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澨 shì (1) ㄕˋ (2) 堤岸。 (3) 〔~水〕古河名。 (4) 水边地,涯岸:“夕济兮西~。” (5) 郑码:VMOO,U:6FA8,GBK:9DCC (6) 笔画数:16,部首:氵,
|
|
⊙ 详细说明 |
澨 shì [名] (1) 水名 [Shi River]。在湖北省境 过三澨,至于大别。——《书·禹贡》。左传:“句澨、雍澨、薳澨,其地在今湖北襄阳府宜城县北。” (2) 水边 [waterside] 澨,埤增水边土人所止者也。从水,筮者。——《说文》 则决睢澨。——《左传·成公十五年》。注:“水涯也。” 夕济兮西澨。——《楚辞·湘夫人》 方舆之内,山陬海澨,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明·徐光启《甘薯疏序》
|
|
⊙ 康熙字典 |
【巳集上】【水字部】 澨 ·康熙筆画:17 ·部外筆画:13 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時制切,音誓。【說文】??增水邊,土人所止者。【楚辭·九歌】夕濟兮西澨。 又水名。【書·禹貢】過三澨,至于大別。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義同。 又【韻補】叶食列切,音舌。【江淹·擬古詩】身名竟誰辨,圖史終磨滅。且汎桂水湖,映月遊海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