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葦 wěi (1) ㄨㄟˇ (2) 见“苇”。 (3) 郑码:EXJM,U:8466,GBK:C894 (4) 笔画数:12,部首:艹,
|
|
|
⊙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葦 ·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9 解釋: 【玉篇】禹鬼切【集韻】羽鬼切,??音偉。【說文】大葭也。【詩·衞風】一葦杭之。【風俗通】除夕飾桃人,垂葦交,畫虎于門。【後漢·袁閎傳】爲沛相,乗葦車。 又山名。【水經注】江水浦東有葦山。 又【類篇】于非切,音闈。【爾雅·釋草】葦??,芀。謝嶠讀作平聲。 又【篇海】于貴切,音胃。【莊子·列禦??】緯蕭而食。亦作葦。 考證:〔【詩·衞風】一葦航之。〕 謹照原文航改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