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藻 zǎo (1) ㄗㄠˇ (2) 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无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极少数可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地方:水~。海~。小球~。~类植物。 (3) 泛指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亦包括某些水生的高等植物:狸~。金鱼~。 (4) 指华丽的文彩、文辞:~思(多采的文思)。~丽。~绘(文采)。~井(中国传统建筑物天花板上一方一方的彩画)。~镜(指品评鉴别。亦称“藻鉴”)。辞~。~饰。 (5) 古代帝王冕上系玉的五彩丝绳:玉~。 (6) 郑码:EVJF,U:85FB,GBK:D4E5 (7) 笔画数:19,部首:艹,
|
⊙ 词性变化 |
藻 zǎo [形] (1) 华美 [magnificent] 敷藻翰之陪鳃。——潘岳《射雉赋》 (2) 又如:藻仗(文彩华美的仪仗);藻幄(美丽的篷帐);藻翰(美丽的羽毛。比喻华丽的文辞);藻盖(华美的篷盖);藻翘(色彩华丽的羽毛) 藻 zǎo [动] (1) 修饰文章 [polish] 土木形骸,不自藻饰。——房玄龄《晋书》 (2) 又如:藻饰(把文章加以修改润色) (3) 整理;装饰 [embellish]。如:藻野(藻饰原野。多以形容仕女所穿的艳服);藻井(旧时天花板上的一种雕花装饰处理) |
|
⊙ 详细说明 |
藻 zǎo [名] (1) (形声。从艸,澡声。本义:藻类植物,古专指水藻) (2) 同本义 [algae]。隐花植物的一大类,没有根、茎、叶等部分的区别,有叶绿素可以自己制造养料,种类很多,海水和淡水里都有 薄采其藻。——《诗·鲁颂·泮水》 蘋蘩蕰藻之菜。——《左传·隐公三年》。注:“聚藻也。” 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召南·采蘋》 (3) 又如:藻火(水藻和火焰。古时官吏绣在官服上的图案) (4) 泛指水草 [aquatic plants] 水中藻行交横。——苏轼《志林》 (5) 又如:藻川(长有绿色水藻的河川);藻花(水边泽草所开的花);金鱼藻;狸藻等 (6) 词藻,华丽的文辞 [literary embellishment] 攦藻如春华。——班固《答宾戏》 (7) 又如:藻拔(文采出众);藻朗(文辞清明);藻咏(以华美文辞咏诵。指诗文而言);藻雅(文辞典雅) (8) 文采 [rich and bright colours] 华藻繁缛。——曹植《七启》 (9) 又如:藻采(文采,辞采);藻思(做文章的才思) (10) 通“璪”[pieces of jade stringed with silk thread hanging from a coronet] 天子玉藻。——《礼记·玉藻》 婴用一藻玉瘗。——《山海经·中山经》
|
|
⊙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藻 ·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 —解釋:— —【唐韻】【韻會】??子皓切,音早。【說文】水草也。【詩·召南】于以采藻。【箋】藻之言澡也。【陸璣云】生水底。 又【班固·東都賦】鋪鴻藻。【陸機·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註】《孔安國·尚書傳》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 又【後漢·劉陶傳】武旅有鳧藻之士。【註】鳧得水藻,言喜悅也。 又【韻會】今屋上覆橑,謂之藻井。【風俗通】宮室象東井,刻荷蔆水草,所以厭火也。【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 又藻藉,所以薦玉者。詳藉字註。 又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 又【集韻】側絞切,音爪。義同,或作薻、??。【干祿字書】俗作??。又??。
|
|
⊙ 常用词组 |
藻饼 zǎobǐng [algal biscuit] 盘状或球状块体,直径20厘米,由碳酸盐组成,可能是藻类沉积的结果 藻类 zǎolèi [alga] 叶状体植物亚界(Thallobionta)的一些含有叶绿素的有机体的通称 藻棁 zǎozhuō [pillar with alga-figure] 体面绘有水藻图案的梁上短柱 山节藻棁。——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
|
⊙ 英文词汇 |
alga algae literary embellishment |
⊙ 英文字义 |
elegant;1.algae2.water plants;(aquatic grasses)/elegant;ga( algae);ga(algae) |
⊙ 日文字义 |
1ことば言 葉##2も;かいそう藻;海 藻 ##1. 類.モ.2. 詩歌?文章のあやのある言葉. |
⊙ 法文字义 |
藻名1.algue2.plantes aquatique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