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焠 cuì (1) ㄘㄨㄟˋ (2) 同“淬”①。 (3) 郑码:UOOE,U:7120,GBK:9F6E (4) 笔画数:12,部首:火,
|
|
⊙ 详细说明 |
焠 cuì [动] (1) 焠火,将金属加热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以加强其硬度 [quench] 焠,坚刀刃也。——《说文》 清水焠其锋。——《汉书·王褒传》 (2) 又如:焠针(火针) (3) 浸染 [be contaminated] 以药焠之。——《史记·刺客传》 (4) 又如:焠轮(猎获野物之血染红车轮) (5) 烧…的外露表面或一部分 [scorch]。如:焠掌(烧灼其掌);焠儿(引火的小木片。又名发烛、火寸);焠着(烧着)
|
|
⊙ 康熙字典 |
【巳集中】【火字部】 焠 ·康熙筆画:12 ·部外筆画:8 解釋:— —【唐韻】七內切【集韻】【韻會】取內切,??音倅。【說文】堅刀刃也。【玉篇】火入水也。煗也。【史記·天官書】火與水合爲焠。【註】晉灼曰:火入水爲焠。又【荆軻傅】使工以藥焠之。【註】索隱曰:焠,染也。【前漢·王褒傳】淸水焠其鋒。【註】師古曰:焠,謂燒而內水中以堅之也。 又【韻會】燒也。【荀子·解蔽篇】有子臥而焠掌,可謂能自忍矣。【註】焠,灼也。【韻會】通作淬。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