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冰箱、冰柜及空调器的天然制冷剂
天然制冷剂(NaturalRefrigerant)是指天然存在不是用人工合成的可作制冷剂的物质,如水、空气、氮气,烃(甲烷、丙烷、丁烷等)、氨、二氧化碳、氦等。氮、甲烷、空气、氦等因标准蒸发温度很低,主要用于低温工程.其余的则可用于制冷工程.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大量地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往往产生无法预计的后果。用HFC替代CFC,并可以缓解对臭氧层的破坏.但是没有解决另一个危害地球生态平衡的问题——温室效应。而氨、丙烷、丁烷及二氧化碳等用作制冷剂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如热力性质好,不破坏臭氧层也不产生温室效应(作制冷剂的CO2取自大气,不增加大气中CO2的含量)、价格低廉、可采用传统的润滑油等。当然.由于可燃性、毒性的问题,使用烃及氨时.务必注意安全问题;采用CO2,必须对压缩机及制冷系统进行重新设计。这些问题均可通过技术上的不断改进而解决。
1.CO2制冷剂的特性
CO2制冷剂运用在制冷及空调L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虽然C02制冷剂有许多优良的特性,但在高温环境运转时的容积损失大、系统效率低、操作压力高等.是以往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1930年开始研究使用CFC为制冷剂时,未发现其对环境的影响,因此,CFC制冷剂便逐步取代了较有使用限制的天然制冷剂(如氨有毒、碳氧化合物易燃、CO2效率低等),到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上运用CO2作制冷剂便停止了。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也是由于环保需求.在CO2制冷剂运用领域上又开始了新的研究.1993年,挪威的GLorentzen和lPettersen首先提出了将C02制冷剂应用在汽车空冷系统上,并进行了一些实验研究。
CO2与R12制冷剂相比具有如下一些性质:
(1)CO2的临界温度低(31.1℃),如以CO2为制冷剂进行压缩,则其放热区将超越I临界点温度以上,而处在超临界点的区域中工作。
(2)CO2的临界点压力高(7.38MPa),约为R12的1.8倍,但是。因其临界点温度低,在进行压缩循环时,其工作压力将更高。
CO2在超临界点区域进行放热有相当大的温差可实现,因此.该特性很适合应用于高效率的热泵系统中.如下表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0℃时CO2的饱和压力是其他制冷剂的8~10倍,这可以认为是它作为制冷剂的优势。CO2具有较高的绝热系数,将导致压缩机排气温度升高。但压缩比低。足以抵消绝热系数所带来的负效应,而且可以降低压缩机余隙容积再膨胀的损失。比热容、蒸发潜热、导热系数.以及动力黏度是与热交换和压降相关的重要性能参数.在这些性能参数方面,CO2要比卤代烃好。
另外.从实用的观点来看.Co!与卤代烃制冷剂相比还有以下优点:
1)与各种润滑油和常用机零部件材料相容;2)很容易获取.不受供应限制;3)运行维护方便,无需同收再生,价格低廉。
2.丙烷制冷荆的特性
丙烷广泛地存在于石油、天然气中,提炼方便、价格便宜,在石油化工产业得到广泛应用。丙烷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天然制冷剂,其ODP和GWP值均为零。丙烷(R290)是饱和碳氢化合物,化学性质很不活泼,难溶于水。它能使润滑油溶解,让润滑油黏度下降,因此.需选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
丙烷属于中温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低于0T:、高于-60%:,冷凝压力高于0.3MPa、低于2.0MPa。丙烷是非极性化合物,它的压缩性能比R134a好。在空调工况下,丙烷的压力比要比相应条件下的R134a低,这对于提高压缩机的输气系数、降低压缩机的排温是有利的。丙烷具有很大的汽化潜热,这不仅可以提高冷凝和蒸发传热系数,而且表明在系统中可以减少丙烷的充注量。丙烷的气相和液相导热系数比R134a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丙烷的冷凝和蒸发传热系数,降低了不可逆损失,同时也可以减少换热器的换热结构尺寸。另外,丙烷的黏性系数比 R134a低,而丙烷的分子量又比R134a小得多。
丙烷在00c时的单位容积制冷量比R1.34a高35%,这样就可以减少空调系统的尺寸.降低制造成本。丙烷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能,且与R12系统相容,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虽然有人对它的可燃性表示担忧,但这已不能成为新技术发展的障碍.现代的管理制度使人们完全可以控制丙烷使用时的可燃性。
项目 | R22人工合成 | R134a人工台成 | R290天然 | R744天然 | R717天然 | R410a人工合成 |
ODP | 0.05 | 0 | 0 | 0 | O | 0 |
GWP | 1700 | 1300 | 3 | 1 | 1900 | |
分子量 | 86 | 102 | 44 | 44 | 17 | 73 |
临界温度(℃) | 96 | 101 | 97 | 31 | 133 | 73 |
在-15℃时的各项饱和点的数据 | ||||||
饱和压力(kPa) | 296 | 164 | 292 | 2288 | 236 | 47 |
液态比热容kJ/(kg·K) | 1.15 | 1.29 | 2.41 | 2.19 | 4.53 | 1.41 |
气态比热容kJ/(kg·K) | O.70 | 0.82 | 1.65 | 1.39 | 2.42 | 0.81 |
液态密度kg/立方米 | 1331 | 1341 | 549 | 1008 | 658 | 1284 |
气态密度kg/立方米 | 13.O | 8.3 | 6.5 | 60.6 | 2 | 19.2 |
气化热kJ/kg | 214 | 210 | 394 | 268 | 1313 | 230 |
液态导热系数w(m·K) | O.104 | 0.102 | O.115 | 0.13 | 0.552 | 0.124 |
气态导热系数W(m·K) | 0.092 | 0.01 | 0.015 | O.015 | 0.026 | 0.01 |
理想制冷循环(蒸发温度为-15℃、冷凝温度为30℃、无过冷过热)的数据 | ||||||
制冷系数C0P | 4.66 | 4.61 | 4.54 | 2.53 | 4.7S | 4.39 |
压缩比 | 4.03 | 4.7 | 3.68 | 3.15 | 4.95 | 3.92 |
过热损失(%) | 2.1 | 0.3 | 0.2 | 9.6 | 7.9 | 2 |
膨胀节流损失(%) | 14.2 | 16.5 | 17.7 | 39.5 | 7.9 | 18.3 |
制冷量损失(%) | 3.O | 3.6 | 7.1 | 15.6 | 1.7 | 4.2 |
单位制冷量(kJ/kg) | 162.9 | 147.4 | 279.O | 123.1 | 1102.3 | 168.4 |
- 上一篇:家用电冰箱制冷系统的冰堵分类和故障特征
- 下一篇:家用空调器用的制冷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