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第一财富 > 心理 > > 详细内容

[心态]“我不快乐”: 毁灭亲情的理由?——15岁男生弑母案的

  2001年9月26日,在河南省焦作市某耐火厂家属院内,女主人符春丽被人砍死在自家床上,全身的刀伤竟有44处之多。杀害符春丽的凶手,居然是她15岁的宝贝独子文明明!符春丽的丈夫文国度原也是爱子“格杀勿论”的目标,只因文明明当初雇佣杀手时,在价钱上望而却步,从而使他免于成为儿子的刀下之鬼。

  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究竟与自己的父母结下什么深仇大恨,致使他如此残忍地对自己的亲人下此毒手?带着诸多疑问,笔者就此案的背景新闻进行了详细调查,继而引出了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那个曾骑在父亲肩头欢快得像只小鸟的快乐天使是杀害自己亲人的凶手?肝肠寸断的文国度喃喃自语:这孩子,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文国度,文明明的亲生父亲,39岁,焦作市某水泥厂职工

  1984年5月1日,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我和春丽步入了洞房。

  婚后第二年,我们生下了儿子明明。那时,我和春丽都是企业工人,靠着微薄的工资,过着简单而平淡的生活。明明的降生,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每天下班一回到家,春丽满脸喜色地操持着家务,忙前忙后的,而我则一边喝着二锅头,一边逗着孩子。有时兴致来时,就爬在地上让儿子当马骑,没大没小地瞎折腾。瞧着我俩嬉笑打闹的快乐样,春丽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那是我们最为幸福的温馨时光。

  我们都非常疼爱儿子,闲暇的时候,时常为明明的将来绘制着美好的蓝图。记得在儿子3岁时,我们就挤出有限的钱,为他买了保险。家里没有额外收入,所依赖的就是那么一点儿死工资,可为了宝贝儿子,春丽是煞费苦心,全部心思用在儿子身上。平时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很舍得对明明投资。只要是明明跟着妈妈上街,看到啥要啥,做妈妈的一点儿也不吝啬,回来大包小包的,都是儿子的“战利品”。有一回,同家属院的一位阿姨看见春丽和明明在饭店吃饭,儿子的面前山珍海味,吃得津津有味,春丽自己则手拿烧饼干啃着。我忍不住劝说春丽一番,而春丽只是一味地笑,压根儿没放在心上。上了小学的儿子也很争气,很好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班级前几名,还经常会从学校领回些奖状奖品。儿子是春丽的骄傲,小时候的明明,确实让我们充满幸福感。

  1997年6月,因为经营无方,管理不善,春丽所在的企业形势急转直下,最后不得不大批裁员,春丽不幸也成了一名下岗女工。

  中年下岗,年龄不尴不尬,又没有特别专长,再就业自然相当困难,加上我所在的企业效益也开始滑坡,工资时常出现拖欠,小家庭的日子日益紧张,生存压力一下变得沉重起来。

  下岗的打击,使原本没有一点儿心理准备的春丽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喜怒无常,动辄乱发脾气、使性子,甚至拿最疼爱的儿子撒气。也就是从那时开始,春丽把生活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从此也拉开了另一种生活的序幕。

  春丽下岗那年,明明小学刚毕业。从他步入初中的门槛后,春丽对儿子的学业一直盯得很死。她时常现身说教,用一些让儿子似懂非懂的道理讲给明明听,把生活的残酷过早地展示给还处在快乐无忧的少年期的儿子面前,以此激励儿子奋发图强,学业有成。

  我和春丽平时不喜欢闲逛串门,夜里惟一的寄托,就是一集一集盯着那些情感剧打发时光。为了不影响明明温习功课,我们干脆把看电视也戒了。每日夜里,把明明独自关在里屋,让他静心学习功课。冬夜较长,春丽每晚等明明学习完,都要给儿子端上一碗精心制作的滋补汤。记得明明初一期末考试,名次排在班级中游,这可急坏了他妈妈,平生第一次揍了明明。那一次,孩子哭她也哭。我们都是无权无势的小老百姓,惟一能改变命运的,也只是一条路啊。

  儿子在我们的严格管教下,非但没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成绩反而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很多事情朝着意料不到的方向发展,两代人的距离越拉越远,变得愈来愈陌生。儿子与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开始不自在起来,很诚实的孩子有时居然撒起了谎,学习时心不在焉的。初三那年,眼看着明明的成绩每况愈下,我和妻子都心急火燎,时常对他动粗,想强迫他抛弃杂念,一门心思读书,好有个将来。

  春丽很要强,常用“不吃苦中苦,难熬人上人”的警训告诫儿子。她最担心的,是害怕儿子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变坏。孩子毕竟年龄太小,好多复杂的事情难以分辨,所以我们给儿子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担心他染上坏习气,交上坏朋友耽误了好时光,不让他乱交朋友,不让他乱串乱跑。为了监控明明是否出轨,我和明明的妈妈像窃贼似的,好几次躲在他的屋里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寄给明明的私人信件……父母做到这份上,还不是图个孩子好嘛!

