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匕 bǐ (1) ㄅㄧˇ (2) 〔~首〕短剑。 (3) 古代指勺、匙之类的取食用具:“先主方食,失~箸”。 (4) 郑码:RR,U:5315,GBK:D8B0 (5) 笔画数:2,部首:匕,
|
|
⊙ 详细说明 |
匕 bǐ [名] (1)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2)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ancient laddle for rice] 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3) 又如:比筋(羹匙与筷子) (4) 匕首 [dagger]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
|
⊙ 康熙字典 |
【子集下】【匕字部】 匕 ·康熙筆画:2 ·部外筆画:0 — —解釋:— —【唐韻】??履切【集韻】【韻會】補履切【正韻】補委切,??音比。【說文】匕,相與比敘也。亦所以用取飯。一名柶。【玉篇】匙也。【易·震卦】不喪匕鬯。【詩·小雅】有捄棘匕。【註】以棘爲匕,所以載鼎肉,而升之于俎也。【三國志·劉先主傳】先生方食,失匕箸。又匕首。【通俗文】劒屬。其頭類匕,短而便用,故曰匕首。【史記·吳世家】專諸置匕首于炙魚中,以刺吳王僚。【刺客傳】荆軻至秦獻燕督亢地圖,圖窮而匕首見。【註】荆軻懷數年之謀,而事不就者,尺八匕首不足恃也。【劉向·說苑】尺八短劒頭似匕。
|
|
⊙ 常用词组 |
匕首 bǐshǒu (1) [dagger] 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挟匕首以备不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2) 又 图穷而匕首见
|
|
⊙ 英文字义 |
dagger;1.a ladle; a spoon2.an arrowhead3.a dagger;an ancient type of spoon;dagger/ladle;ladle |
⊙ 日文字义 |
1. 昔のさじ.杓子.2. 漢方薬を量る器具.3. →【 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