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再见甘孜·2011 给Nex5C委以重任

 奶昔出现,对我们这些老驴色友来说的确振奋人心。


  它对于我而言就是个小巧的感光器,所以我只要机身。旅游这样搭配,把Nikon的银广角和50标的广视角全部交给它,小钢炮配单反完成笨重长焦任务。由于比单反小很多Nex随身携带随拍,相比以前小卡片机的确有种很放心的感觉(特别是50标头),放心了方便了就多拍,虽然不是放腰袋要放腰包。

 Nex5和Nex3对于我个人最大的区别就是5支持遥控T门。大量的弱光环境,以及要求稳定时,遥控是必须的,其它的差别我个人是乎略的。

 Nex5C喜欢的就不说了,我自己应用不足之处有:


1、因为是Nex5C像素比我原来的破单反要高,所以以前习惯的超焦距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手动转接的建议要多检查主体是否合焦。


2、Nex5C的快门振动极大,比我单反动静大多了,加上转接头不防抖,我以为影响到些片子晃动了。建议要多上重装脚架为宜。

 前期一如既往,关闭机身全部图像功能,只拍RAW。后期主要是LightRoom代替ACR作总体的调整,用PS作细节上的最后修饰。由于我比较喜欢糖水片又不太会PS,所以后期肯定没一般人那么大,应该可以看作Nex5C比较的原汁又有个人取向的参考吧。

 我原来是划分《风光篇》和《人文篇》,这里就把Nex5C的片子全合到一起,剔除单反的长焦视角变化少很多,主题表现或乱一些,目的主要是看看效果。

 JS厂家不是我们爱好者的朋友,所以我从不为他们撑腰,发这贴是看看这样机器应用结果,供爱好参考。没必要以此捧或杀其他机子。
第一次如此主力地地使用Nex5C,技术水平不熟练,也请多多指点!
 

  翻转屏在营造画面线条方面的确有极大的优势:这是18mm的广角,我以为广角不是为了拍得全,是为了拍出势,扩展线是势的最有力的表现。这张是跳到水沟里贴着路面拍的。不满意的是Nex不支持竖拍翻转,比较可惜。
 

 奶昔出现,对我们这些老驴色友来说的确振奋人心。


  它对于我而言就是个小巧的感光器,所以我只要机身。旅游这样搭配,把Nikon的银广角和50标的广视角全部交给它,小钢炮配单反完成笨重长焦任务。由于比单反小很多Nex随身携带随拍,相比以前小卡片机的确有种很放心的感觉(特别是50标头),放心了方便了就多拍,虽然不是放腰袋要放腰包。

 Nex5和Nex3对于我个人最大的区别就是5支持遥控T门。大量的弱光环境,以及要求稳定时,遥控是必须的,其它的差别我个人是乎略的。

 Nex5C喜欢的就不说了,我自己应用不足之处有:


1、因为是Nex5C像素比我原来的破单反要高,所以以前习惯的超焦距的距离发生了变化。手动转接的建议要多检查主体是否合焦。


2、Nex5C的快门振动极大,比我单反动静大多了,加上转接头不防抖,我以为影响到些片子晃动了。建议要多上重装脚架为宜。

 前期一如既往,关闭机身全部图像功能,只拍RAW。后期主要是LightRoom代替ACR作总体的调整,用PS作细节上的最后修饰。由于我比较喜欢糖水片又不太会PS,所以后期肯定没一般人那么大,应该可以看作Nex5C比较的原汁又有个人取向的参考吧。

 我原来是划分《风光篇》和《人文篇》,这里就把Nex5C的片子全合到一起,剔除单反的长焦视角变化少很多,主题表现或乱一些,目的主要是看看效果。

 JS厂家不是我们爱好者的朋友,所以我从不为他们撑腰,发这贴是看看这样机器应用结果,供爱好参考。没必要以此捧或杀其他机子。
第一次如此主力地地使用Nex5C,技术水平不熟练,也请多多指点!
 

  翻转屏在营造画面线条方面的确有极大的优势:这是18mm的广角,我以为广角不是为了拍得全,是为了拍出势,扩展线是势的最有力的表现。这张是跳到水沟里贴着路面拍的。不满意的是Nex不支持竖拍翻转,比较可惜。
 

这是白天的慢门。LR简单调了一下就直出了。
 

修路堵车,跳下车就可以拍。没有单反的日子,是很开心的

没有负担……

这是我习惯的旅游标准照,Nex的翻转屏用得比以前要轻松

这个也是低机位,翻转屏就可以更专心于构图

朋友是大大的单反,小Nex就可以黄雀在后
 

 片子还有很多,肯定不算好片。
  我是因驴而色,喜欢现场,加上不太会PS,跟已形成个性色彩的高人比感觉会比较贴近Nex5C的自身的效果吧?继续实战Nex5C。侧顺光,用偏振压制高光以取油润效果,被搞黑的天空后期回调回现场的色彩。

 来到学院的门口。主要还是有偏振
 

如果要画质,还是不能迷信高ISO,因为目前人类影像科技真的很糟:绞架,目前还是挥之不去的阴魂

有大量的逆光照 比较喜欢用此营造现场的感觉
 

我喜欢用慢门

看看到此一游大景的表现

这里曾经是宗教动乱的策源地,曾经是武警把守,没收相机,所以现场给我是这样的感觉。不过现在风声已过,可以随便进出和拍照。接下来会有大量的类似影调……
 

这张是发现后先ISO800按下。后来上绞架降低ISO来认真拍,却没有那种感觉了,所以我总结拍摄第一感觉还是挺重要的,科技进步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吧?
 

千万信仰的汇骤,会有多大的力量?

我不喜欢太慢,慢得什么人都没了。所以这时升到ISO1600摇黑卡

我现在好象不喜欢拍这种了。仔细想想,要表现漂亮的安居房?还是什么?

之前一天就已经注意天气预报,次日一大早起来,就谋着这大雪后的色温了。

 

早晨5点多起来,打包行李要直接奔向昨晚看好的风景点。由于人多想法不一样,一些人不觉得要急行出发,收拾得慢。我自己很喜欢太阳未出的风景,在住店门口看着拍摄黄金时间逼近等得很着急,怕时间错过,等人时先捏一张充数


 冲到十来公里外,外加爬上山坡,时间还算勉强赶得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