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垂钓宝典 > 渔趣 > 渔具 > > 详细内容

LB手煞车卷线器 海边垂钓用具

 通常被简称做「LB」的手煞车卷线器(Lever Brake Reel),不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市场欢迎,而且很多人还把使用它当作是一种钓技高强的表征,可是当深入研究这种装备对浮游矶钓的意义之后,你就会赫然发觉:原来许多所谓的高手都根本不懂如何正确操作它! 在矶钓两大卷线器类别之中,自动出线式纺车仔的煞车控制装置,是利用摩擦力原理,以若干煞车片(多为金属制品)与煞车皮(这倒不一定是用真皮,人造纤维更常被采用。)重迭在一起,再靠一个钓力值调节螺帽提供压迫力量,当你把螺帽越往下转紧,煞车阻泥力量就越大、线轴越难逆向旋转,因此钓者可预先设定一个自己认为恰当的阻力限度,当鱼只挣扎力道太强、超过此限制时,线轴就会自动开始逆转出线。 手煞车式纺车仔利用的也是摩擦力,但其作动方式却为利用手指拉煞车杆的力量,推动一个煞车块去抵住纺线架内部,以达到限制出线的目的;在未搬动煞车杆之前,卷线器是没有受到任何阻力的,如果你不把防止逆转开关打开,纺线架就可以自由倒转释出母线(但线轴却是固定不动的),而且那根煞车杆的作用距离(就是从完全放松到煞至最紧这两者之间的距离)非常短,很难凭手指去控制煞车力道,更没有什么装置或标示能让你依照线系拉力值设定煞车阻力大小,所以很多用惯自动出线型力撸的人对之颇不以为然。(但说不定这正是LB高手引以自豪的原因呢!)

 好了,两种卷线器的异同简单表过即可,熟优熟劣并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但在正式讲到LB用法之前,我却必须先把「用哪只手持竿、用哪只手操作卷线器」拿出来仔细说明一下,因为这事直接跟本文内容相关。 你有没有想过老外都怎么垂钓?有人看到老外甩路亚、毛钩时,大抵都是用右手持竿、左手卷线,因此便说「日常生活习惯用哪只手,那一手就比较有力,比较适合用来持竿搏鱼,而操作卷线器通常不需要出太多力气,故应以另一只手为之。」

 乍听起来蛮有道理的,对不对?可是请问:为什么专门跟巨物厮拼的拖钓活动,却一律要用比较没力的手握钓竿,而用比较有力的手去卷线?

 显然前述论调犯了认识不清、思虑不明的毛病,而且讲那种话的人恐怕根本不懂指控型卷线器该怎么用,甚至连看人家垂钓都不会看!事实是用哪只手抓竿子、 用哪只手操作力撸跟他玩什么钓法有关,何者比较有力并非绝对因素。

 西方人在淡水环境中玩路亚、毛钩时,需要发挥非常细腻的抛投、控线技巧,假如他不是左撇子却用左手持竿的话,势将很难顺利达到垂钓要求,所以才不得不改用右手抓竿子。可是在其它钓法中呢?比如说甩铁板、搞滩钓远投,以及刚才提过的玩拖钓场合,用比较笨拙、无力的手卷线还会是主流吗?答案当然是NO! 想想看:当大鱼上钩的时候,如果钓竿原本握在比较没力的那一只手中,你会怎么做?拼老命就这样继续撑下去吗?还是赶快把竿子交给比较有力的那只手去拿?抑或是不必换手而直接再加上比较有力的那只手来帮忙扶钓竿?

 选前两个答案的人显然有点白痴。

 老外之所以在其它钓法中多习惯以较不常用的手来持竿,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动出线力撸只要设定好煞车阻力之后,剩下的工作就只有用力卷线了,所以钓者大可在鱼只强力挣扎时,放心地暂时撇开卷线把手不必管他,先去帮忙握竿子的手撑住场面,等那只鱼快挂了之后再回头收线不迟。

 至于来自日本系统的矶钓活动,相对而言其操竿动作并不如甩毛钩、玩路亚那么精细,即使是矶钓初学者,绝大多数人只要稍加练习,就都能用左手把钓竿控制得有板有眼,反倒是硬要叫这只比较笨拙的手去操作卷线器,可还真得花不少时间练习才会自然哩!因此习惯用自动出线力撸的您若打算继续用右手卷线,别惭愧,那也是应该的啦。

 现在真正的重点来了:为什么LB卷线器就不适合用右手操作?

