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与发展
典型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图像采集部分、图像传输部分、图像记录部分以及图像显示部分组成。
图像采集部分是监控系统的外围部分,是整个系统的“眼睛”。主要包括摄像机以及镜头和云台,用户可以调节图像的远近大小和视角。为了能防尘、防雨、抗高低温、抗腐蚀,在室、外尤其要对摄像机及其云台和镜头加装专门的防护罩。图像传输部分是监控系统图像信号的通路。它将整个监控场所每个摄像点的图像传送到控制中心。同时控制中心通过控制线对摄像机的镜头和云台进行远程遥控。在传输方式上,近距离一般采用SYV-75系列同轴电缆传输,更远的距离则可利用视频光端机进行光纤传输。有时也采用视频信号放大器对图像信号进行校正与补偿。在某些传输场合还需要增设视频、控制、三合一防雷器。
图像记录部分负责对所有视频信号进行记录,对摄像机的镜头和云台进行控制,来完成在监控中心遥控摄像机观测位置的变动和观测点图像的放大、缩小处理。目前硬盘录像机的技术发展得比较完善,不但可以记录图像,而且还包含了画面分割切换、云台镜头控制等功能,基本上取代了以往使用的画面切换器、画面分割器、云台控制器、镜头控制器等产品。如果客户要求能对云台、镜头(特别是高速球)进行非常方便的控制,则可以加配控制键盘。
图像显示部分一般由几台或多台监视器组成,目前液晶监视器正逐步取代传统的CRT监视器,在摄像机数量不是很多,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一般直接将监视器接在硬盘录像机上。在大型监控系统中,控制中心配有大屏幕,还需要视频切换矩阵来完成各种组合图像的显示。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第一代视频监控系统是传统的模拟闭路监控系统(TV),依赖模拟摄像机和模拟录像机以模拟方式传输和存储视频数据。该技术虽然构成简单,但是存在信号质量差、图像存储时间短的特点,已经逐步被淘汰;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是基于模拟摄像机及数字硬盘录像机(DVR)的系统,如下图所示。即“模拟/数字”监控系统。该系统以数字硬盘录像机为核心,采用半模拟/半数字方式工作,从摄像机到DVR仍采用同轴电缆输出视频信号,通过DVR同时支持录像和回放。因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所以传输距离短。整个系统没有解决信号传输的瓶颈问题,仅支持有限数量的IP网络访问,用户不能从任意客户机访问任意摄像机,只能通过DVR间接访问摄像机。另外,需要外部服务器和管理软件来控制多个DVR或监控点。可见DVR系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适用于监控需求不大,用户不是很多的场合。
第三代视频监控系统又称全IP视频监控系统,如上图所示。它与前面两种方案相比存在着显着区别。该系统的优势是摄像机内置Web服务器,并直接提供以太网端口。这些摄像机生成JPEG或MPEG4数据文件,可供任何经授权客户机从网络中任何位置访问、监视、记录并打印。全IP视频监控系统具有简便性的巨大优势(见下图)。所有摄像机都通过有线或者无线以太网 任意摄像机。浏览器已成为当今整个软件业界最被接受的前端应用工具,用户可以在Internet与Intranet环境中,利用浏览器完成需要的视频监控。中心服务器将来能够方便升级到更快速处理器、更大容量磁盘驱动器以及更大带宽。坚固冗余同时利用SCSI、RAID以及磁带备份存储技术,可永久保护监视图像不受硬盘驱动器故障影响。当前网络摄像机和视频服务器认同度和需求也正在大幅提升。所以全IP视频监控系统适用于智能化和数字化要求高的场合,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 上一篇:音频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 下一篇:STM32:用定时器实现荧火虫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