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发泄了吗?
生存压力、各种各样的负荷,沉重巨大得像一张网紧紧地罩住奔波在路上的我们。为了换一份薪酬高一些的工作,我们挑灯夜战提升自己;为了在职场能出人头地,我们忍辱负重奋力拼争;为了可以让家人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我们的心一直活得那么不轻松……我们是需要得到宣泄的一群人。在苦闷和倾诉之间,我们不愿意让人看到内心的沉重,所以宁肯选择自闭与沉默。沉默是金,有时也是对内心的一种残害。所以,应运而生的发泄球、发泄吧、发泄果、发泄墙、发泄游戏、发泄充气人等一个个窜出来,既可以避世尽情地释放情绪,又能够不伤及无辜。更有甚者,群体出动,每人各包一个单间,发泄至极,何乐而不为?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些发泄的道具真的能够达到发泄的目的?我们的自信心与勇气真的在发泄后能补足元气再出发?发泄道具究竟是加油站还是应景之物——
更好地发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朱天心 29岁 编辑部主任
我在秀水一带逛街,无意中发现路边的小商贩们正在出售一种新奇的小玩意。兜售的商贩把一只颇为肥壮的红猪狠狠地摔在水泥地上,片刻瘫软后,它又恢复了原状,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神奇猪!我一下就喜欢上这种小玩意。小商贩说这叫“发泄球”,如今卖得很火,很多白领都用发泄球宣泄郁闷和压力。看我喜不自禁地捏那只肥头猪,小商贩极力鼓动我买一个,说很便宜,才两元钱。我一口气买了肥头猪、有刺的圆球、鬼脸、蜘蛛侠的头像、西红柿5个发泄球,统共不过10元钱。用小商贩的话说,10元钱就能发泄出每天一个好心情!感觉还是蛮值的。
回了家,躲进房间里,还悄悄地上了锁。不想让父母发现自己包里的发泄球,更不想看到他们意味深长的眼神。对于一个已经29岁的未婚老姑娘,我简直成了老爸老妈最大的心病和负担。为此,他们居然背着我替我报名去参加电视台“玫瑰之约”那一类的征婚节目。我迫于二老的压力去露了个小脸,害得我从此成了圈里人的谈资。人家还都以为我是嫁不出去急疯了呢,纵然我有八张嘴也说不清这事。索性从此我行我素,不过听到老爸老妈背后的嘀咕,我还是心存愧疚的,毕竟这么大了都不能让二老安心。可嫁不嫁?嫁给谁?嫁给人品还是嫁给一种想要的生活?嫁给爱情还是嫁给一纸婚约?这都是思量再思量的事,哪有想得那么容易!上一辈相濡以沫厮守到老的日子,我们这一代人只能画饼充饥。老爸老妈不理解,我自己有时也说不清。这是生活留给我的一道难题,两难又解不开。
事业上的压力,比之生活中的难题,只有难上加难的份儿。我们是堪称社会压力最大的一代人,身处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的“三高”时代。过去旱涝保收,在一个单位待一辈子,上班退休都是国家养,既有养老金又有大病医保,什么都不用过度担心。而我们这代人有的只是青春和奔命。房子、车子以及将来养老自保的钱,都得自己一分一分地往回挣。在文字这个圈子里,有个自创的词叫“手停口停”。含义不言自明,压力可想而知。又只能闷在心里,和父母说,只能徒添他们的烦恼。和朋友、同事讲?人人如此,背负巨大债务似的为自己还债,谁都不想成为别人不良情绪的回收站。而我们自己,又必须时刻自省,不要成为现代“祥林嫂”。
5个发泄球,让我痛并快乐着消耗掉夜晚寂寞的时光。它悄无声息地任我摆布,一会儿瘫在地板上、一会儿趴在墙上摔下来、一会儿在我指尖被揉捏得变形。发泄球很软,韧劲儿弹性却很足,且恢复能力强。转瞬之间,心里的压抑、愤懑、怨气、苦闷随着发泄球被抛出去的那一刻挥发、挥发、再挥发!直至心境澄明,神清气爽。
之后的日子,隔三岔五,我都会把自己锁进房间里,让发泄球暂时替我排除种种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顿与压抑。有了发泄球的日子,我发现自己的坏情绪转移得特别快,也没有那么多的繁琐事郁积于心,每天都能以最好的状态置身于职场。心情好自然气色好,由内而外焕发出来的神采,让我的回头率变得愈来愈高。
一个见证了我成长与成熟的发泄房间
薇薇安 26岁 自由职业
我是自由职业者。追求自由一直是我理想的生活方式。为了理想,我从毕业后就没有出去找工作。不想受朝九晚五或是加班加点的约束。我闲赋在家,有时上上网或者看看书,要不就是逛街,和好朋友煲电话粥,约几个驴友去爬山旅游。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女儿,我不需要贴补家用,他们说只要我快乐就行了。这样过了一年,和在大学里差不多,散淡悠闲,感觉一切都是慢节奏的,像大提琴抚过的时光。同学们聚餐时,还都说特羡慕我,上班真是太疲太累了。第二年,再和以前的好朋友联络,日渐生出的隔膜拉开了我与她们之间的距离。她们日渐步入职场的正轨,嘴里早已不是青春校园那一套。自然不自然地流露出来的都是升职、加薪、跳槽、出国等现实经,而且话里话外地影射我太固步自封,太理想化了,而且还说我是“啃老族”。没有共同语言的朋友很快疏远成陌路人。
就在这一年,父亲的突然去世让我和母亲措手不及。一直以来,父亲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是我们心灵全部的支撑和依靠。看着母亲一夜憔悴的衰老,我知道自己应该自立了。发了简历,也在报纸上打了应聘求职的小广告,可一直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专业的荒废让我似乎成了一个无用之人。八九百块钱的低薪岗位又让我感觉不甘心。从公主的理想生活一下子坠入到凡间世俗中来,我简直欲哭无泪。父亲的去世,不单单是我和母亲心灵上永久的痛,经济上的日益拮据也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克勤克俭。
