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感冒不重视后果可能很严重
专家介绍:刘飏
北京美中宜和妇儿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具有二十余年临床工作经历的资深儿科医生,在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营养性疾病及重症抢救等诊断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级期刊及学术会上发表和交流。
换季时天气很任性,前一天还是温暖的天气,第二天就变成初冬了。冷热交替这么频繁的天气,很容易感冒。很多家长都不把宝贝感冒当回事,但是,若不重视小小感冒,看似普通的感冒,却很有可能快速地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疾病,特别是小一点儿的宝贝,后果可能很严重……
普通性感冒或流感大多在秋冬季节流行或爆发,3个月~3岁的婴幼儿,平均每年都有可能患8~10次感冒。经过精心照料,大多数宝贝1~2周后会从疾病中恢复过来,不留下任何其他的问题。但是,如果你的宝贝在患感冒的过程中,出现了发热持续不退、耳疼(小宝贝会剧烈地哭闹)、声音嘶哑、咳嗽加重或气喘等,你就应当怀疑你的宝贝出现了并发症,尤其是体质相对较弱、早产儿、或有慢性疾病的宝贝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较高。本文描述的是在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由感冒所引起的并发症,希望能引起家长们重视。
△支气管肺炎——
所谓感冒,在医学上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和咽部被病原菌感染而产生的炎症,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炎症会进一步向下呼吸道蔓延,有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炎、肺炎。
如出现下面的症状,要尽快看医生
●咳嗽加剧,尤其是夜间阵阵咳嗽。
●热退几天后再次出现发热。
●呼吸加速而且费力,鼻翼张开扇动,锁骨上窝吸气时凹陷。
●憋气或听到喘鸣的声音。
●嘴唇和甲床呈现青紫。
如何预防和护理——
1宝贝患感冒以后,要注意多休息,多饮水,经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如果有咳嗽症状,请不要擅自给宝贝使用止咳药,2岁以下的小婴儿尤其格外小心。有些止咳药和感冒药虽然是非处方药,有可能存在着很高风险和副作用。其实咳嗽是机体一种正常而且重要的防御性反应,用以清除呼吸道中因感染引起的过多分泌物或痰液。
3可以给宝贝通过接种肺炎疫苗来预防由细菌引起的肺炎。
4当然,平时合理喂养、多鼓励宝贝户外活动,提高机体适应环境能力和抗病能力才是上上策。
△急性喉炎——
急性喉炎高发于秋冬季节,而且高发于3个月~3岁之间的婴幼儿。一开始常常出现类似于感冒的症状,鼻塞、打喷嚏、咳嗽,大多数都不出现发热,2~3天后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咳嗽的声音也开始发生变化,宝贝会在吸气时出现一种类似于犬吠样的声音,症状往往会在夜间加重。急性喉炎的最大危险是患病宝贝的呼吸道有可能会出现持续性水肿,导致有炎症的喉咙和气管狭窄进一步加重,正常通气受到阻碍,使呼吸变得更加困难,发生这种情况通常也是儿科门诊的急症。
宝贝患感冒后,如果出现了咳嗽、声音嘶哑,要密切关注宝贝的呼吸变化,尤其是在夜间,更要求妈咪警觉观察!
如出现下面的症状,就要尽快看急诊——
●宝贝呼吸费力,看起来似乎挣扎着,眼球充血发红。
●因呼吸困难而无法正常说话。
●小宝贝出现过分嗜睡。
●当宝贝咳嗽时出现口唇发紫或全身青紫。
如何预防和护理——
1如果是轻微的症状,呼吸平稳,进食玩耍如常,可以给宝贝洗澡时适量提高水温,陪着宝贝在浴室里多坐一会儿,吸入温和、湿润的空气,20分钟左右症状会有所改善。
2勤饮水,若是感觉室内空气干燥,可用加湿器。如果户外空气良好、温度适宜,可以带宝贝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3小宝贝会因咳嗽引发呕吐,注意让口角朝下,以防呛咳或呕吐物阻塞气道引发呼吸困难。
4喉炎多数是由病毒感染或过敏引起,抗生素治疗一般无效,尽可能不要用止咳药。
5儿科医生可能会开含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给宝贝口服或局部雾吸,可以帮助宝贝改善喉部水肿,使呼吸更通畅,不要盲目拒绝。
6平时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感冒高发季节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每年注射流感疫苗,对6个月以上、并发症风险较高的宝贝非常重要。
△鼻窦炎——
鼻窦是鼻子附近的骨性空腔结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窦发生炎症大多数是感冒或过敏性感染的并发症,好发于2岁以上的宝贝。炎症引起鼻腔和鼻窦内充血水肿,因为肿胀堵塞了鼻窦回流到鼻腔的正常开口,鼻窦内的液体不能顺利排出,细菌就会在这里滋生繁殖,引发感染。
