鲇 拼 音:nián 粤 语: 五 行:火 部 首:鱼 部首笔画:8 总笔画:13 繁 体:鮎、鯰 姓名学笔画:16 GBK编码:F6D3 笔顺编号:3525121121251 UniCode:U+9C87 汉字分类: 字 韵:《中华新韵》--寒 《十三辙》--遥条 韵母:ian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 基本注解 鲇(鮎)nián(1) ㄋㄧㄢˊ(2) 〔~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3) (鮎)(4) 郑码:RIJ,U:9C87,GBK:F6D3(5) 笔画数:13,部首:鱼, ⊙ 词性变化 ⊙ 详细说明 鲇鮎、鯰nián[名]鲇鱼 [siluroid]。属于鲇亚目,头大,尾侧扁,皮有粘质,无鳞。如:鲇鱼上竹(鲇鱼粘滑,难于上竹。比喻求进艰难) ⊙ 康熙字典 ⊙ 常用词组 ⊙ 英文词汇 ⊙ 英文字义 mudcat ⊙ 日文字义 ナマズ. ⊙ 法文字义 ⊙ 俄文字义 鲇со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