  说心里话,为了儿子,春丽付出了太多太多。从结婚到现在,家属院里别的女人披金戴银的,打扮得花枝招展,可她连几百元的项链也不肯买,衣服也是一穿好多年,很朴素。但在明明身上,她却大方得很,高价为儿子请家教;掏几百块钱为明明买吉他;每年的假期培训班,无论要价多高,眼也不眨就送明明去培训。去年5月份,为让儿子上艺术学校,一辈子不愿求人的春丽到处托关系走门路,好话说完,笑脸赔尽,什么架子脸面也不顾了……

  父母为儿女熬尽了心血,难道换来的是这种恶果吗?

  “我不快乐!”面对检察官的审问,文明明道出弑母动机。没有悔罪的表情,更没有一丝悔改和悲伤。

  ——文明明,1985年12月20日出生,2001年6月考入河南省某艺术学校声乐班,入校前犯罪。

  在这座城市,我们家属于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小老百姓。爸妈一天到晚活得挺累的,勤劳的结果也没带来经济条件的好转。不过,家里给我吃的穿的,都不比别的同学差,这一点没得说。

  我在家中是独子,自然成为爸妈眼中的“皇帝”,一直享受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最明显的变化,大概是妈妈下岗以后吧。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妈妈像换了个人似的,一向开朗豁达的性格,变得心胸狭窄,情绪暴躁得逢人就想发火,自然,我和爸爸就成为她发泄的对象。初一期末考试时,我把考试成绩单拿回家让她看,只是看到语文考了72分,没等解释清楚我的分数其实排在班级前10名,妈妈就神经质地狠揍了我一顿。随后的日子,我常常为学习的事遭到父母的拳脚,不过“一次挨打战战兢兢,两次挨打默不作声,三次挨打骨头硬,四次挨打功夫成”。拳脚非但没有让我对学习产生兴趣,反而成为学习的畏途,同时,与父母的隔阂也越来越大,感情慢慢疏远了。

  中学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每天,不仅要对付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的课程、做也做不完的作业,回到家中,还要打着哈欠,继续完成父母布置的额外作业,带着满脑子方程式入睡,醒来不知身在何方。妈常点着我的头把文家的千秋重担托付给我,好像我学习的好坏关系到祖国的荣辱、民族的兴衰。在父母的唠叨声中,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下滑,对书本深恶痛绝。

  有时,躲到角落偷偷做起美梦,梦见自己轻轻松松就考取了好成绩,父母一高兴,晚上也不再布置作业了,且允许每天能睡足8小时,周末也能大睡懒觉。可梦还没做完,就被重拉回现实中,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拷”察。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父母对我的关心,让我有种透不过气的感觉。大人们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妈省吃俭用给家里置了台电脑,我学会了上网。可每当我坐在屏幕前,正聚精会神时,妈妈冷不丁坐到身后边,像克格勃一样,高度警惕地监视着,生怕我被阶级敌人拉下水,搞得人兴致全无,无聊透顶。有时候回到家,同学打来电话,接听过后一转身,发现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幽灵般地站在身后悄悄偷听,惊吓得人一身冷汗。

  无聊的时候,我喜欢在本上涂涂写写的,也算是日记吧,妈妈知道后,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可我不在时,老发现东西被人翻动了。为应付大人,我写日记都要写两本,一本写给妈看,一本写给自己。有时候,放学回来喜欢什么也不做,就静静地愣着神,妈见了总是大惊小怪地反复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要么自以为是地瞎猜:“我知道你有心事,你瞒不了我。”有一回,妈见我独自默默流泪,就又是给爸打电话,又是给老师打电话,我想制止都制止不了。其实那天什么事也没发生,就是莫名其妙地情绪低落。唉,爸妈是越来越陌生了。

  尽管我知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明白将来的社会,没有知识万万不能,但对学习怎么也提不起兴趣,特别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上初三那年4月份,我和同学私自商量,拿了家里的300元钱,偷偷跑到郑州玩了三天。那一回,虽说挨了打,但挺刺激的,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逃学开起了头。

  我这个人特爱面子,可爸妈却最不给我面子。假期中有同学找,家人就是不让出去,还当着人家的面,训我个体无完肤。星期天朋友来家里没事看看电视,做父母的也不管别人兴致多高,就粗暴地关掉电源,赶人家走。

  2000年3月份左右,因一桩小事,我受委屈后就和一个同学打了起来。回到家,父母知道后没等我申辩,结结实实把我揍了一顿。回学校后,校保卫处又莫名其妙当众要罚我1000元,那次真是出尽了丑。事后我才知道,这完全是父母“暗箱”操作的结果,后来钱又被他们偷偷地从学校取走,只不过借校方之手,“摆治摆治”我而已。这爸妈做的!

