凵 拼 音:kǎn 粤 语:ham1、ham3 五 行:木 部 首:凵 部首笔画:2 总笔画:2 繁 体:凵 姓名学笔画:2 GBK编码:DBC9 笔顺编号:52 UniCode:U+51F5 汉字分类: 字 韵:《中华新韵》--寒 《十三辙》--遥条 韵母:an、pianpang、shan、qian 汉字结构:独体结构 ⊙ 基本注解 凵kǎn (1) ㄎㄢˇ(2) 古同“坎”。(3) 郑码:ZI,U:51F5,GBK:DBC9(4) 笔画数:2,部首:凵, ⊙ 词性变化 ⊙ 详细说明 ⊙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凵字部】 凵 ·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解釋:- -【唐韻】丘范切【集韻】口范切,??音坎。【說文】張口也。象形。【正字通】魏校曰:凵,受物之器。象地體承載形,虛中者,當其无,有器之用也。又【集韻】苦紺切,音勘。義同。 ⊙ 常用词组 ⊙ 英文词汇 ⊙ 英文字义 ⊙ 日文字义 ⊙ 法文字义 ⊙ 俄文字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