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烽 fēng 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烽火(a.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b.喻战争或战乱)。烽烟。烽燧。烽火台。烽鼓(烽火和战鼓,指战争)。 笔画数:11; 部首:火; 笔顺编号:43343541112
详细解释:
烽 fēng 【名】 (形声。从火,夆(fēng)声。本义: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同本义〖signalfire;beaconfire〗 公子与魏王博,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烽警(报警的烽火) 指战火〖flamesofwar〗。如:烽火连天(形容战火到处燃烧);烽燹(战火) 指烽火台〖beacontower〗。如:烽子(守卫烽火台的士兵);烽侦(烽火台);烽候(指烽火台);烽台(即烽火台);烽墩(烽火台) 泛指举火〖fire〗 后〖许〗章坐走马上林下烽驰逐,免官。——《汉书》 烽火 fēnghuǒ 〖signalfire;beacon-fire〗∶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 〖flamesofwar〗∶比喻战火或战争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烽火台 fēnghuǒtái 〖beacontower〗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 烽燧 fēngsuì 〖beaconfire;signalfire〗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烽烟 fēngyān 〖beacon;beacon-fire〗烽火台报警之烟
相关词语:
贼烽 | 烟烽 | 宵烽 | 夕烽 | 沈烽静柝 | 边烽 | 沉烽静柝 | 传烽 | 放烽 | 烽火台 | 烽师 | 烽火楼望 | 烽火连年 | 烽橹 | 烽侦 | 烽狼 | 烽区 | 烽驿 | 烽砦 | 烽尘 | 烽燹 | 烽墩 | 烽警 | 烽鼓不息 | 烽戍 | 烽爟 | 烽台 | 烽烟 | 烽炉子 | 烽斾 | 烽逻 | 烽子 | 烽火树 | 烽燧 | 烽鼓 | 烽堠 | 烽火连天 | 烽堡 | 烽候 | 烽柝 | 烽火相连 | 烽火四起 | 烽火 | 爟烽 | 海烽 | 燋烽 | 惊烽 | 举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