  2000年10、11月份,我连续两次从家里拿钱,和几个要好的同学结伴逃学野游。自然,身上又挨了父母不少拳脚。从这两次逃学以后,家里对我的管束越来越严。每日除了上学,父母给我规定了严格的回家路线和时间,稍有差错,轻则责骂,重则拳打脚踢,连放假和星期天也不放过。父母上班后把我一人锁在家中,想出去办事也必须有大人陪着。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2001年6月份考入艺术学校,我始终没有获得“自由”。

  这场噩梦像魔鬼一样缠绕伴随着我,痛苦、压抑,特别不快乐,而惟一解脱的办法,是让爸妈离开自己的视线……

  其实,文明明只是个普通男生,有优点,也有缺点,平时也看不出他有什么虎狼之心。

  ——与文明明较为熟悉的同学老师

  初中班主任冯老师:文明明这个人平时给人感觉性格外向,爱说爱笑,有时他也不诚实,爱说谎话,犯错误后好下保证,喜欢发誓,但以后照样犯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数学考试,他想和别的同学交换舞弊,被我抓住了,纸条上写着:“第三道判断题,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同学甲:同学们和文明明在一起相处,总觉得他脾气有点不好,爱发怒,常跟男生吵架,有时说谎不脸红,和他交往没有安全感。不过,他溜冰技术挺棒的,场上动作很优美。还有,吉他弹得也非常到位,有点艺术细胞。

  同学乙:他这个人在学校没几个要好同学,据说外面结交的哥们儿挺多,门儿多,交际广,早熟。

  同学丙:文明明和我们大多数同学一样,最渴望独立、自由及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一次到他家玩,领教了他父母对儿子管束的严厉。“不在沉默中消失,就在沉默中爆发”,只不过,文明明采取极端的行为寻求解脱,有逆人性,法理不容。

  同学丁:厌学逃学不单一个文明明,私下里,确实有好多男生女生都把学校视为最不快乐的地方,产生自杀或自虐的念头我也有过。说心里话,学生时代,我也觉得不快乐!

  15岁少年,极其残忍地杀害自己的母亲后,依然是那样平静和从容,其犯罪心理承受力不能不令人拍案惊呼:可怕啊!……

  ——孟祥峰,本案主侦检察官

  2001年7月,在家过暑假的文明明又故技重演,从家中偷走1000余元钱,和四名同学结伴到郑州游玩,将钱全部花光后才回到家里。父母发现后,极为震怒,将文明明反锁家中,不准其单独外出。认为父母管教太严的文明明,就产生了杀死母亲、雇人废了父亲的念头,以为这样就再没人管束自己了,就可以无拘无束出外寻找快乐了。9月23日,文明明在家中找到一把剃头刀藏起来,想找机会杀死母亲,因时机不成熟没有动手。

  2001年9月26日早晨,文的父亲因文未按要求早起练字,就狠狠训斥了他一番。遭父责骂的文明明心中恼怒,就盘算着加紧实施计划。上午,他趁父母上班后,从自家阳台上找到一把斧头藏在柜中。

  中午,和母亲吃饭时,文明明提出下午想出去玩会儿,但母亲理都没理他。13时左右,趁其母回卧室午休之机,文明明又到厨房找出一把菜刀,右手持斧,左手拿刀进入母亲的卧室,挥起凶器,疯狂地向母亲身上一阵乱砍……

  杀死了自己亲生母亲的文明明,事后表现得出奇的冷静。他先是把床单扯下来,盖在浑身血肉模糊的母亲尸体上,然后把卧室的门锁上,就不慌不忙地在自家卫生间洗澡,换上一套干净的衣服,又把凶器上的血迹用水冲洗干净,才又返回母亲的卧室,给同学欢欢打了电话,约他来家一趟。

  随后,文明明扯掉了电话线,据说这是怕符春丽再醒来报警,接着一阵翻箱倒柜,找些衣服、钱呀之类的东西,全部塞进旅行包内。等同学敲门时,文明明已准备妥当,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拉着欢欢下楼,到附近的一家发烧友溜冰场溜冰。

