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电子设备技术 > 电器电路基础 > > 详细内容

LCD显示驱动原理

  由于TTL的低仍有50mV,所以驱动应尽量避免使用Tl-L而使用。静态显示驱动加载的驱动电压是一种由两个交流波形电压,但合成的结果要能满足LCD点的要求的驱动电压,这是为了延长LCD显示器的使用寿命而又可以达到正常显示的目的所要求。
  
  动态扫描时,每一时刻只有1行(驱动电极)和1列(公共背电极)有信号,对应着1个点的点亮,这一点我们习惯上称之为选择点,其他未点亮的点我们称之为未选择点,选择点周围邻近的点称之为半选择点,在高速动态显示过程中,半选择点势必会受到影响而产生一定的灰度(半显示),从而降低整个显示的,这种现象称之为交叉效应。动态液晶显示驱动方法采用平均电压法来消除交叉效应,即把液晶驱动电压分成若干档,将半选择点和非选择点上的电压平均化,用适度提高非选择点的电压来抵消半选择点上的一部分电压,从而扩大选择点与被选择点电压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显示的对比度,同时又使得半选择点与非选择点的显示更趋于一致。理论说明如下。
  
  如下图所示,a、b、c、…为扫描电极(脉冲电压为V1).1、2、3、…为公共背电极(脉冲电压为V2),则选择点(b,2)的电压为V1+V2,由于液晶驱动的特殊性,有非选择点的电压为(1/a’)*Vl,所以,图中的半选择点(1,a)、(1,c)、(1,d)、(3,a)、(3,c)、(3,d)…和(a,1)、(a,3)、(a,4)、(c,1)、(c,3)、(c,4)…的电压应为Vl-(l/a’)*V1。可见非选择点的电压与半选择点的电压并不相等,因此具有两个灰度等级,影响显示的对比度。
  
  为了提高对比度,我们利用平均电压法,令,则有V1=(a-l)/aV,V2=(1/a)V,其中令,V=V1+V2.a=a’+1,a>l。
  
  经过此调整后,各点的电压应为:
  
  选择点的电压为V,半选择点的电压为:(1/a)V和[(a一2)/a]V,非选择点的电压为:一(1/a)V,可以保证非选择点的电压等于半选择点的电压,以实现提高对比度的目的。
  
  需要注意一点,上述简单原理,只是可以保证选择点与非选择点、半选择点的驱动电压值的确定,它以提高液晶显示之对比度为目的,在实际应用时,除此需要外,液晶显示的驱动电路还要同时保证被选择的驱动电压能在每个内为零,以保证显示器的寿命,这就要求对确定的选择点、非选择点等电压的出现必须遵循某种规律,交替对称地出现,以达到每个周期内平均值为零的目的,而这一点是液晶使用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
  
  平均电压法的选择点电压与非选择点电压之比为1/a,所以此方法也称为1/a偏压法,这种偏压方法的使用,使得液晶动态显示驱动趋于完美,成为目前使用非常之广泛的一种液晶动态显示驱动方法,这种方法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下的驱动信号不完全相同,相比驱动方法而言,液晶显示的驱动方法要复杂的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