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緌 ruí (1) ㄖㄨㄟˊ (2)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3) 像缨饰的下垂物。 (4)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5) 系结。 (6) 继续。 (7) 郑码:ZMZM,U:7DCC,GBK:BE71 (8) 笔画数:14,部首:糹,
|
⊙ 词性变化 |
緌 ruí [动] (1) 系结 [tie] 蹑履緌冠。——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2) 继续 [continue] 緌,继也。——《尔雅》 |
|
⊙ 详细说明 |
緌 ruí [名] (1) 缨子 [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丧冠不緌。——《礼记·檀弓》 (2) 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3) 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唐·虞世南《蝉》 (4) 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如: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
|
⊙ 康熙字典 |
【未集中】【糸字部】 緌 ·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8 - - 解釋:- -【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音蕤。【說文】系冠纓也。【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又【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