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旌 jīng (1) ㄐㄧㄥˉ (2)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旗。~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 (3) 表扬:~表。 (4) 郑码:SYMM,U:65CC,GBK:ECBA (5) 笔画数:11,部首:方,
|
⊙ 词性变化 |
旌 jīng [动] (1) 表彰 [cite;honor;commend] 旌其所为。——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 又如:旌书(表彰的文书);旌善(表彰善人善事);旌表节烈(表彰节妇烈女);旌典(朝廷表彰的恩典) (3) 识别[distinguish] 诚应宠赏,以旌其美。——曹操《表论田畴功》 (4) 又如:旌别(识别;区别) (5) 发挥[bring into play]。如:旌智(发挥智慧) (6) 表识;表明[state clearly;indicate]。如:旌信(表明诚意) |
|
⊙ 详细说明 |
旌 jīng [名] (1) (形声。本义: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2) 同本义 [banner] 旌,游车载旌析羽。——《说文》 位所谓緌有虞氏旌也。——《礼记·明堂位》 建旌提鼓。——《国语·吴语》 (3) 又如:旌旄(古代用牦牛尾与羽毛装饰的军旗,或代指各种旗帜);旌羽(旌旗。因有羽饰,故称) (4) 古代旗的总称[flag] 旌蔽日兮敌若云。——《楚辞·九歌·国殇》 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资治通鉴》 (5) 又如:旌旃(泛指旗帜);旌幡(泛指旗帜);旌帜(旗帜);旌幢(旗幡);旌头(旗杆顶端的矛头) (6) 旌节,古代使者所持的节[tally] 王婆道:“眼望旌节至,耳听到消息。”——《金瓶梅》
|
|
⊙ 康熙字典 |
【卯集下】【方字部】 旌 ·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7 — 解釋:— 【唐韻】【正韻】子盈切【集韻】【韻會】咨盈切,??音精。【說文】析羽注旄首,所以進士卒。【爾雅·釋天】註旄首曰旌。【註】載旄於竿頭,如今之幢,亦有旒。【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廣雅】天子旌高九仞,諸侯七仞,大夫五仞,士三仞。【釋名】旌,精也。有精光也。【詩·鄘風】孑孑干旌。【周禮·春官·司常】析羽爲旌。【又】斿車載旌。 又【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樹旌以表門。 又【周禮·地官·掌節】道路用旌節。【註】今使者所擁節是也。 又【禮·曲禮】武車綏旌,德車結旌。【註】武車尚威武,故舒散若花。德美在內,故纏旌於竿。 又【書·畢命】旌別淑慝。【傳】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疏】旌旗所以表識貴賤,故傳以旌爲識。 又【左傳·莊二十八年】且旌君伐。【註】旌,章也。 又【周語】故爲車服以旌之。【註】旌,表也。 又【後漢·胡廣傳】德以旌賢。【註】旌,明也。 考證:〔【爾雅·釋天】旄首曰旌。〕 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又】旌旂。【疏】旌旂者,凡旗之名雖異,旌旂爲之總稱。〕 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謹改於亦有旒之下,廣雅之前。〔斿車建旌。〕 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
|
|
⊙ 常用词组 |
旌表 jīngbiǎo [honor; cite] 封建时代由官府立牌坊、赐匾额对遵守封建礼教的人加以表彰 旌麾 jīnghuī (1) [chief commander’s banner]∶帅旗;指挥军队的旗帜 大破遂军,得其旌麾。——《三国志·夏侯渊传》 (2) [army]∶借指军队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旌旗 jīngqí [banners and flags] 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旌旗蔽日 jīngqí-bìrì [there are so many flags that they cover the sun] 旌旗繁多,遮蔽日光。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
|
|
⊙ 英文字义 |
1.an ancient type of banner hoisted on a feather-decked mast; a kind of flag, banner, standard ornamented with feathers2.to cite; to make manifest;banner;banner/make manifest |
⊙ 日文字义 |
1. 昔の旗の一種.旗竿の先に五色の羽毛を飾り付けたもの.2. 表彰する. |
⊙ 法文字义 |
旌名bannière ancienne dont le mat est orné au bout de plumes multicolor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