2006年下半年,我在网上开了一家专卖藏银饰品的小店。小店开张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门庭若市。不高的点击率让我的心理压力特别大。拿出母亲所剩无多的养老费开小店,如果血本无归,我不知道怎么面对母亲。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对着一个树洞倾诉心事……我也想找一个树洞,把心里的沉重与压抑统统倾吐出去。就是在这样的极度抑郁中,我走进一家发泄吧——你可以包一个单间。在这里,你的任何不良情绪都可以通过你自己的方式抛弃、甩掉。你可以骂、可以流泪、大声地哭、叫嚣、歇斯底里……一个四壁吸音的单间此刻只属于你,为你的情绪所放纵。我去过两三次,收费不是很高。1小时20元。在放肆的痛哭之后,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好多了。母亲说我是个坚强的女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也顾家了。其实我知道我应该感谢那间发泄吧,它做了我不良情绪的回收站,是一个见证了我成长与成熟的房间。
藏银小店有一点收益后,我又在网上开了一家专营孕妇与婴儿用品的小店。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在闲下来的余暇里,我会带母亲出去散步,手牵着手,穿过城市里那些斑斓或古旧的街道。有一次,居然路过那间发泄吧。母亲问我那是什么?我想了想,说那是一个可以让心灵安静下来,重新启程的地方。
发泄道具真的能够释放压力吗?
木林森 28岁 教师
作为一个高二年级班的班主任,我和学生们的关系处理得比较融洽。他们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和有创意的节目都会邀请我一起参与。我是学生们眼里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和哥哥。他们喜欢称我为“心灵牧师”,我也喜欢这个雅号。
有一天快下课时,班里的一个男生好像从外套里掏出一个什么东西,往课桌上摔。我感到挺诧异的。学生们告诉我那叫发泄球!是一种刚出炉的小玩意,特好玩。说着呼啦一下好多学生从课桌里掏出各式各样的发泄球:鸡蛋、草莓、橘子、皮球、西红柿……他们说要演示给我看,一个完好无损的西红柿被狠狠地往地上摔去,只听“啪”一声,西红柿被摔成一堆烂泥。而后过了十几秒,它又恢复成原先的样子。据说,这种让人释放压力的发泄球现今卖得很火。价格也不贵,两三元钱一个,在学生当中很有市场。
课后和其它班的班主任沟通了一下,原来每个班级玩发泄球的学生都不在少数。为此,我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班会,主题就是发泄球真的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压力吗?大部分学生认可发泄球这一类道具(譬如还有发泄果、发泄墙、发泄游戏、网上发泄充气人等等),他们认为发泄球可以调剂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舒缓每天一直绷着的神经。在奋力地摔碎发泄球的瞬间,能体会到一种大快淋漓的快感。无压力一身轻,从而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少部分同学持反对态度,认为发泄球如果可以替换掉我们承担起的压力,我们还需要为了成绩每天刻苦读书吗?发泄球并不能起到提高学习成绩的根本目的,我们取得的每一次进步皆是自己奋发努力的结果。而压力的释放也不是通过发泄道具这类途径,而是通过内心的调节与归整。过分地迷信发泄球其实只是一种心理作用,与其是发泄球能够发泄我们的不良情绪,不如说它是打着“发泄”的幌子横空出世,我们只是被它的新鲜和“摔不死” 而吸引…… 就是在这一次班会上,我欣喜地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对待事物有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虽然一系列发泄道具的上市表面上赢得了学生市场,但我想长此以往,它的弊端会渐次显现出来,譬如不利于学生的心灵成长,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习与压力二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还会助长某种不良暴力倾向的滋生。
专家看点:
发泄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唯一途径
肖远 心理咨询师
水满则溢,坏情绪积累得太多也需要有一个出口,一味压制只能对身心健康造成损害。长期压抑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不利,因为悲伤、烦恼、紧张、忧虑、愤怒等情绪都会引起体内生理活动的改变,产生有害物质,最终导致各种疾病,如胃溃疡、心脏病、高血压、头疼等。情绪压抑对心理教育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障碍都可能发生。心情不好,工作效率就会下降,人际关系也会因此而受损。可见,消极情绪需要发泄,但是不分场合、对象的任意发泄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人们发明出发泄球、发泄室、发泄游戏等安全的情绪发泄途径。更确切地说,这种有选择的、无害的发泄可称为宣泄,是缓解压力、改善情绪的有效方法之一。
