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4 > > 详细内容

小班幼儿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研究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课题名称:小班数活化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目的: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人类的能力也是为解决现实问题而产生的。

然而,现在幼儿对于学数学的兴趣低,主要表现为:集体教学中,学习的兴致不高,情绪不愉快;对数学区的选择性低,活动质量差。归纳原因有三,其一,数学本身特点所致。对以具体形象思维及直接兴趣为主要方式的幼儿来讲,数学由于它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本身难以直接唤起幼儿的兴趣。其二,教师的兴趣偏向所致。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育最难开展。对本课程所持的被动与冷漠态度直接影响了。其三,传统的教育方式所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集中定位于让幼儿如何去记住知识、掌握技能,习惯于在课堂内用从生活中分离出来的数学知识按预先策划的方案去直接控制幼儿的学习,人为地将幼儿的数学学习与生活相隔离。幼儿“背数学”、“练”的现象普遍出现。虽不乏有幼儿的操作,但其实质在于验证而非探索,用方法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活动中

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中,无法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学前课程指南》中也强调要以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展开活动,并指出:3岁儿童行动自如,认知范围扩大,逐步形成了一些与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实物概念,但此时儿童的概念很具体,只是特指某项事物。

小班幼儿具有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维具体形象、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经验少的年龄特征,他们对的学习依赖于生活中对具体事物的反复自由探索和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使经验逐渐内化,并自我建构以获得发展。

研究目标:

1、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挖掘生活中的资源,收集有关的生活素材。

研究内容:

1、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

a、利用环境帮助积累生活经验。

b、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c、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区。

2、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a、设计生活中的场景。

b、设计生活化的操作材料。

c、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3、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a、运用各种感觉通道感受生活中的。

b、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活动。

4、家园结合,实现共育。

通过家长会、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等,改变传统观念,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资源。

研究方法:

本项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观察法、经验法。

1、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条件下的生活化学习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事实与经验。

2、经验法:以自己和幼儿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的筛选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他人对数活化有一定的认识。

3、行动研究法:研究小班幼儿数活化的学习,提高自己对结合生活让学习的认识。

研究步骤:

1、立项准备阶段(今年4月——今年8月)

(1)领会陶行知的《生活理论》和罗杰斯的《意义学习理论》。

(2)建立课题框架,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立项等工作。

2、研究实施阶段(今年9月——今年6月)

(1)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

a、 利用环境帮助积累生活经验。

a1、带领

观察周围自然环境,如田间、花园、树林等,积累生活经验。

a2、教室环境布置时将数、形、序等溶入其中。

b、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b1、观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与物。

b2、收集各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c、 创设生活化的游戏区。

c1、提供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材料,让通过观察、分析、判断,获得相关的知识。

c2、设计生活化的益智游戏,如给娃娃喂食、扑克牌、各类游戏棋等。

(2)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a、 设计生活中的场景。

a1、设计生活中有趣的游戏场景。

a2、设计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

b、 设计生活化的操作材料。

b1、设计形象具体、操作性、游戏性强、独立操作为主的材料。

b2、提供生活中的操作材料,如农村的自然物等。

c、 设计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c1、联系的生活经验,创编游戏。

c2、创编生活中数学故事和儿歌。

(3)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a、 运用各种感觉通道感受生活中的。

a1、引导寻找生活中的材料。

a2、利用自己的身体感受。

a3、在听听、看看、做做、玩玩中感知。

b、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其它活动。

b1、结合各学科

活动,渗透学习,如改编、创编渗透数的体育游戏。

b2、结合各类游戏活动,感受,如组合图形、数字用于超市商品买卖等。

b3、一日生活中渗透,如生活活动中将图形、数字等分别粘贴在茶杯柜、矮柜、玩具柜等上作为标签等。

(4)家园合作,实现家园共育。

a、 召开家长会,让了解小班的年龄特点和数活化教学的意义,改变传统的观念。

b、 利用家园之窗,及时向反馈的目标及内容,提示可以丰富哪些生活经验。

c、 通过家园联系册,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挖掘蕴藏在家庭生活中的资源。

(5)积累研究资料,进行阶段。

3、提高阶段(今年4月——今年7月)

收集整理分析本课题的有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