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注解 |
苓 líng (1) ㄌㄧㄥˊ (2) 指“茯苓”。 (3)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4) 古同“零”,零落。 (5) 郑码:EOW,U:82D3,GBK:DCDF (6) 笔画数:8,部首:艹,
|
⊙ 词性变化 |
苓 líng 〈形〉 (1) 零落。同“零” [decayed] 得气者蕃滋,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上》 (2) 又如:苓落(草木凋落。同“零落”) (3) 草木青翠 [verdant]。如:苓茏(草木青翠茂盛的样子) |
|
⊙ 详细说明 |
苓 líng 〈名〉 (1) (形声。从艸,令声。本义:植物名。苓耳,即卷耳) (2) 药草名。茯苓、猪苓皆简称苓。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猪苓是枫树苓,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二者均可入药 [the cocklebur] 苓,卷耳也。——《说文》 失时者苓落。——《汉书·叙传》 山有榛,隰有苓。——《诗·邶风·简兮》 (3) 又如:苓龟(中药名。即茯苓。因上等茯苓乌龟状而得名) (4) 猪屎 [pig dung]。如:苓通(喻贱物。猪粪叫苓,马粪叫通)
|
|
⊙ 康熙字典 |
【申集上】【艸字部】 苓 ·康熙筆画:11 ·部外筆画:5 - - 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又作?。
|
|
⊙ 常用词组 |
苓耳 líng’ěr [the cocklebur,Xanthium strumarium] 草名,亦名卷耳
|
|
⊙ 英文字义 |
fungus;tuber;1.a variety of fungus2.tuckahoe;fungus/tub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