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小儿腹泻要从吃上着手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病源、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好发于6个月至2岁婴幼儿,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由于小儿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少,杀菌能力差,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杀死,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另外,儿童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再者,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从胃肠道来消化吸收足够的营养,但与成人对比,儿童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所以家长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尽可能避免腹泻的发生。
饮食要卫生
母乳喂养的宝宝应注意母亲乳头的清洁,哺育前应用干净毛巾仔细擦净乳头;人工喂养的宝宝应注意奶具严格消毒,喂剩的奶液最好丢弃,以免变质。
添加辅食要合理
宝宝到了4-6个月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所以应注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由半流食逐渐过渡到固体食物。脂肪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过早添加,不要同时添加几种。如遇小儿生病应暂时不加另一种食物。喂养时不要过冷过热,过多过少,以免增加消化道负担而诱发腹泻。
饮食要规律
1岁前的宝宝每天可以吃5顿,早、中、晚3次正餐,中间加两次点心或水果。1岁后的宝宝每天可以吃4顿,早、中、晚3次正餐,中间加一次点心或水果。喂食过多、过少、不规律,都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而出现腹泻。
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腹部着凉
一般来说,只要注意调整饮食的结构、卫生、规律,腹泻是可以避免的。小儿一旦发生腹泻,应该进行饮食和药物干预。对轻度腹泻的患儿,喂易消化食物,减轻胃肠负担,轻度的腹泻有时也可以停止。要同时给予米菜汤、橘子汁等合适的饮料以防脱水。但是如果宝宝腹泻次数持续增加,排出的大便呈水样、腥臭,精神进行性萎靡,拒奶,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腹泻儿由于排便次数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黏膜容易发红或糜烂,家长在护理时要特别注意肛门部位,便后应用细软纸巾轻擦,并用水洗后擦干,涂上油脂类药膏以防止红臀。
- 上一篇:宝宝秋季保健技巧
- 下一篇:宝宝吃蔬菜全攻略(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