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莒 jǔ (1) ㄐㄩˇ (2) 古代对“芋”的别称。 (3)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莒县一带。 (4) 郑码:EJJ,U:8392,GBK:DCEC (5) 笔画数:9,部首:艹,
|
|
⊙ 详细说明 |
莒 jǔ [名] (1) 芋头 [taro]一种芋属植物 (2) 周代诸侯国名 [Ju state]。己姓,旧都介根,在今山东胶县西南,后迁莒,今山东省莒县,后为楚灭。如:莒刀(古代齐国的钱币。莒邑所造,形如刀,故名) (3) 古邑名 [Ju city]。一为春秋时齐邑,在莒县;一为春秋时周邑(其地未详)
|
|
⊙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莒 ·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7 解釋: 【唐韻】【正韻】居許切【集韻】苟許切,??音舉。草名。【說文】齊謂芌爲莒。 又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莒國,今城陽莒縣。 又莒父,魯下邑。【論語】子夏爲莒父宰。 又姓。【史記·秦本紀】秦之先爲嬴姓,其後分封,以國爲姓,有莒氏。
|
|
|
⊙ 日文字义 |
地名に用いる.“ 县”は山東省にある県の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