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穿衣搭配 > > 详细内容

在天津也能看到安迪·沃霍尔

2016年8月6日,《安迪·沃霍尔:接触》在北京798木木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由木木美术馆总监Presca Ahn策划,是国内首次将安迪·沃霍尔艺术实践中的实验性与机械生产方式展现出来,展出了打破艺术边界的摄影、影像及互动装置艺术等作品,作品中反映了沃霍尔艺术生涯中的一系列辩证逻辑,他的创作手法改变了平凡事物的外观和印象,尽管这些作品都是由标准化或重复性的形式制成,但它们仍然具有超强的感染力。如此有意义的艺术展当然吸引很多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到来,而798也早已贴起了宣传广告,可见重视程度不一般。

安迪·沃霍尔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匹兹堡,本名是安德鲁·沃霍尔拉,说起他,可能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是波普艺术大师,并不只是如此,因为这位大师太会玩儿了,关于他的一切没人能够了解清楚,他写歌、带银色假发、开夜店、做编辑、拍电影……他的品味是独特而有趣的,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

其实在正式开幕的前一晚,木木美术馆为致敬安迪·沃霍尔与地下音乐之间的传奇故事,特意举行了“欢迎来到工厂”的音乐派对,熟知安迪沃霍尔的人都知道他的工作室就叫“工厂”。当晚请来很多独具特色的乐队。

可是,我并没有抢到票,因为票几乎是秒空,看来大师在国内真的很受欢迎。据说party是这样的:

套票中除了门票,还会领取印有“Andy Warhol”的限量版果冻包:

好想要!

回归正题,虽然没能参加到木木美术馆的party,但是展览还是看了的,下面我就来带大家先睹为快。

木木美术馆的门口已经放置了这次展览的宣传,这家美术馆的外观也很有设计感,玻璃外面那一层是三角形金属环一环一环扣上的,连接起来形成面,也算是一种装置艺术。

一进门,里面看展的人确实很多,看来大家都是慕名而来,售票处的滚屏会显示这次展览的作品。

买到票后,售票员会给你一本参观手册,一张本次展览的宣传单,和一张门票(门票全价是60元,优惠价是40元),这场展览从任何细节上都可以看出,是非常用心的。

进到展厅,首先看到的就是关于这次展览的一个简介,展厅里并没有负责讲解的工作人员,看之前可以先读一读墙上关于作品的注解,或是扫二维码听语音导览。

观看影像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身在现场,这样你才能感受到艺术家作品里流露出的情感,看出艺术家对画面以及拍摄手法的掌控和运用。

1《试镜》1964-1966

听了导览讲解,知道“试镜”的名称取自于电影选角时录制的短片,记录了一批艺术家、音乐人、影星、以及社交名流等,不过这些被拍摄的人无论是否被人所知,都要坐在同一个地点,在一定的时间内与安迪·沃霍尔的镜头保持对视,可以看出,每个人在镜头长久的拍摄下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映和行为,他以一种禁锢意义的角度来激发人们多样化的心理反映。而沃霍尔放慢了镜头的播放速度,所以每一个人的细节就会更加突出。

▲《试镜:伊迪·塞奇威克》(ST308),1965黑白,无声,4.5分钟,每秒16帧

在看展览之前做了点小功课,发现伊迪·塞奇威克(Edie Sedgwick)经常出现在安迪·沃霍尔的照片中,她会在沃霍尔的镜头前过分表现自己,她热情、天真、热爱艺术,她是安迪·沃霍尔的缪斯女神,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电影《工厂女孩》,是一部关于她传记的电影。

▲《试镜:卢·里德(可口可乐)》(ST269),1966黑白,无声,4.5分钟,每秒16帧

楼上的一个空间里,空荡荡的只有这么一个影像作品,所以很快就被吸引过去了,原来是安迪·沃霍尔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作品《帝国大厦》。

2《帝国大厦》1964

《帝国大厦》是一部关于当时世界最高建筑帝国大厦的电影史肖像,当时沃霍尔租了一台Auricon16毫米摄影机,从7月25日晚8:06直到第二日凌晨2:42,拍摄了这部黑白默片,整部电影没有人物,没有情节叙述,这种极简主义与持续性电影手法,使得电影中只能观赏到难以察觉的夜幕降临以及若隐若现的灯光。沃霍尔说“这部乏味至极的电影所能带来的最宝贵的体验,就是去感受时间的流逝。”

3《银云》1966

这可能是这次展览中最具趣味性的一组互动装置艺术作品了。因为观众们可以把这些'云'抛入空中,等它们慢慢飘下来。按下快门的一瞬间,感觉时间都凝聚了。

《银云》是最早互动装置艺术之一,这些泛着金属光泽,像一个个大枕头一样的作品是由充满氦气和空气的热封大型Scotchpak气囊组成,每个90×30厘米,观众们可以随意触碰这些'云',但是他们不会很快地理解这组作品想要表达的意义,其实它也是一组具有时效性的作品,当观众触碰它们之后,它们会以一种缓慢的速度移动,和之前的《试镜》中所采用的慢镜头如出一辙。这部作品也是真正意义上的“银幕”肖像,'云'表面可倒映出观众的面孔,能将更多不同的人展现在“银幕”上。

4《宝丽来》约1971-1986

近来,人们对安迪·沃霍尔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丝网印刷肖像作品中,这次展览,使观众对沃霍尔的宝丽来照片重视起来。从他拍摄的人物及形式可以看出,沃霍尔将宝丽来照片做为记录自己、周边、朋友、艺术家、和名人的媒介,让许多事物大众化,如果那时候有朋友圈,那么谁也赢不了安迪·沃霍尔。

宝丽来的立即性与一次性是与《试镜》截然不同的,但一样的是对于人们情绪的描述,无论知名与否,都会被记录。

▲Karen Kain | 卡伦·凯恩,1980

▲Liza Minnelli | 丽莎·明尼里,1977

▲Self-Portrait | 自拍像,1977

▲Self-Portrait in Drag | 变装自拍像,1981

▲Self-Portrait in Drag | 变装自拍像,1981

▲Self-Portrait in Drag | 变装自拍像,1981

5《墙纸》1966

不同于之前的黑白或简洁的色调,《墙纸》完全是鲜活的颜色,在整场展览中显得格外独特。这个展区是被沃霍尔的丝网印刷作品《牛墙纸》所覆盖,参观者们可以在这个展区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翻阅图书,更多的了解安迪·沃霍尔。

从他的丝网印刷作品中不难看出沃霍尔对于复制的热爱,以鲜艳的粉色和黄色呈现在丝网印刷墙纸上。

6《吻》1963

影片拍摄一对对恋人在镜头前接吻的行为,这里又一次强调了作品实现的重复性,给人带来强烈冲击感的是镜头极度靠近被拍摄对象而产生的侵略感,一系列的接吻镜头被连续地剪辑在一起,连接的过程中会产生类似于关闭旧电视机的效果,屏幕上会出现白色半透明泡沫,渐渐形成一片白,然后画面缓慢的播放下一段。影片没有背景没有旁白,“演员”也与那些闪耀的明星不同,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不难看出,这次安迪·沃霍尔的作品都是由标准化或重复性的形式制作而成的。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受到时间的转瞬即逝。

如果有兴趣,可以亲自到现场去感受。

时间:2016-08-06——2017-01-07

星期二至星期日:11:00—18:00

票价:60元;优惠价40元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798艺术区798中二街D-06

【策划/joy lulu 摄影/编辑/cici 部分图片来源于木木美术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