宣泄虽然有效,但绝不是解决压力和情绪问题的灵丹妙药。同样处于压力情境下,为什么有的人应付自如,有的人就困难重重?这说明每个人在处理环境压力和承受挫折方面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从源头上找出问题所在,提高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适应能力,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压力和情绪问题。这是更积极有效的缓解压力的途径。如果我们只会简单地等压力产生之后把它发泄掉,那么就不会去思考压力产生的原因,也不会主动去解决导致不良情绪的根源问题,就像希腊神话里在神山上做苦力的青年,每次当他千辛万苦终于将一块大石头推上山顶后,石头立即又会滚落到山底,这种无效劳动周而复始,永无止境。以人际关系为例,小白在工作中经常跟同事发生矛盾,心情不好时就去发泄吧发泄一通,但是第二天上班,棘手的问题依然摆在面前。后来他通过心理咨询,发现了自己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于是调整对他人的过高期望,并练习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后来在工作中就能较好地解决与同事的沟通和合作问题。同事关系融洽了,心情也好起来,他很少再去那家发泄吧了。
宣泄对于缓解压力和消极情绪的作用比较直观可见,所以普遍被人采纳,不过它不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面对压力和情绪问题可采取多种层面的应对策略,包括沟通交流(倾诉)、转移、求助和解决问题等。以转移为例,心情郁闷时并不是只有宣泄这一条路可走,还有许多其它方法可以改善情绪,比如体育运动、改变环境、从事令人心情愉快的活动等,不能让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占据生活的主要空间。如果你生活中只有一件最郁闷的事情,那么郁闷心情就是100%;如果有10件不同的事情可以做,就算有一半的事情使人郁闷,郁闷心情也只有50%。所以制造并体验快乐的能力是应付压力和坏情绪的有力武器。寻求专业帮助和想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也是有效的途径。总之,不能把发泄作为解决情绪问题的唯一出路。
学会宣泄
肖峰 心理咨询师
健康的适应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不适当的感情的表达,二是在适当的时候表达上述感情。
人的不良情绪,总要有个“吐”的方式和地方,如同地震,能量释放出来了,也就平静了。最好能通过多次释放小能量来分解大能量,否则积蓄太多,一发便会惊天动地。
有首流行歌曲唱道:“生活像一团麻”,想起来很有些道理。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常被人生所固有的烦恼和时代的压力所深深地困扰。人际关系的矛盾,对前途的担忧,学业事业的压力,情感的纠缠与伤害等等导致的忧郁、恼怒、哀伤、愁怨之类的不良情绪,时常无情地啃噬着人们的心灵,妨碍着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既然心灵不可能是一泓永远宁静的湖水,当翻涌混浊的波澜时,需要的则是正确的疏导和宣泄。
什么是正确的宣泄方式呢?倾诉、运动、高歌、怒吼、旅游、撕纸、看漫画、击沙袋、玩游戏……总之,宣泄的方法有的是,并不麻烦,并不难寻。不过,在建立适合自己的不良情绪宣泄和心理调节的具体方式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可行易行。就是说宣泄方式要适合你个人的“国情”,容易实施,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条件。比如有老板遇生活压力或挫折过重时,就抛开一切,去影院看场电影。电影宏大的场面,跌宕起伏的剧情,让他一下子忘却了自己小小的苦恼。 但你如果是学生,经济条件不好,你选择看电影的方式就可能不方便,不现实。你就得找到对你来说实施简便的方式,比如登高远望,找好友倾诉就可能比较合适。
无副作用。很多女性遇到苦恼,爱用猛吃东西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调节,结果越吃越胖。而随着体形的难堪,自己更加后悔,也更加烦恼,于是又开始猛吃,形成了恶性循环。还有些人,心里不痛快时,爱用冲人发火、抽烟酗酒、自残自虐等不良方式来表达。这些方式不仅不能真正有效地消除不良情绪,还会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与他人的关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与前程都会产生“毒副作用”。
其实心中有了不快之事时,比如受到领导批评后,可在一张纸上大大地发泄一通,写它个“火药味十足,复仇劲冲天”都无妨,只要别被发现就行。
不唯一。有人一有苦恼,只会找好友诉说。虽说每次诉说完后,自己痛快了,但人家不一定老有空啊?这样一旦丧失了倾诉对象,自己又没有其它宣泄方式,苦恼便久久不能消除。 所以心理调节的方式不可太单一,太依赖于某一个固定的对象。如果倾诉对你特别有效,那你就应该广交朋友,多多帮助他人。这样一旦情绪不佳时,便不会只有一个倾诉对象而没有其它选择,这叫东方不亮西方亮。
魔镜测试:
受挫后你会如何发泄?
