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电子设备技术 > 维修入门基础 > > 详细内容

彩电接触不良故障的分析与检修方法

 接触不良的故障大多被视为小故障。有的故障部位明显,检修时得心应手,不被重视。有的故障由于故障部位时通时断、接触时大时小,而造成故障时隐时现、时轻时重,有的甚至几小时或几天才发生一次故障;有的故障在进行检修时,由于线路板的位移和震动,故障部位自行接通,故障不治自愈;有的故障发生时,瞬间损坏大面积元件,来不及进行检查和测量,给检修和判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接触不良的故障也会造成难修难断的软故障。  

 一、接触不良的故障机理、特征和检修方法

 由于接触不良故障发生的部位不同,引发的故障现象也多种多样,但引发故障的机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1.故障部位开路。由于故障部位开路,致使相应的功能停止工作、信号中断、工作失常。如:场输出的供电、推动信号输入脚开路,造成场输出停止工作,产生一条水平亮线;场输出集成电路的负反馈脚开路,造成场线性不良、场幅不正常;行输出供电的限流开路,行输出电路停止工作,造成无光栅、无伴音等等。这种故障比较常见,故障现象大多与故障部位相对应,比较容易判断和排除。

 2.故障部位接触变大。故障部位形成不稳定的接触电阻,在该电阻上形成一定的压降,致使对应的电路供电不足、推动信号不足、分压不稳定、工作状态改变等,引发各种故障现象。如:行推动接触不良,造成行推动信号不足,致使行输出管由开关状态进入放大状态,因损耗增加而过流损坏;取样电阻接触不良,造成输出升高,行输出管或场输出集成电路;场幅、场线性调整电阻接触不良,造成场幅和场线性故障等等。检修这种故障时,对可能引发元件损坏的,应尽量避免故障出现,采用比较安全的电阻测量法进行检修。

 3.故障部位打火。工作在大、高电压、高脉冲状态下的部位发生接触不良时,容易发生打火放电现象。如:供电的电源开关、触点接触不良时,造成供电时断时续,触点打火;高压嘴接触不良时,造成高压放电,图像不稳、光栅闪烁;显像管管座聚焦极接触不良时,造成聚焦不良,管脚打火,并伴有打火产生的臭氧味等等。对这种故障,如果在暗处,有时能观察到打火放电现象,往往能较快地找到故障所在。

 接触不良故障引发的故障现象,有时与其他原因引发的故障现象相同,容易混淆。接触不良的故障有以下特点:

 (1)与震动有关。发生故障时,用手拍打或震动电视机,若故障现象消失,则为接触不良故障。

 (2)伴有打火放电现象。如果故障现象与打火现象同时发生,则肯定为打火部位接触不良。

 (3)与开机时间有关。刚开机时工作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故障出现;关机休息一段时间后再开机,有时又恢复正常。

 (4)与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低、湿度大时,会加剧故障部位的氧化,故障发生频繁;温度高、湿度低时,故障次数减少。

 (5)故障现象时隐时现。由于故障部位接触电阻的不稳定,故障现象有时出现,有时正常,有时严重,有时轻微。

 4.检修方法。上述故障特征中,后三项与元件本身质量不稳定相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检修时,首先根据故障现象,确定是否接触不良,进而确认发生接触不良的故障范围,再通过观察和检测找到故障点;对故障点进行补焊、清洗、连接、更换等处理,将故障排除。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确定故障范围。根据故障的现象、特征和出现的规律判断故障范围。

 (2)设法使故障再现。对长时间不发生故障的电视机,或拆开机壳后故障自愈的电视机,用震动电路板、拨动可疑元件等方法,使故障再现,以便进行观察和检测。此方法不适于发生故障时连带损坏其他元件的故障。

 (3)保护故障现场。对拆开机壳后故障出现的电视机,检测时尽量不要翻动电路板,保护故障现场,在故障消失前检测到故障点。

 (4)直观寻找故障部位。仔细观察电路板上的焊点和铜箔,观察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故障的元件焊点。特别对工作时温度较高的大功率电阻、大功率三极管的引脚和重量较重的开关变压器、引脚进行观察,必要时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5)对可能发生接触不良的焊点进行加锡补焊。特别是对工作时温度较高的大功率电阻、大功率三极管的引脚和重量较重的开关变压器、引脚进行加锡补焊。

 (6)测量和代换可能发生接触不良的元件。特别是半可变电阻、继电器、等。

 (7)观察有无打火放电现象。为便于观察,可将工作灯关闭,在暗处观察大电流、高电压部位有无打火放电现象。

 二、常见接触不良故障发生的部位

 常见发生接触不良故障的有以下几个部位:

 1.体积大、重量重的元件引脚。如:电源开关变压器、行输出变压器等的引脚。由于生产时统一上锡,不管元件大小,上锡量一样。部分机型上锡少而薄,体积大、重量重的元件由于搬动和热胀冷缩等原因,对引脚的应力相对较大,造成引脚焊锡裂纹,引发接触不良。   

 2.功率大、温度高的元件引脚。大功率电阻、电源开关管、行输出管、场输出集成电路等,由于这些元件工作时,电流大、产生的温度高,较高的温度通过引脚传到电路板的焊点上,由于引脚、焊锡、电路板的铜箔三者受热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关机后冷却又产生不同程度的收缩,日久天长,引脚周围的焊锡产生裂纹,造成接触不良。
  
  3.电路板裂纹。在拆装电视机电路板或从电路板上拆卸引脚多、体积大的元件时,由于电路板与滑道未对准或使用不妥的方法拆卸元件,使电路板受力而产生裂纹,造成电路板上的铜箔断裂,而接触不良。此故障大多发生在经过拆装或检修过的电视机中。  

 4.转换开关和微调电阻。维修开关、AV/TV转换开关等各种功能开关、继电器、电源开关的触点及场幅、场线性、行中心、白平衡调整、亮度、色度、等模拟量调整电位器、微调电阻,日久天长,由于灰尘的侵蚀、触点的锈蚀,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现象,引发各种故障。检修时,根据故障现象,有的放矢地进行更换或清洗。
 
  5.插头、插座等连接部位。由于灰尘的侵蚀和自身的氧化,插头、插座等连接部位容易产生接触不良的故障。特别是在移动和拆卸电视机后,更容易发生接触不良的故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