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仪器仪表的故障检查方法
1.自测试判断法
智能仪器均以为基础,其自身都具有测试功能,即仪器自我诊断故障功能。一般情况下,测试是在仪器通电瞬间进行的。当仪器发生故障时,发出报警声或给出错误代码,如FLUKE公司生产的8840A数字表,发生故障时显示“77”错误代码,即IEEE-488接口自测试错误:显示“52”错误代码,即此时命令无效:显示“14”错误代码,即200kΩ测量挡过量程。根据错误代码参照原理方框图和使用说明书中有关说明,即可粗略判断出故障的产生原因和大概部位。需注意的是,不同的仪器仪表其错误的代码的形式和含义不尽相同,此方法在仪器仪表电压及CPU的运行正常情况下可检测ND、等故障部位。
2.程序“跑飞”处理法
当智能化仪器发生显示输出出错、操作仪器面板键无反应或数据采集系统失控现象时,一般都是因仪器受干扰、使的PC值出错造成程序“跑飞”所致。这时可通过按复位键或关机重新启动的做法,使仪器的微处理器PC值从OOOOH开始再执行一次初始化程序,即可使仪器再次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若现象依然存在,应检查仪器、仪器接口接地是否良好,微处理器的外接晶体的引脚是否有波形输出,程序是否损坏等。另外,还应检查仪器仪表是否处于严重的电磁干扰环境之中。若环境问题无法解决,应采取增加屏蔽的措施。
3.询问观察触摸法
询问观察触摸法是仪器仪表故障检查的最常用的基本方法。当仪器仪表出现故障时,维修人员首先应当尽可能多的询问一下仪器仪表发生故障前后的工作情况,这一点对维修人员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大概判断是人为引起或是电源引起,还是仪器仪表本身的元器件损坏造成的。然后在断电的情况下,观察仪器外观是否有元器件的接线端烧焦、脱落、变形、相碰等现象。依次打开仪器机壳检查有关集成块和接插件,确认是否有松动、接触不良及明显烧焦的部位,最后再给仪器送电,并用手触摸电源、散热器、等是否有过热现象。当发生异常时,应该立即断电,把异常现象的部件或元器件作为重点的检查对象,即可查出发生故障的确切部位和原因。
4.信号测量法
此法也是专业维修人员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是用、示波器、逻辑笔等仪器进行测量。在实际工作中,具体使用哪一种方法和仪器应该根据所处的环境、维修资料和手边的工具来决定。
(1)法
借助于万用表,测试各种有关部件是否完好:测试仪器的集成块是否在正常的使用范围;测试各种接插件:
接线端子和有关线路的通断。在用万用表判断TTL和电平时,应满足以下要求:用单正电源供电,其电路的工作电压很宽(3~18V),在特定电源电压下,输入输出电平如上表所示。TTL电路以美国的74LSXX系列为例,其输入,输出电平关系如下表所示。
(2)示波器法
结合仪器的有关资料,使用示波器测量各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及脉冲相关的参数并进行认真分析,确定出故障发生的大概部位和原因。例如,用示波器测量振动器波形和,如果测量不出来,则可能是晶体或别的件损坏;用示波器测量各直流电源的纹波等,当电源的纹波过大时,会出现数据不稳定,整个仪器性能指标下降的情况。应注意的是,用示波器测量直流电源纹波时,示波器的输入耦合选择应放在AC耦合的位置。
(3)逻辑笔法
对于手中有逻辑笔的修理人员,可借助于逻辑笔,参考仪表的修理原理图和有关资料,测量各有关集成电路引脚输入输出逻辑状态、高低电平是否正确,脉冲信号是否存在。若测量出现异常现象时,则说明被测部分或辅助电路有关器件损坏,应换用新的同型号的器件。逻辑笔测试法多用集成块较多的电路,有备用板的仪器仪表发生故障的场合。
5.替代法
仪器仪表的故障多数是由于某些元器件损坏或某个连接元件不良造成的。利用替代法检查仪器仪表的故障时会收到又快又准的效果,此法最适合于有相同型号的仪器或仪器电路有备用板、备用芯片的情况。当仪器发生故障时,首先排除因电源不对造成的故障,再用正常的仪器上的有关单元,电路板或芯片,替代发生故障的仪器上对应单元电路板或芯片。换上某电路板或备用芯片后仪器仪表故障消失了,则说明了仪器原线路有故障,应做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认。
6.工作原理分析法
工作原理分析法适用于配备有工作原理图的仪器仪表。该法最适合于排除较复杂的仪表故障,是专业维修人员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的前提是,仪表维修人员必须熟悉仪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各部件的作用和性能。当仪器发生故障时,通过分析仪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借助于测试线路板上的各有关测试点的电压波形和脉冲信号,即可将点落实到其中某一单元。再将有故障的单元分成若干小部分,利用这一单元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分析,即可将故障点缩小到这一单元的更小部位上,使故障范围迅速缩小。这种故障判断法既迅速又准确。若发生判断失误,再重复上述查找方法,就可以立即纠正,最终找到故障发生的原因和确定部位。
- 上一篇:中频电源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 下一篇:显示器维修常用的几种方法的分析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