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A31处理器
从去年开始,多核运动在中盛行,而在经历了从单核到双核之后,进入2012年,四核窗口悄然开启。如高通、英伟达等均开始铺货四核。不过,在“ARM四核”的问题上存在较多的争论,如“多核所带来的功耗、核间协调等问题如何解决?”在这场四核博弈中,全志最新推出的A31四核处理器为我们带来了新的见解。
相对于其他四核ARM处理器,全志A31最大特点是采用ARM Cortex-A77内核。Cortex-A7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功能集与Gortex-A15处理器完全相同。不同之处在于,Cortex-A15本身就是针对高效能运算而来,先天架构就比现在的Cortex-A8以及Cortex-A9更为复杂,同效能也预期比A8、A9高出50%,频率更是设定在2.5G左右。而Cortex-A7则是走了相反的一条路——回归到Gortex-A8的顺序执行,在并行计算中可以顺序执行两条指令,不过Gortex-A7跟原来的Gortex-A8还是有着很多不同的。
A7不支持双发浮点或者说NEON指令集,不过有另外的指令集让A7实现单发。尽管限制了双发能力,A7仍能提供比A8更强的每赫兹性能和整体性能:由于采用了相比A8更先进的预测器,A7的分支预测计算能力得到提升,更好的预测算法也使得这颗芯片更为节能,此外ARM还在A7中采用了更低延迟的L2缓存,不过具体的情况还要取决于制造厂商。不过,由于限制带宽的设计让A7的芯片体积可以做到很小,ARM宣称28hm的单核Cortex-A7的面积仅有0.5平方毫米,在工艺节点上,ARM希望合作厂商能将A7的内核面积控制在A8的1/2甚至1/3。由于核心更小、功耗更低,也让Cortex-A7更容易集成更多内核,从而取得更佳的能效。需要说明的是,ARM未来的big.LITTLE架构将采用Gortex-A15+Cortex-A7搭配,在工作量低时,所有工作交给Cortex-A7处理,从而实现更佳的省电目标。
而在GPU方面,全志A31集成采用Power VR SGX544MP2(双核)图形显示芯片,拥有四个顶点处理引擎以及四个着色引擎,填充率高达3000M/s,三角形渲染也同样高达100M/s,这样的性能足可应付平板、智能手机的主流应用。
- 上一篇:博通BCM28155/28145新四核平台
- 下一篇:无线充电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