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中的自救
危难中的自救
——硬盘技术发展浅析
十年之前,所有的PC用户都在殷切期盼硬盘的容量达到1GB。在希捷刚刚达到这一目标并且CPU和内存性能不断提升之后,我们却又发现无论是在DOS下加载多少Smartdrv,其速度依然难以令人满意。此后长达十年的光阴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期待容量与速度的双重突破,然而等来的多半是失望与不满。就在我们抱怨硬盘技术步履蹒跚之时,却猛然发现以FlashROM芯片为基础的闪存技术有望取代硬盘,甚至非易失性的MRAM也跃跃欲试。硬盘究竟会不会被取代?硬盘技术又有了哪些改进?未来的硬盘将会发展成什么样?这些问题都是读者十分关心的话题,也是我们今天的讨论内容。
一、 速度与容量:硬盘的“免死金牌”
对于存储设备而言,重要的技术指标无非就是速度、容量、成本、稳定性等。在这些方面,目前已经有很多种类的产品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是始终只能偏重某一方面,而不是面面俱到。随着众多闪存产品在容量上达到GB数量级并且价格大幅度下调,越来越多的用户还是惊呼这将是取代硬盘的最佳方式:没有噪音、携带方便、功耗极小,似乎这就是最完美的存储方案。然而在下定结论之前,我们不妨理性地在各种存储技术之间作做一个对比。
种类 | 容量 | 速度 | 非易失性 | 功耗 | 成本 | 寿命 | 体积 |
MRAM | 很小 | 极快 | 是 | 很低 | 很高 | 很长 | 很小 |
内存(DRAM) | 一般 | 极快 | 否 | 较低 | 较高 | 很长 | 较小 |
闪存(FlashROM) | 较大 | 较快 | 是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EPROM | 极小 | 很慢 | 是 | 很高 | 较高 | 很长 | 较大 |
磁盘 | 巨大 | 很快 | 是 | 较高 | 很低 | 一般 | 很大 |
那么,闪存在与硬盘之间的较量结果又如何呢?可以看到,容量依旧是闪存的致命伤。如今主流硬盘容量在160GB左右,这对于闪存而言显然并不怎么现实。如今2GB的高速CF大约需要900元,这几乎是一个250GB硬盘的价格。在速度方面,闪存的优势仅仅是随机存储的寻道时间十分出色,其持续传输速度并不理想。以目前普及度较高的80X CF卡为例,实际读写速度可以稳定在6MB/s(远没有达到80×150KB/s)的水准。而当前大多数硬盘的内部传输率可以达到70MB/s,应该说速度还是存在巨大的差异。 (图01,CF的容量增长让硬盘产业感到巨大压力)
既然闪存卡的容量和速度在短时间内无法对硬盘构成威胁,那么其稳定性是不是很有优势呢?可以肯定的是,很多用户对于硬盘的寿命颇有不满,无论是物理坏道还是磁头故障都令人忐忑不安。但是舍去机械成分的闪存卡也并非是十全十美,因为FlashROM芯片也有损坏的可能,只不过其理论上的故障率将低于硬盘,而且抗震性更好一些。
不过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FlashROM芯片的存储容量以及速度不断改进,未来将会对硬盘存储形成一定的冲击。然而硬盘技术本身也在不断改进,无论是容量还是速度都期待更大的突破。目前几大硬盘厂商都将技术研发作为重点,捍卫其在PC以及其它存储领域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