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鹦 (鸚) yīng (1) ㄧㄥˉ (2) 〔~鹉〕鸟,上嘴大,呈钩状,下嘴短小,羽毛有各种颜色,产于热带和亚热带,能学人讲话,如“~~学舌”(含贬义)。 (3) 〔~哥〕鹦鹉的通称。 (4) (鸚) (5) 郑码:LOZR,U:9E66,GBK:F0D0 (6) 笔画数:16,部首:鸟,
|
|
⊙ 详细说明 |
鹦 鸚 yīng [名] (1) 鸟名,鹦鹉。俗称“鹦哥” [parrot] 雨细花零鹦语切,愁肠千万结。——前蜀·魏承班《谒金门》 (2) 又如:鹦哥帻(色彩红似鹦哥嘴的头巾);鹦舌(鹦鹉之舌。比喻伶牙利齿)
|
|
⊙ 康熙字典 |
【亥集中】【鳥字部】 鸚 解釋:【唐韻】烏莖切【集韻】於莖切【韻會】幺莖切,??音甖。【說文】鸚鵡,能言鳥也。【前漢·武帝紀】南越獻能言鳥。【師古註】今鸚鵡,隴西南海有之,一種白,一種靑,一種五色。白及五色者尤慧解。師曠謂之乾臯,李昉呼爲隴客。又鶬鸚。【左傳·昭十七年靑鳥氏杜註】靑鳥,鶬鸚也。以立春鳴,立夏止。又鸚螺。【南州異物志】鸚鵡螺,狀如覆杯,頭似烏頭,向其腹,視如鸚鵡。【郭璞·江賦】鸚螺旋蝸。【庚信啓】鸚鵡承杯。詳鵡?二字註。
|
|
⊙ 常用词组 |
鹦哥 yīnggē [parrot] 若干种热带美洲鹦鹉(属鹦哥属及有关属)之任一种 鹦鹉 yīngwǔ (1) [parrot] (2) 广泛分布于热带地区的许多属于鹦形目(Psittaciformes)的对趾足鸟,头圆,具有特别粗壮、弯曲而且有蜡膜的尖钩喙,上嘴大,常有羽冠,羽毛鲜艳多彩,能模仿人说话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礼记》 (3) 酒器名 空持暖玉擎鹦鹉。——明·何景明《明月篇》 鹦鹉学舌 yīngwǔ-xuéshé [repeat mechanically in the manner of a trained parrot;parrot] 鹦鹉学人讲话。常指那些人云亦云,无所创新的人,含有贬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