 原因有两个,一是没有可以自行预先设定的煞车阻力,以致当逆转防止开关设在「OFF」状态时,你若没把手煞车扣紧,一放开卷线把手就可能逆转出线;其二, 这种力撸需要一只相当灵巧的手指来精细控制煞车杆,否则从抛投、作合、搏鱼到取鱼,各个阶段都会出现问题!

 但一定有些初学者会问:到底什么是「逆转防止开关」呢?这东西英文称做STOP SWITCH或 ANTI-REVERSE SWITCH(各家厂商各有不同叫法),也就是通常装在卷线器机体下方的那个小拨杆,当你把它推到「ON」位置时,纺线架只能做收线方向的旋转而不能逆转(即不能出线),反之,拨到「OFF」位置时,就正逆转动作都可以做。

 不过近来这个装置的摆放位置与操作方式已出现许多变化,例如属于自动出线机种的ABU GARCIA牌 SUVERAN机型,就把它挪到机身中段去了,外观变成环绕机体的一个环状构造,机身上不再有另一个开关。

 而 DAIWA新一代的T-Z LB、T-X LB等手煞车系列产品,则把它合并到手煞车杆机构里,机身上同样找不到那个小拨杆;此种作法理论上可让钓者凭单指控制纺线架,使之不能逆转或虽可以逆转但由手煞车来限制其逆转时机。可是有一点消费者必须知道:即使在不能逆转状态下,如果你用力去扳纺线架的话,它还是可以被转动的,只不过通常矶垂钓种的拉力不大可能拉得动而已,所以「视为」不能逆转。

 至于SHIMANO的 BB-X系列,它们虽然还是在机身下方设有逆转防止开关的拨杆,但即使在「ON」的状态下,钓者也可以借将手煞车杆往外推的动作,来达到瞬间释线目的。而跟 DAIWA 制品一样的,BB-X 系列逆转防止开关即使在「ON」的位置,纺线 架也还是可以被拉动,而且其所需力量比 D 牌更少、更容易逆转,但当你在此状态下扣紧手煞车杆的话,防止逆转的力量会加大许多,使纺线架很难再被逆转--但仍旧不能真正「死锁」。 了解上述各种相关问题之后,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开始谈LB的操控技巧矣:

 一、抛投时--由于此类力撸在机体与卷线器座之间多出一根煞车杆,当你要抛投的时候,如果比照自动出线力撸那样,用手指把母线勾到贴近钓竿之处,那么煞车杆就很容易变成一个阻碍母线顺利飞出的障碍物,其影响至少是让你钓组抛不出去,倒霉一点的还可能引起缠线,钓组较重时甚至会出现放枪(扯断母线)情况,更「衰小」者还可能把钓竿拗断!

 所以正确的勾线方式是:用食指直接把母线勾到煞车杆上,顺便扣紧煞车杆,打开纺线架,然后才相准目标抛过去。二、扬竿作合时--刚学用LB的人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往往在不恰当的时机紧扣着手煞车,却又在该扣住的时候忘了它的存在!

 扬竿作合就是个必须扣紧手煞车的时刻,否则未受限制的纺线架会随着你扬竿的动作逆转出线,钩子也就无法贯穿鱼嘴完成作合了。

 那么如果逆转防止开关已设定在「开」的位置呢?这样当然会好一点,但还是有某种程度的问题,因为前面讲过即使在「开」的位置,纺线架还是可以被拉动,而钩尖贯穿鱼嘴是需要极大动能的,在竿身、钓线都有弹性的情况下,钓者势必需要以大而脆的力量去扬竿,可是纺线架却很容易在此力道之下出现逆转现象,这一点点缓冲空间就会使作合成功率下降了!

 三、搏鱼时--先考各位看倌一个小问题,逆转防止开关何时该「ON」、何时该「OFF」?

