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路法和开路法在彩电维修中的应用
一、短路法这是将某些关键点人为短接,通过观察其反应,从而确立故障范围的一种方法。
应用举例如下:
1.确定失控是误差取样还是脉宽()控制电路
彩电开关输出升高是一种常见故障,导致该故障有可能是取样误差放大电路发生问题。也有可能是的脉宽控制或频率控制电路发生故障。为了快速区分故障范围,可将电源所用的光电耦合器中接的那两个极短接。如果电源输出电压几乎为0V.证明故障在取样及误差放大电路。若输出电压不变,则故障必在取样或误差放大电路。
2.确定行输出电路是交流短路还是直流短路
彩电行输出电路属故障高发区且多数是短路故障,但有时是交流短路,比如次级绕组匝间短路或次级的短路。有时却是直流短路。比如行S校正、行阻尼管、行输出管、行逆程等。那么如何确定是交流短路或直流短路呢?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行推动次级焊点直接用导线短路,如果电源输出锐减。说明原行输出电路存在的是交流短路,这是因为短接行推动变压器后等于取消了行激励信号,行输出管不工作,电源输出电流大大减小。反之,如果电流几乎不变,则说明原行电路存在的是直流短路。
3.确定干扰源的大致范围
彩电有时画面或声音出现干扰故障时,也可以用短路法来确定。比如:如果是画面干扰故障,可分别从高频头1F输出端、中放输出端、视放输出端对地进行交流短路(通过一只O.1μF电容进行短接),如果短接至某一级,画面干扰故障消失。则说明故障在这一级或之前的电路。由于检测是从前开始一级一级往后查,所以故障就在本级。如果短路这一级的信号输出端后干扰故障不变,则表明故障在这一级以后的电路中。比如,如果是伴音信号中含有干扰杂音,可分别从伴音中放输出端、伴音鉴频信号输出端、小信号音频信号输出端、输入端进行直流短路,若短路某一级后。干扰杂音消失,说明故障就在这一级或这一级以前的电路中。
4.确定保护电路动作的种类
彩电中通常有过流、过压保护电路,当保护电路动作后,为了确定是过压还是过流保护电路动作。也常常采用短路法。比如,图2所示为索尼KV-EF29M80型彩电过流保护电路,其原理是:当+B(135V)输出未过流时,R886(过流保护取样)两端压降很小,保护动作控制三极管0803因b极电压较高而截止;故其c极所接的分压R860、R861连接点无保护电压输出。当+B端输出过流时R886两端压降增大,CPU发出关机信号,整机得以保护。所以当CPU发出关机指令后,为了确定是不是过流保护电路动作。只要短接R886两端就能知晓。若短接后保护电路不再动作,则必是过流保护电路动作无疑,则故障不是过流就是保护电路元件变质或损坏产生误动作。再比如,图3为长虹R2513D彩电过压保护电路,其原理是:当彩电电源输出电压或市电输入电压过高时,V820击穿。V819被触发导通,将电源开关管b极强行接地,使开关管停振,电源不工作。
整机得以保护。因此当电源无输出时,为了确认是电源本身损坏还是过压保护电路动作,可人为将R82l短路,使V819 G极直接接地。这样就解除了过压保护。若这时电源仍无输出,则必是电源本身故障。反之则是过压保护电路启动。
二、开路法所谓“开路法”就是将某些接口或电路中某个关键点断开。通过观察断开后彩电的反映,从而确定故障范围或故障点的一种方法。
其应用举例如下:
1.区分彩电控制失效是否因彩电面板键盘矩阵电路按键短路所致。
导致该故障有很多因素,比如:CPU供电电压异常:不良;复位电压或复位时序异常;反馈给CPU的行、场同步脉冲丢失或波形异常:
面板控制按键严重漏电或短路:模式选通短路等等。要确定是否因按键短路或严重漏致控制失效,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按键与CPU的接口电路断开。然后试机就能确定。有读者可能会问:
将按键焊下直接测量不就得了。殊不知,有的彩电按键多达十五、六个,每个按键至少有4~6个焊点。工作量很大,况且有的按键虽漏电。可在焊下加热的过程中漏电现象会暂时消失,从而给维修增加难度。
2.确定开关电源输出电压过低的故障范围
开关电源输出电压过低通常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负载过重(即有短路或严重漏电的情况);二是取样及误差放大或脉宽、频率控制电路有问题;三是开关电源振荡电路异常(比如内阻过大)。例如,为了确定是否因电源负载过重而导致电源输出电压过低,断开负载,再监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恢复至正常来确认。若输出电压仍过低,可断开光耦中的e极或c极,并观察输出电压是否恢复正常(250V左右)来确认(为安全起见,请断开电源各输出端负载,以防电源电压输出过高而损坏元件)。上图是长虹R2518AE彩电的电源部分局部电路,若该电源输出电压过低,为了确认是否因取样或脉宽控制电路有问题。可断开上图中N526(3)脚或(4)脚,如果电源输出电压恢复正常,则故障在取样或误差放大电路,即下图所示电路中有关元件,反之则在脉宽控制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