送回家中。一路上,张存贵不知摔了多少跤。
    “作为校长,就要把学校当家来建设”
    群山环抱的峰山小学在张存贵的精心呵护下,硬化了路面,绿化了校园,建起了文化墙、品行窗、习作栏、风范壁。师生的生活工作条件也明显改善。乡亲们赞叹道:“张老师把学校当家来建设,把学生当子女来。”
    张存贵不仅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来教育,也把同事当亲人一样关心。教师刘巧芳身体不好,有一段时间总是愁容满面、情绪低落,张存贵便找她谈心,鼓励她乐观面对生活。教师高书荣父母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家中有10多亩责任田,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人操劳,张存贵和妻子便利用双休日帮高老师干农活。
    在工作中,张存贵感到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把书教好。高中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他坚持边教书边学习,取得了大学本历,并探索出了“乐中生趣,趣中设疑,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从教以来,我以大山为友,与寂寞为伴。我觉得山虽深,我对教育的爱更深;沟虽长,我对孩子的情更长。”谈到从教30年的感受,张存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