如出现下面的症状,要尽快看医生
●感冒的症状如:咳嗽、鼻塞、流鼻涕,持续10天以上没有任何好转,鼻涕变得黏稠且呈现黄色。
●咳嗽有加重的趋势,不分昼夜,年龄较大的宝贝可能还会排出黄痰,一些宝贝早晨起床时眼睛周围出现了水肿。
●严重时还会出现高热、头痛,对光线表现出很敏感,烦躁不安,这意味着炎症有可能波及到中枢神经系统了。
如何预防和护理——
1在宝贝患感冒后,鼻涕较多时,妈咪可以用生理盐水给宝贝冲洗鼻腔,每天2~3次,也可以到药店购一瓶生理海盐水喷雾剂鼻腔喷雾,可以有效防止鼻腔堵塞。
2在睡前或哺乳前,可用橡胶吸鼻器帮助宝贝吸出鼻腔里的阻塞物,如果很黏稠,可以往鼻腔里滴1~2滴生理盐水稀释后立即吸出,使呼吸更畅快。
3擤鼻涕时,要注意按住一侧鼻孔,不要双侧同时按压擤鼻涕,防止分泌物逆流入鼻窦腔。
4如果经医生确诊为鼻窦炎,会给宝贝开一种抗生素,一般服药后2~3天症状就会有明显好转,这里要提醒妈咪的是:鼻窦炎一般需要服药2~3周,即使症状明显好转也要继续服药完成一个疗程。擅自过早停药,不仅鼻窦炎容易复发,而且还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那么,再次进行治疗,医生会要求宝贝坚持服药,去完成一个为期更长的疗程。
△急性中耳炎——
中耳炎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3岁以内的宝贝患中耳炎,至少有70%是继发于感冒之后。第一个原因是婴幼儿比较容易患感冒,第二个原因是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完善,长度和形状都比较特殊,鼻腔和咽部有炎症时特别容易向中耳扩散。
如出现下面的症状,要尽快看医生
●耳痛,大一点儿的宝贝会告诉你他的耳朵痛,小宝贝有可能扯着自己的耳朵哭闹或摇头不安,在吃奶时哭闹更甚,因吸吮和吞咽会对中耳产生压力,使疼痛加重。
●发热,可高达38~40℃,如果妈咪用耳温度计给宝贝测量体温时,会发现有炎症一侧的温度会高于未发炎的一侧。
●如果看到宝贝的耳朵里流出黄色带血丝的液体或脓液,这意味着鼓膜已穿孔,宝贝可能会因此哭闹或疼痛似乎有所缓解。
●当你感到宝贝的听力不是很好时,应当引起重视,这是因为中耳内的积液会影响到声音的传导。
如何预防和护理——
1积极预防感冒,防止病菌侵犯耳咽管。平时不要经常给宝贝掏耳朵。
2妈咪要注意喂奶姿势,避免宝贝仰卧吃奶,使奶水更容易误入耳咽管,进而将病菌带入中耳引发炎症。用奶瓶喂养时,要将宝贝的头部抬起,使之高于胃的水平,防止耳咽管被堵塞。
3教会宝贝正确擤鼻涕的方法,防止鼻涕携带病菌进入耳咽管引发中耳炎。
4游泳时要戴好泳帽,保护好耳朵,防止外源性感染,避免将水呛咳进入耳咽管引发中耳炎。
5如果经医生诊断为中耳炎,要积极配合医生按照疗程给宝贝局部或全身用药,用一条热毛巾敷在病侧的耳朵上可以减轻疼痛。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一般都是在感冒后2~3周或数天后才开始逐渐出现症状,且症状常常不典型。由于发病时间的延迟,以及相当多的妈咪对这种并发症的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因此,也是最容易被家长们所忽视而延误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症状有轻有重,轻者自觉症状多不明显,尤其是2~3岁以下的婴幼儿很难表达清楚,经常是被儿科医生在为宝贝做健康体检时才发现心律失常的问题。少数患病毒性心肌炎的宝贝,会因为延误诊断和治疗,预后将会非常严重。所以尽早发现,及时诊断非常重要。
如出现下面的症状,要尽快看医生
●症状出现前1~3周内有过感冒、腹泻、发热等前驱病史。
●小宝贝突然变得面色苍白、无精打采,身体也可能表现得软弱无力。吃奶或活动后气喘、口周发青。
●大一些的宝贝,在没有活动的情况下说自己“心慌”、“心难受”。
●平时活泼好动的宝贝突然不爱动了,“发蔫”,并告诉你他感觉不舒服、胸闷,没有力气玩。
●宝贝出现一过性的眼前发黑或突然晕厥。
如何预防和护理——
1预防病毒性感冒最好的办法是让你的宝贝远离感冒的人群,特别是在感冒流行季节,当成人患感冒时,症状可能会很轻微,一旦传染给了宝贝,有可能会患上更严重的疾病。
2如果儿科医生怀疑你的宝贝患了病毒性心肌炎,听诊心律出现异常,还要配合医生给宝贝进一步检查心肌酶、心电图,必要时还会要求宝贝佩戴1~2天便携式心电图记录仪。
3如果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病程多在半年左右或更长。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至关重要,尽可能减轻心脏负荷;病情较重的,有心脏功能不全的可能需要卧床休息3个月以上。
4一定要遵照医嘱注射或服用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的药物,如:大剂量维生素C、磷酸果糖、辅酶Q等。
5定期复诊、检查很必要,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大部分患病宝贝会获得成功救治,预后良好。
- 上一篇:冬季宝宝扮萌必备清单
- 下一篇:孕妇有什么专用身体乳对付冬天的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