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角活动中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_区域活动及指导
专 题 计 划
一. 内容:
在区角活动中促进观察力的发展
二. 目标:
1. 开阔幼儿的视野,解放的时间、空间,使克服与自然和社会隔离的封闭形式。让孩子在与自然、社会接触中获得感性认识,懂得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获得更大范围的探索。
2. 了解各种感官在获取中的作用,学会使用感官的方法,能运用感官感知自然界生活中的科技产品,获取感性经验,并学习有顺序地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
三. 执行者:
中(一)班全体师生
四.
时间: 今年2月——今年6月
五. 情况分析:
通过与幼儿的接触、了解,发现这些孩子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各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的需要,但绝大多数面对自己周围的现象、事物在表现出好奇之后,却不知该怎么做。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在本学期以区角活动的形式幼儿,培养的观察力。
六.实施方法:
时间
要 求
措 施
九
月
份
1.培养从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序地观察动物,发展观察力。
2.使意识到动物都有个自的家,个自的食物,谁也少不了食物,谁也少不了生存的地方。
3.使乐意参加动植物区的活动,喜欢动物,了解人与动物的关系。
在动植物区开展“各种各样的动物”活动系列
1.利用园内的饲养区放养小鸡、母鸡、公鸡,引导幼儿观察“鸡的一家”,引导从外形特征来区分小鸡、公鸡、母鸡。
2.在内的动植物区养殖鱼类,使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外形都不同,“游来游去的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小鸡、大象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3.带领到公园参观大象,知道“大象本领大”。
4. 和一起收集各种动物图片,布置“动物园”,扩展有关动物的知识。
十
月
份
1.引导观察水。了解水的特点,无色无 味,没有固定形态,会流动,有浮力。
2.了解水与人们的生活、动植物生长的关系,要节约用水。
3.教幼儿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两种不同事物的不同之处,激发的探索兴
趣。
在区开展“有趣的水”活动系列
1.带领利用各种器皿玩水,“听一听美妙的声音”。
2.和幼儿一起观看有关水的图片,一起谈话“水有什么用”。引导平时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知道水的重要性。
3.到发现室去,收集各种轻重材质的物品。一起玩水,引导发现有的物品会浮在水上,有的会沉下去。“水有浮力”,能浮起轻的东西。
4.带领幼儿观看有关大海、河流的图片或录像,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水有咸淡之分,知道“清清的河流”、“蓝蓝的大海”的不同之处,激起的探索兴趣。
十
一
月
份
1.激发对周围环境中的新异刺激产生惊疑,作出积极反应。并能集中注意,感知、观察、操作,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2.培养对自然界积极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表现愉快情绪。
3.诱发对现代科技的好奇心和产生探索的愿望,潜移默化地进行科技。
开展“自然区”活动系列
1.“糖怎么不见了”,让对“溶解”现象产生好奇。观察溶解现象,并能用语言表达其发现。
2.“多变的颜色”使知道每一种颜色加上另一种颜色会变,事物是变化多端的。
3.引导玩沙,用手摸、用水浇,了解沙的特性,知道沙里不能种庄稼,利
用沙可以制造许多造型,沙有许多造型。
4.“马路上的交通工具”诱发对现代化科技的好奇心和产生探索的愿望。
十
二
月
份
1.引导观察周围现象的明显特征,能运用感官感知自然界,获得感性经验。
2.学习有顺序观察的方法发展观察力。
3.帮助讯息运用语言、体态等动作、手段,表达交流探索活动中的发现。
开展“冬天来了”活动系列
1.事先让幼儿观察过冬天的图片,了解冬天的特征后,带领幼儿参观公园,让观察周围景色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利用散步、户外活动,有意识地引导观察外界环境的变化。
3.帮助幼儿观察的顺序,教学会用感官感知事物,如:“花”的外形、特征、叶子、果实、茎、根等。能用语言简单说出。
一月份
1.通过以上几个月的观察学习,使已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手段。
2.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并能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
3.通过一些测试,对幼儿的学习情况作出一定的评价,从而激励再学习的欲望。
开展“比一比”活动系列
对以上四个月的活动进行评价活动。
1.通过一些小比赛来了解、测试幼儿的掌握情况,如:开展“种豆子”比赛,要求每人种一种豆子植物,并进行观察,要求有记录的过程。
2.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多观察周围事物,尽可能的挖掘出新问题,并引导善于解决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