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抗磷脂抗体,胚胎发育的枷锁
您好!
我叫娟子,是《家庭医生》的忠实读者,多年来都有拜读《家庭医生》的习惯,从中也学到不少的医学知识。近年来,我在生育方面出现了一些麻烦,希望能得到有关专家的指点。我今年35岁,在某中学任教。结婚五年以来,已经连续自然流产三次,虽然经过多方求医和安胎,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最近,有家医院诊断我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这个名词对我来说非常陌生,我在贵杂志上也从未看见过有关的文章。我把自己不幸的生育史告诉贵刊,渴望有关专家能给我仔细地分析和指导。
我是五年前结的婚,婚后不久就怀孕了。孕早期虽然有点妊娠反应,但我还是坚持上班,到了怀孕50多天时,我的妊娠反应基本消失了,可到医院做B超检查时,却意外地发现我的胚胎已经停止发育,于是我做了第一次的清宫手术。第二年,我仍是比较顺利就怀上了,这次得知怀孕之后,我就请假在家休养,又定期到医院检查,并服药、打针安胎,没料到,到了孕60多天时,又再次发现胚胎停止发育。后来,我们在当地一家较大的医院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检查,如夫妻染色体、地中海贫血和血型等,我还详细进行了妇科内分泌功能、甲状腺功能、抗精子抗体、致畸病毒等检查,又做腹部B超和宫腔镜,都没发现明显的异常。医生让我们尝试再次怀孕,并交代我,怀孕后一定要到医院住院保胎。当时,我心里虽然仍有疙瘩,感觉不踏实,但还是决心再次尝试。于是,半年之后,我第三次怀孕了。当时,我已按照医生的嘱咐立即住院,积极保胎,结果却仍逃不过厄运——怀孕60多天的时候,悲剧再次上演,胚胎又停止了发育。那时,我们是万念俱灰,甚至打消了生育的念头。直到前一段时间,我从《家庭医生》看到有关文章,说习惯性流产可能跟免疫因素有关,并且通过免疫治疗能治好的消息后,才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到省城接受生殖免疫的全面检查。最后的诊断结果是:我的习惯性流产主要是由“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引起。
我很想知道这种病是怎么一回事?如何治疗?能否治愈?需注意哪些问题等等。恳望赐教,甚谢!
山东 娟子
娟子读者:
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比较复杂,除了遗传、内分泌、感染、解剖因素,以及部分不明原因所致者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免疫紊乱是本病的重要成因。
免疫性流产,按免疫病理类型可分为五种。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夫妇的白细胞抗原相容性过大所造成的同种免疫性流产,表现为封闭抗体阴性(有关的详细资料,已在《家庭医生》2005年第二期有专门报道)。第二种类型,是由抗磷脂抗体的异常形成所致,你的习惯性流产就是如此。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指在异常抗磷脂抗体形成的同时,还存在胎儿丢失、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减少。第三种类型,是由于产生了损害胎盘细胞的抗核抗体。第四种类型,主要是生成了针对生殖细胞的各种抗体,如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HCG抗体、抗卵巢抗体、抗透明带抗体等。第五种类型,则是由于体内一种可以杀伤胚胎的淋巴细胞(即NK细胞)的毒性过强或数量过多所致。
抗磷脂抗体阳性为什么会引起流产?原来磷脂是细胞膜中的重要成分,它对细胞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而当抗磷脂抗体形成后,能破坏细胞膜上的磷脂成分,导致细胞损伤。尤其是胚胎循环的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当它受到损伤时,将激发血液中的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凝固过快,形成血栓,使供应胚胎营养的血循环障碍,胚胎由于缺血缺氧而死亡。另外,磷脂对受精卵在子宫内膜的黏附、着床和植入同样功不可没,因此,当抗磷脂抗体呈阳性时,将导致胚胎在子宫壁上的附着不牢固,引发习惯性流产,甚至造成不孕或试管婴儿失败。人体内的磷脂有几十种,但只有六种跟生殖功能的关系比较密切,它们分别是心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酰酸和磷脂酰丝氨酸,目前各大医院所检测的大多只有抗心磷脂抗体一种,因此,对于抗心磷脂抗体阴性的习惯性流产者,仍不能完全排除其他抗磷脂抗体的存在。另一方面,机体内的组织细胞受损时,也会出现抗磷脂抗体阳性,比如病毒感染、流产、系统性红斑狼疮及风湿性关节炎等。所以说,抗磷脂抗体既是流产的原因,也是流产的结果。这就提醒我们,在诊断时必须反复地检测和分析。
由于抗磷脂抗体引起流产的主要原因是血液凝固过快,因此,治疗上主要是采取血液稀释剂,也即是抗凝血药物,常用的是肝素和阿司匹林。由于肝素不通过胎盘,故对胎儿相对安全;而阿司匹林在孕期属慎用药物,我们通常会使用小剂量的治疗方法,对胎儿也是相当安全的。必须注意的是,在抗凝血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以免矫枉过正。用药时间需根据监测指标进行调整,一般在孕期使用3~5个月,有些患者用药时间甚至长达28周。
事实证明,由于抗磷脂抗体异常形成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如在孕前能正规抗凝治疗,86%的妊娠可获成功;但在妊娠试验呈阳性以后才治疗的,则75%会发生再次流产;如果完全没有进行抗凝治疗的,则97%患者会再发流产。
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