 其实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只有比较合理的用法。合理的操作方式是:在抛投、操竿、作合、搏鱼的前段,以及鱼已力尽等着束手就擒之后,都设定成「OFF」状态。看清楚唷,是「OFF」而不是「ON」,亦即上述阶段都应让纺线架能够轻松逆转、都要靠手煞车来控制出线,只有搏鱼后段才需要(但不是绝对要)借逆转防止装置增加出线阻力。

 为什么?因为在大鱼刚上钩之初(我是说一尾真正的大物,OK?小鱼就不必讲了!)必定是生龙活虎、体力充沛的,你若死锁力撸不放线,采取硬碰硬拼个你死我活的态度跟放对,那么断线机率将非常高;此时你应该暂时摆开马上解决掉的念头,以非常小心谨慎的态度因应,等到大鱼体力耗弱、挣扎趋缓之后,才用较大的煞车阻力加速收线,好把拉到脚边来以捞网伺候。

 但是万一要钻洞怎么办?力撸煞车阻力不够大不是就甭玩了吗!放心吧,教你一个「逆势操作」的技巧:当大鱼硬要往岩石堆里钻的时候,你就立刻放松煞车给钻好了!此时多半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那鱼猛然发觉拉力消失,于是立刻转向往外冲--因为并不想撞得满头包!二是已来不及转向,真的就撞上岩石,搞得满眼金星直冒、昏头转向矣!

 难道如此就不可能钻洞了吗?当然不是百分之百,但有拉力存在的时候,得 拼出吃奶力气才能慢慢钻进石缝中去,这过程里面有很多时间慢慢「瞄准」石缝,不会撞到不该撞的地方,可是拉力如果突然消失呢?那吃奶的力气会使自己猛然往前爆冲,根本没有瞄准的机会,因此不赶快转弯就很难避免头破血流! 四、捞鱼时--你有没有发现,当鱼已疲累、被拉到脚边来之后,往往也是竿子最弯、线最绷紧的时刻,假如浪脚起伏较大而你所站的钓座又高达十三、四尺以上(这种状况很常见吧),想要自己一个人完成捞鱼动作就变得十分艰难;为了让鱼保持浮头状态,你不得不尽量收紧母线、抬高竿子,但为了避免钓竿折断,你又不 能把线收太紧、竿子太后仰,于是很多人此时就会稍微放平竿身以降低断竿风险,谁知一放平钓竿,鱼儿也跟着往外跑出去了,跑到捞网构得到的范围之外,真是让人抓狂啊! 那叫别人帮忙捞不就好了?嗯!我先不讲万一被捞断线你会多怨叹,请想想,你喜欢永远跟很多人挤在一起下竿吗?如果不想,自己钓、自己捞就是非学不可的功夫。正确作法是这个时候你该把逆转防止开关关掉,保持竿子在原本抬高的位置,稍微松开手煞车放一点线,同时在鱼头前方插下捞网,好让鱼只在靠近脚边的位置顺势钻入网中。

 看到这里肯定很多人会奇怪:难道此时放线鱼就不会跑远吗?其实稍微思考一下你就会了解,只要鱼已被搏倒,放线也没力气往外跑了,但不放线而摆平竿身呢?这么做却是在把鱼往外「撑开」,不想离开你也不行呀!五、飞鱼上岸时--另一个搏鱼结束之后的状况,是上钩之物并不太大,免下捞网即可直接手到擒来。这「手到擒来」四字可不是乱写的,许多高手级人物都喜欢表演这套功夫:把鱼直接拉得飞出水面、飞向自己,然后伸手漂亮抓住子线、提鱼解钩。

 玩得顺利的话这动作确实好看,但不懂LB操作要领的人,玩这套把戏却很容易出大乱子!原来在撑鱼出水时,通常要运用竿腰强度以稳定而够大的力量拉一下(但不是猛拉、快拉),使鱼只飞到比钓者站的高度还高一些,然后立刻放线让呈物线状落向钓者, 这才能出手接住。而当抓住子线之后,往往竿子还是非常弯曲、母线还是十分紧绷(原因出在抓线的手都会先尽量抬高,等抓到后即自然放低),此时如果不立刻再放松母线的话,竿尖可就很容易搞断了。 这些就是使用LB型卷线器比较重要的几个要领,如果你不曾想到过,或者正想买一个来学学它的用法,就请参详一下吧。不过我必须提醒看倌,根据我们玩金宝螺筏钓黑鲷的经验,用LB而碰上大物狂咬时,持竿的手将会很累很累,累到肌肉拉伤都有可能,因为它不能像自动出线力撸那样,让你随时可以把竿尾顶在肚皮上,并趁另一只手帮忙扶竿子的时候偷偷休息一下持竿的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