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7 > > 详细内容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创造性思维_活动课程

根据中小学教学大纲中的课内课外结合的原则,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去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在激发兴趣中创造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一个利于创造的心理环境。为此,可举办各种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班会。比如,元旦可举行篝火晚会。当对篝火晚会表现出浓厚兴趣时,再布置:1、给晚会起名;2、设计晚会内容安排。这时,创造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就打开了,他们可以给晚会取出许多美妙的名字,给晚会安排出丰富多彩的内容。

另外,还可根据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指导学生办手抄小报,要求办出各自的特色。这样,在编排中无论对小报整体布局的把握,还是对选登的内容、插图、题花的安排,都离不开创造思维。

二、在分析综合中创造
分析综合是思维能力的核心。通过分析,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基本结构、属性和特征,可以辨别出事物的表面特性和本质特性,深化认识。通过综合,可以完整、全面地认识事物,认识事物间的联系和规律。创造性思维就是建立在这种抽象思维的基础上的。演讲,就是培养分析综合能力的良好途径。经常练习演讲,不仅对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广阔性、严密性、灵活性和改善学生思维品质等有极大的益处,而且能有效地训练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比如,经常举行一些专题演讲,选取能开启思维、活跃思维的题目,如“开卷都有益吗?”“也说‘难得糊涂’”、“来自生活的思考”等等,或让学生一反老生常谈;或通过自己的思考推陈出新;或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再分析解决,以此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三、在发散中创造
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与契合性思维的有机结合。发散需求异,它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求索答案,以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电影电视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影视专题研讨,在研讨中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本质反映和追求目标,所以,教师应着重引导发散思维,要求针对问题用新角度、新观点去分析,对问题提出独特的、有新颖成分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