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电子设备技术 > 电器维修技术 > > 详细内容

自动豆浆机控制板的替换思路

 在修理电子产品中,我们把电子产品中对单元的整体置换的修理形式称为三级修理,如对电脑的声卡、显卡、网卡等故障的修理,就是采用对单元电路板的整体置换的三级修理方法进行的;对电子产品中涉及到具体故障元件的置换修理形式称为二级修理,如对显示器、电视机、音响、随身听等的修理,就是用好的元器件换下已损坏的元器件,达到修复的目的;另外还有一些产品,它们采用技术,当控制电路中的单片机损坏或程序出现故障后,在进行这类产品的修理时,只能寻找厂家专用的电路板来进行转换修理。
  
  但在无法找到专用的控制电路板,又要解决用户之忧时,就可以采用一级修理的方法,即:将该产品的原控制电路板不用,重新设计一个控制电路来替代原有的控制电路,并保持电子产品原有的使用功能。这种修理方法的性质与前两种修理方法相比已发生了质的变化。
  
  下面以自动豆浆机修理实践为例,阐述一级修理的修理步骤与方法。
  
  一级修理的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1、了解被修设备的电路功能。
  
  2、根据原电路功能设计新控制电路。
  
  3、根据原控制电路板的大小设计板(印刷电路板)。
  
  4、对新控制电路进行印刷电路板的装配、整机安装、整机调试和老化试运行。
  
  5、听取用户意见,完善修理效果。
  
  下面按照以上五步骤进行逐一介绍。
  
  (1)了解被修设备的电路功能据用户及自动豆浆机使用说明书介绍:当放入适量浸泡好的黄豆、加入适量的冷水,将豆浆机插头插入220V交流,豆浆机指示灯亮起、发热管开始对水进行加热。当水温加热到80度左右,豆浆机停止加热。然后开始每粉碎15秒停5秒共三次的粉碎过程。再经过2分钟左右的烧煮,最后豆浆机发出提示音,即告豆浆加工结束。
  
  (2)设计新控制电路图使用反绘图法对原印刷电路板进行分析后,绘制出原控制电路图。该自动豆浆机原控制电路板上使用的是PCV16V8H型号的单片机和一块CD4040及—些元器件组合而成。
  
  根据豆浆机的功能要求,选用ATMEL公司的单片机AT89C2051。并根据豆浆机的功能要求设计了新的控制电路图(见下图所示),从而也确定了该自动豆浆机的新工作原理:
  
  控制电路采用降压、晶体整流等方法获得工作电源。当电源插头×P1插入220V交流电,T1开始对220V交流电进行降压,从次级输出12V左右的低压交流电,从而适应电路的使用要求;同时电源变压器还对220V交流电进行电网隔离,以提高控制电路的使用安全性能。整流硅堆UR1对次级输出的交流电进行桥式整流,再由C2、C3进行,以形成较平滑的直流电,送给三端集成正输出稳压器1进行稳压调整。经IC1稳压作用后,输出+5V直流,经C4、C5滤波后输出纹波很低的+5V电压,作为单片机的工作电源,就能保证IC2工作时的稳定和可靠。
  
  IC2得到+5V工作电压后,就进入工作状态。首先,+5V电压对C6进行充电,使IC2①脚RST(复位)端瞬间变成高电位,从而使单片机硬件复位。由于R1的放电作用,又使RST端电位逐渐降低,最后.RST端由高电位变成了低电位,完成了复位任务。随后单片机将进入初始化。

控制电路

 
  单片机完成初始化后即开始运行程序。程序的第一步是通过单片机中的CPU(中央处理器)将P1.4口变成高电位,使绿色VD1发光显示,以示电源电路正常,单片机也已开始工作。
  
  第二步为水位检查程序。单片机进入工作状态后.CPU将以访问P3.5端电位的形式来判断检查豆浆机中是否有水,以及检查水位是否符合要求。如果P3.5端为高电位,说明水位不符合要求,单片机就令P1.3端输出提示信号,通过VT3放大后推动BL.使蜂鸣器发出“嘀、嘀、嘀”的急促响声;同时CPU令P1,4端输出间断的电信号,使VD1闪烁发光显示。如P3.5端为低电位,则说明水位的高度符合要求,单片机即进入下一工作程序。
  
