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名学概论 > 名字 > > 详细内容

解密留美中国留学生为啥不用英文名

 国内大学或者外企里的年轻人一般都会为自己起个别致的英文名,比如汤姆、玛丽之类,方便学习与工作,而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却很少用英文名字。美国人念中文名字的拼音常常惹出不少笑话,略记一二。

    我的名字是“琴”,上课老师点名看见“ Qin”往往蹙起嘴发出一个优美的音节/k ui: n/,虽然和中文拼音的发音差得很远,我也能准确地捕捉到这个听上去很美好的声音应声而起,当然了,美国人把我的名字与英文“ q ueen”(女王)发音等同,有这么美好的含义我也懒得纠正。

    我的室友芳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老美往往会丢掉 g发出一个类似于 f an的音来,她总是抱怨自己好像电风扇。有一次赶上七八月的炎炎酷暑,老师进门就喊“ Where is f an?”(电风扇在哪),芳条件反射地接腔“I’ m  here.”(我在这儿),全班哄堂大笑,芳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还有一个上海同学名字是“迪”,用拼音写出来是“ Di”,按照美国人的习惯,看见“ i”一般都大张着嘴发“鹅爱”的音,本来发错了也没什么关系,改过来就好,偏偏前面又是个“ D”,连起来发音就是/dia/,听上去就容易联想到英语里不怎么美好的 die(死亡),他每次都要无比郁闷地将老美的发音纠正过来,告诉他们中文里“迪”的含义。

类似的笑话不少,反正让老美念拼音是够费劲的,除非是那种最简单的,比如篮球明星王治郅,美国人会很容易地记住类似于“吱吱”的音,再比如当红的姚明,据说他打球时场上很多球迷一起呐喊“YAO,YAO……”。不过最难的恐怕不是让美国人念名字的拼音,而是分清中国名字的姓和名。我于是很想对美国人做个关于中国姓氏文化的讲座,让他们也体会一下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然要用汉语讲,不过这个美好的愿望恐怕要等到若干年以后———当汉语成为和英语比肩的国际通用语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