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的快乐数学_区域活动及指导
长期以来,旧的传统教学只研究教师的教,而忽视幼儿的学;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学习特点的研究。活动中往往材料贫乏,随意性较大,出现幼儿学数中背概念的现象,皮亚杰曾指出“儿童不是学会算术的,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说明数概念不是按我们成人意志能“直接教会幼儿的”,而是要通过“动作的建构”“动作的内化”“发明”来“学会”数概念的。
在非正式活动中,丰富而适宜的材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互动的条件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认为,材料在非正式活动中对发展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师动互动设置区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蒙台梭利强调指出,对于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发展来说,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她说:“必须注意为儿童期设置一个适当的世界和一个适当的环境,这是一个绝对迫切的需要。”因此,
区域的设置直接影响活动的效果。
在设置区域时,我们注重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认识特点、兴趣及现阶段主题,通过与共同探讨来“生成”活动区域。比如:在小班的自由活动中,许多女孩子把头上的发卡拿下来,互相夹着玩,甚至许多男孩子也参与了这个
活动,及时发现了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创设了区域“夹夹子”,幼儿在这个区域中自主的夹夹、分分(动物、交通工具、蔬菜及水果等)。其次,我们针对某些区域活动中人过多过挤的现象,引导通过分析和讨论来重新设置区域数量,更换区域内容,增添
游戏材料。如 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体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另外,我们也通过持卡入区的办法来限制某个区域的人数(没卡的幼儿可通过与持卡幼儿协商来交换区卡)。这种办法既解决了人多拥挤的问题,也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丰富了的交往经验。
二、 投放多层次的材料,发挥思维的主动性
自主性的形成是时代发展对人的需要,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的自主性是早期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皮亚杰强调:应了解儿童,教学工作不能成人化,要重视儿童的特点,要适合儿童发展的水平。基于这个观点,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多个层次,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从而失去信心。比如:提供有层次性的学具能引导幼儿选择合适自己能力的材料,慢慢地从一个较低的层次发展到另一个相对高一些的层次。因此,我们在设计材料时注重材料的高、中、低三个水平,同样的一个学习内容,让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以满足每一位的需要,开发每一个
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中班排序活动中,提供不同维度的多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能力弱的幼儿可挑选只按一维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如按回形针的颜色排序;能力中的幼儿可挑选按二维特征进行排序的材料,如给动物排队(印章)红狗、蓝狗、红狗、蓝狗……;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多种维度的材料排序,如形状、颜色、大小均不同的图形片。又如,中班幼儿在学习1~10的数数时,以前老师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单一的,要求也较简单,只要让幼儿数清提的实物或图片中的物体,阻碍了幼儿的思维灵活的发展,为了帮助幼儿学习数数的不同方法,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开放性的材料,有立体的、平面的,使幼儿在实践中得出结论,要数清这些物体,必须搞清哪一个物体是第一个数的,然后再一个一个往下数。还引导幼儿学习目测数群,接着往下数的方法,利用旧饼干箱制作摸箱,伸进一只手摸出数量目测后,再伸进另一只手摸出数量用接着数的方法数至所需数量,还制作了图形卡片,七星瓢虫的图片等,让幼儿反复进行练习,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学会了多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5个5个数等,使的思维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三、 创设合作情景,使获得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把劳动的欢乐,学习上取得的成功给予儿童,在儿童的心理激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这是的第一信条。”我们根据幼儿的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不同的机会,让每个幼儿都能尝到成功滋味。在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会发生多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出现问题后是思
维最活跃、情绪最高涨、求知欲最高涨的时候,也是活动气氛最和谐的时候。在中班区域活动——袋鼠妈妈的口袋中,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小袋鼠的特征(头上戴有红、黄、蓝的花)排排队,想一想放入多少个小袋鼠,然后大家一起数一数,给袋鼠妈妈排排队,在孩子们互相欣赏、互相检验时,他们分享到了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区角活动不同于正规的活动,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另外,区角活动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它是开放、自由、自主的活动,它是参照儿童发展及其特征作出渐进式安排的一种学习途径,它能提供适当的环境刺激,让幼儿有机会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操作、摆弄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的经验,并主动学习。在不断研究、探索、创造、实践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能在区角活动中获得快乐,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