  第三步为水加热程序。当水位符合要求后,CPU就令P3.7口由低电位变成高电位,使VT1导通,驱动K1动作,通过K1的触点作用将电热管与220V电源接通,于是电热管对冷水开始加热,直至将水加温到80度左右。这种加热也称之为预加热,主要是为了防止在以后粉碎黄豆等物时,避免产生大量的泡沫。在烧煮豆浆时就不会因泡沫过多而造成频繁的溢出,造成加热频繁的被迫停止,延长了豆浆的加工时间。所以,预加热在自动豆浆机中是很有必要的。当冷水被加热到80度左右时,温度TK的内部触点就闭合,通过P3.4口给单片机输入一个控制信号。当CPU接受到来自P3.4口的“停止加热”控制信号后,即令P3.7口为低电位,使VT1截止一K1释放一电热管失电而停止加热,至此水加热程序结束。
  
  第四步为粉碎程序。当水温加热到80度左右后,单片机进入粉碎程序。在粉碎程序中,CPU令P1.2口输出高电位,使VT2导通,驱动继电器K2吸合,再接通粉碎电机的工作电源,使粉碎电机高速旋转,带动刀片高速切削.实施对粉碎物的粉碎。为了减少电机的发热量,粉碎电机每粉碎15秒,就休息5秒,然后再开始第二轮粉碎。在粉碎过程中,如果出现溢出现象,CPU即令P1.2口停止高电位输出而变为低电位输出,于是VT2截止一K2复位一电机断点停转一粉碎停止。
  
  待溢出现象消失,粉碎工作再次进行。
  
  粉碎电机每粉碎工作15秒休息5秒钟为一轮,这种工作过程共循环5次,然后结束粉碎程序。

 第五步为烧煮豆浆程序。当粉碎程序结束,接下来就进入烧煮豆浆阶段。由于黄豆被粉碎时,虽然是在80度左右水温下进行粉碎的,但是还是会产生较多的泡沫。所以,该阶段表现的是加热与溢出之间的一对矛盾。为了使豆浆机适应较多种类植物的加工需要,该程序中采用了加热一次如溢出一次为一次循环,并对循环次数进行累计计算,或是计算总的加热时间(包括溢出时间在内)的两种计算方式并用,即在“加热一溢出-停止加热”共循环10次或是煮豆浆到达2分钟的两种计算方式中,只要一种先被确认,就告“烧煮豆浆程序”结束。这种智能控制设计,可以保证得到满意的豆浆加工效果。煮豆浆的过程为:P3.7口高电位→VT1导通→K1吸合→开始煮豆浆;如出现溢出现象时,就将豆浆的一个电位与溢出触点相通路,将P3.2的高电位拉低为低电位,于是形成了P3.2口的中断信号。当P3.2口中断控制信号送给单片机,CPU即令P3.7口为低电位→VT1截止→K1释放→电热管失电→煮豆浆停止。当P3.2口的中断控制信号消失,电热管又一次得电开始加热。
  
  第六步为报捷程序。一旦豆浆煮好,CPU令P1.3口输出慢节奏的1000音频信号,通过VT3推动蜂鸣器BL发出“嘀、嘀”的响声;同时,P1.4端输出间断的电信号,使VD1也随着“嘀、嘀”节奏而闪光。当然,在此之前,你也已经闻到香浓的豆浆味了。
  
  在粉碎过程中,或在烧煮豆浆过程中出现溢出时,均使用中断程序,从而使电机迅速停止工作或使电热管迅速停止加热。采用中断形式后,使豆浆机更具有人性化的智能特性,提高了豆浆机的自动控制性能和整机的含金量。
  
  控制电路中保护FU的熔断值为5A,对配合800W的电热管比较合适。如使用快速熔断器,可以将熔断值降为4A,那样对电热管的保护更为有效。
  
  S1是一只轻触按钮,在烧煮豆浆程序中,当按下S1,可以进行手动粉碎。如果此时正在加热,则加热暂时停止;如果此时恰好溢出,则自动让位于溢出保护,但BL发出与按钮按下同节奏的按键提示音,以示用户操作。
  
  SK1和SK2分别是水位检测传感器和溢出检测传感器。为了减少制造成本,许多厂家都是采用探针来代替这两个传感器。使用中,将装植物的金属杯接控制电路的公共点“地”,探针分别通过传输线与单片机的P3.5端和P3.2端连接。
  
  TK是一只双金属片式温度传感器。TK在80度温度以下时,内部呈现断开形式,当在80度以上温度时,内部呈现接通形式。
  
  U形发热管的功率为800W,也有一些豆浆机中使用的是600W发热管。
  
  粉碎电机为异步交流电机。该种电机力矩大,转速高,特别适合豆浆机中使用,其功率为60~120W左右。
  
  K1、K2为普通的12V小型继电器,其触点最大为2A,型号为:4123/12V。
  
  BL为一只外径12mm的蜂鸣器,直流为32Ω左右。
  
  VD2和VD3是两只整流二极管,在电路中起续流之用,以提高Kl、K2的复位速度,减小触点间的接触火花,保护继电器触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