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绂 (紱) fú (1) ㄈㄨˊ (2) 古代系印纽的丝绳,亦指官印:印~。玺~。 (3) 同“黻”。 (4) 郑码:ZGXS,U:7EC2,GBK:E7A6 (5) 笔画数:8,部首:纟,
|
|
⊙ 详细说明 |
绂 紱 fú [名] (1)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本义:系印章或佩玉用的丝带。绂的颜色依官位品级而不同) (2) 同本义 [silk ribbon] 降尊就卑,怀玺藏绂。——《文选·张衡·西京赋》 授单于印绂。——《汉书·匈奴传下》 (3) 古代作祭服的蔽膝 [knee hide]。缝于长衣之前。为祭服的服饰。周制帝王、诸侯及诸国的上卿皆着朱绂 朱绂方来。——《易·困卦》
|
|
⊙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紱 - - 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分勿切,音弗。【博雅】綬也。【易·困卦】朱紱方來。【莊子·逍遙遊註】便謂足以纓紱其心矣。【釋文】紱,或作紼。【韻會】韍,通作黻。又作紱。 又【韻補】叶方味切。【張衡·西京賦】降尊就??,懷璽藏紱。更旋閭閻,周觀郊遂。
|
|
|
⊙ 英文字义 |
sash;ribbon for a seal/sash |
⊙ 日文字义 |
1. 昔,印章に結んだ絹ひも.2. 【渼】に同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