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躅 zhú (1) ㄓㄨˊ (2) 〔踯~〕见“ (3) 足迹。踯”。 (4) 郑码:JIRI,U:8E85,GBK:F5EE (5) 笔画数:20,部首:足,
|
⊙ 词性变化 |
躅 zhú [动] (1) 用于“踯躅”。徘徊不行 [pace up and down] 羸豕孚蹢躅。——《易·姤》 (2) 又如:躅踯(徘徊) (3) 践踏;踏踩 [trample] 师旷东躅其足。——《周书·太子晋》。注:“东躅,蹋也。”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湿我足。——刘明《鸡鸣一首赠宗文侄》 (4) 又如:躅躅(行走的样子);躅足(犹跺脚);躅陆(顿足跳跃的样子);躅蹐(小步行走) (5) 另见zhuó |
|
⊙ 详细说明 |
躅 zhú [名] (1) 足迹 [foot mark;rack] 躅,蹢躅也。从足,蜀声。——《说文》。按,迹也。 三辅谓牛蹄处为躅。——《一切经音义》引《汉书叙传音义》 企望尘躅。——《尔雅序》 尘游躅于蕙路。——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 (2)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迹)
|
|
⊙ 康熙字典 |
【酉集中】【足字部】 躅 ·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3 — — 解釋:— —〔古文〕??【唐韻】直錄切【集韻】【韻會】廚玉切,??音蠋。【說文】蹢躅。詳蹢字註。【史記·淮隂侯傳】騏驥之跼躅,不如駑馬之安步。 又【荀子·禮論篇】躑躅焉。【註】躑躅,以足擊地。 又【集韻】直角切,音濁。【類篇】迹也。【前漢·敘傳】伏孔周之軌躅。 又【韻補】叶直律切【韓愈·樊宗師墓銘】文從字順,各識職,有欲求之,此其躅。 【廣韻】同?。
|
|
|
⊙ 英文字义 |
1.to falter; to hesitate |
⊙ 日文字义 |
1あしあと足 跡##2あしぶみする足 ぶみする ##足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