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诉 (訴) sù (1) ㄙㄨˋ (2) 叙述,倾吐:告~。~苦。~愿。~衷情。倾~。 (3) 控告:~讼。控~。上~。申~。败~。撤~。 (4) 郑码:SPS,U:8BC9,GBK:CBDF (5) 笔画数:7,部首:讠,
|
|
⊙ 详细说明 |
诉 訴、愬 sù [动]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accuse;charge;complain]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tell;relate;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resort to]。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slander]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论语·宪问》
|
|
⊙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訴 - - 解釋:-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說文】本作??。【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又??。
|
|
⊙ 常用词组 |
诉苦 sùkǔ [pour out one’s grievances;give utterance to grief] 向人诉说自己的苦衷或自己所受的苦难 一个劲儿地诉苦叫屈 诉述 sùshù [tell] 诉说;陈述 他向警察诉述了被偷经过 诉说 sùshuō [tell;recount;inform] 述说 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回忆我的母亲》 诉讼 sùsòng [lawsuit;litigation;legal action] 法律名词。诉讼是人民或检察官请求司法官本着司法权作裁判的行为 民事诉讼 诉讼法 sùsòngfǎ 诉冤 sùyuān [vent one"s grievances] 向人诉说冤屈 诉愿 sùyuàn [appeal] 指当事人受国家机关不当的处分时,依法向原处分机关的上级机关提出申诉,请求撤消或变更原处分 诉诸 sùzhū [resort to] 按某种方式办理 诉诸法律行动 诉诸公论 sùzhū-gōnglùn [ventilate] 指把事物的各种情况公之于众,以期得到舆论的支持 讨论计划的目的是把经济问题诉诸公论 诉状 sùzhuàng [plaint of the court] 起诉书的旧称
|
|
⊙ 英文词汇 |
appeal to inform tell |
⊙ 英文字义 |
tell;complain;happy;sue;whine;action litigation ; civil action in ancient China before the Han Dynasty |
⊙ 日文字义 |
うったえる訴 える ##1. 告げる.述べる.2. 話す,訴える.打ち明ける.3. 訴える.頼りにする.4. 告訴する. |
⊙ 法文字义 |
诉动1.dire;relater;informer告~informer.2.se plaindre;accuser控~accuser.3.faire appel à;avoir recours à;recourir à上~interjeter appel;se pourvoir en appe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