  在溜冰的过程中,文明明又与同学利利、柯子相遇,就撒谎说母亲被一个男人欺骗,想找人“废”了那个男人,看他们是否与“道”上的人相识。利利是个逃学少年,常与这些人来往,于是就告诉他“弄”人起码得2万元。文明明一听,只好打了退堂鼓。

  几个人玩得还未尽兴,又嚷着去一家舞厅“潇洒”。等玩够了,玩累了,文明明一看表,也快到父亲下班的时间了,他想父亲知道后一定会报警的。这时他有些慌神,连忙打电话喊来前不久刚在溜冰场结识的朋友小翰,说自己犯事了,求他找个地方让自己躲躲。小翰听说后挺“仗义”的,就迅速喊来老家是河南驻马店的孙永,告知原委。与文明明同岁的孙永想也没想,爽快地带着文明明,乘着夜色逃离了这座城市……

  案发后,警方在文明明家搜查时,发现符春丽一本还没写完的日记。其中,谈到自己的儿子,她写道:“你文明明是我的太阳,是我的希望,妈妈多么希望你能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熟悉他们家情况的邻居同事,都对发生的不幸事件难以理解,他们说文明明的父母对儿子真是太好啦,可好心却遭此恶报!一蹶不振的文明明的姥姥告诉办案人员,女儿前几天还和自己商量着,准备年前给明明买台钢琴,好让准备去艺术学校的外孙有一个大大的惊喜。女儿说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因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当事人为化名)

一、父母过分的爱,儿子个性扭曲

  凶犯文明明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收入有限,家庭经济并不充裕。平时,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可为了这个“宝贝儿子”却有求必应,儿子“要啥就给买啥,一点儿也不吝啬”。久而久之,养成了文明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只知一味地从别人那里索取,从不关心体贴别人。这种人从不会付出,也不可能珍惜别人的付出。在饭店里吃饭,眼瞧着母亲干啃烧饼,而自己面前摆满了山珍海味(对一个普通家庭,带儿子去饭馆吃饭本无必要,而摆满山珍海味更是过分之举)的文明明居然能心安理得吃得“津津有味”,不就已经充分地显露出他的不近人情、不通人性了吗?像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成绩再好,到社会上又怎能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呢?

二、父母过分期望,儿子不堪重负

  被害人符春丽中年下岗,丈夫单位工资拖欠,使本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明显地拮据起来。这一对普通工人必然会怨恨自己文化低、没有受到较好的教育、缺乏一技之长,也就没有资本跻身当前的社会竞争,从而造成如此困苦的局面。他们生怕自己的“宝贝儿子”将来的命运也会像他们一样困苦,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宝贝儿子”能成为“人上人”。为此,他们对文明明的学习紧抓不放。反正符春丽已经下岗,有充分的时间对儿子时时监视、处处紧逼,“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问”,不给文明明喘息的时间和空间,使得文明明产生“透不过气的感觉”。

三、父母管教不当,儿子逆反对立

  下岗之后的符春丽情绪暴躁,动辄乱发脾气,拿儿子发泄。第一次就是在不分青红皂白的情况下将儿子狠揍了一顿,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以致“一次挨打战战兢兢,两次挨打默不作声,三次挨打骨头硬,四次挨打功夫成”。其结果就像文明明讲的“拳脚非但没有让我对学习产生兴趣……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大,感情慢慢疏远了。”同时,“对书本深恶痛绝”。

  这对父母对儿子自尊心的伤害还表现在其他粗暴的行为上,比如当着同学们的面训斥儿子;与学校搞“暗箱”操作等。要知道,自尊心是人们上进的动力,失去了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孩子,也就只能“破罐子破摔”,甚至走向极端。

四、少年犯罪,学校也难辞其咎

  做不完的作业和额外的学习负担,使得不少学生厌学逃学,甚至产生自杀轻生的念头。当今,并不是没有因不堪学习重负而自杀的例子。文明明是出于“我不快乐”而弑母,而这样的“不快乐”感受,又何止文明明一个学生有之?

  家庭里缺乏温暖,学校里又“最不快乐”,文明明只得转向社会,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学校里的老师对文明明的异常表现已有警觉,知道他“不诚实”、“说谎话”,知道他“逃学”、“打架”,却没有进行细致的教育。因此,这一起弑母案虽然发生在家中,但作为学校和老师,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完了这一篇报道之后,心里总有一股抹不去、说不出的难受感。杀人凶手是那样的无知、不明后果;被杀的受害人又视杀人凶手为其最爱,至死仍在为杀人凶手描画美好的明天。这不能不使人发出“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