假设一位美女站在马路旁等人,却有位男子在她四周徘徊许久,你认为这位男子会是以下哪种模样?
A.有六头肌的健美酷男
B.走斯文路线的风度帅哥
C.其貌不扬的智慧男
D.外形猥琐的怪叔叔
选择A的人:当你受到打击时,发泄之道是最昂贵的方式。你会选择去花钱买个够,仿佛不顾一切的血拼,可以让你困扰的脑筋思路,也能跟着通畅一下。所有便宜和贵的物品,你都一网打尽,该买的和不该买的也都一起买回家,暂时和压力说拜拜。
选择B的人:在现实中受挫的你,就是想得到其它途径的快感,来转移你的挫败感,再度重建自信心。这种下重药的方式,对你来说特别有效。例如再谈个恋爱,用恋爱中的征服欲,或是被爱人捧在手掌心的娇宠感受,来弥补你原有的失落心理,忘记之前遭逢的失败。
选择C的人:在你感觉受挫的当时,发泄方式比较怪异,你不是独自一人,闷着不吭声,让旁观者内心感到不安,就是去做些离经叛道的特异行为,如开超快车或借酒装疯、发生一夜情等平常不会去做的事情。借着做出这些不合常理的举动,吓倒一票原本认识你的人,你才能找到解放压力的出口。
选择D的人:你内心安全感严重缺乏,自信心也不足。碰上挫折时,你更加害怕独自一个人面对,总想有人陪伴。要是没人相伴,你就想找人聊天,在聊八卦中转移你的焦虑心情。真没有后援部队来增援时,你就用猛吃猛喝的方式,填充空虚胃部也安抚胡思乱想的脑袋。
本刊观点:
发泄球以及一系列粉墨登场的发泄道具,让我想起本刊曾经做过的一个“巫毒娃娃”的话题。前者是将压力郁闷发泄明处,后者则隐在暗处,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都属于稍纵即逝的新生事物。其刺激、新鲜、好玩、时尚可以吸引一部分青少年、大学生、上班白领的眼球,但它真的能够释放我们的压力、舒缓我们因为工作生活的负荷带来的紧张与不安情绪吗?有待商榷。
在采访中,一些有生活阅历、内心相对较为稳定成熟的人士表示,当他们面临压力时,和三五好友小酌聊天或是找一间茶室倾心长谈,在一种平和淡泊的交流氛围中,紧张与疲惫感会得到有效缓解。有时,好友的出谋划策或是几句点晴之语会让你醍醐灌顶,阻碍自己的瓶颈瞬时化为乌有。可见,与人倾诉可以得到有效的情绪梳理。
也有受访者表示,当面临巨大的压力时,不妨选择一些运动,譬如爬山、跑步、跳操、游泳等。在大幅度的运动中暂时忘却疲累,等出了一身汗,感到神清目明之时,没准儿解决难题的方案会了然于胸。意外的惊喜是,你会把顺路结识的有品位的朋友装载进你的智囊团,等待有朝一日友情成熟,资源共享的好处俯首可拾。或者不妨选择听你喜欢的音乐,经典也好通俗也罢,R&B、歌剧、民歌,全由自己的喜好做主。这是生活在别处,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有时也会迎刃而解。
想起电视台曾采访一个当红明星,她说她从来不想怎么去解决问题,遇到问题时就那么闷着,等哪一天回过头来,忽然发现那个原本被称作“问题”的问题已经不复存在。这也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像我们有时会忽然找不到一个需要的物件,明明记得它放在某个地方,偏偏就是找不着了。别急躁,先找一个它的替代品对付一下吧。当你不需要它,或是把它遗忘掉的那一天,它没准儿正藏在某个地方等着你,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呢。这可视为一种生活的智慧。我试过多次,居然都屡试不爽。几种宣泄压力的方式大家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