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显示器
最新研制的表面传导型电子发射显示器(SED,Surface-CondetonEleontterDisplay),属于CRT型显示器件的最新成果(见下图)。它利用半导体及薄膜生长的精细加工技术,在硅(Si)极板上加工了尖型的、微小的、颗粒直径在5~10nm的超微细Pd0(氧化钯)粒子形成的薄膜,在发射体电极间有纳米级的极微细间隙。当在阴极电极上施加时,将产生隧道效应,并由阳极的极强电场吸引而射向荧光屏,激发荧光粉发光。
SED的前玻璃板上涂有红、绿、蓝三色荧光粉并作为阳极,相对后玻璃板加有几千伏的高压。通过丝网印刷法在后玻璃基板上制作对应每个的金属电极,并用喷墨印刷的方法在金属极间制作氧化钯薄膜电子发射阴极。SED的阴极是平面阴极,其电子发射是通过隧道效应的机理来完成的。当金属电极间加上十几伏的电压后,极间将形成超高强度的电场,氧化钯膜中的电子会被牵引出来,形成电子发射。
当发射出来的电子传导到另一电极的表面时,会有一部分电子被弹性散射到两玻璃基板之间的空间中去,这时前玻璃基板上所加的阳极高压将对这些电子加速,并使其快速轰击到前玻璃基板所涂敷的荧光粉上发出可见光。
由于SED是利用电子轰击荧光粉发光,其颜色重显达到了无穷个颜色,拥有传统CRT型显像管的全部优点,可达到高亮度、高的画质重显。这种发光称场致发光,属冷阴极发射,一个基色像元,对应一个激励源(见下图),阴极发射由行和列电极上的电压控制,发光是逐行进行的。所谓隧道效应,是指相距极近(距离在纳米级)的两个电极,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将有电流流动,这说明电子通过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隙,可以从一个电极到另一个电极。
与传统CRT型显示器件相比,SED省去了偏转线圈和荫罩,因此可以做得很薄,电子束电流的利用率很高,克服了传统CRT型显示器件厚、重、长、费电的缺点。SED最突出的特点是:自发光、高亮度、快响应(微秒级)、大视角和超薄化。寻址方式与、等固有分辨力的显示器件相似,具有数字寻址方式的一系列特点:光栅几何和非线性失真最小,屏幕边沿图像清晰度与屏幕中心相同。
- 上一篇:对射式光电开关
- 下一篇:CRT型投影显示器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