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巅峰速度的对决—佳能EOS-1D Mark III vs Formula-1

 当我透过佳能EOS-1D Mark III明亮的取景器,注视着呼啸而过的F1赛车时,脑子里想起的就是这四个字:巅峰速度。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佳能EOS-1D Mark III和F1是各自领域里的速度之王。但是这两个巅峰速度,到底谁更快?口说无凭,来个对决吧。

 国庆前夕,无忌评测实验室拿到了佳能公司送来的测试用佳能EOS-1D Mark III。等到相机递到上海时,正赶上10月5-7日的2007年F1上海站的比赛,“巅峰速度对决”拉开了序幕。

  1、第一印象和用户界面

 作为佳能的老用户,我在两年多前的一次EOS 20D体验会上,就领教了EOS-1D Mark II那8.5fps的连拍,那叫一个爽。虽然我自己是EOS 1v的用户,配上高速马达也有10fps的高速连拍,不过胶片机的时代,谁舍得真拿胶片来玩这个连拍啊?那可是一次快门两块钱啊(反转片+冲洗)。所以这次拿到小三子,我等不及先调到了高速连拍,来一梭子过一过瘾,哈哈。

 言归正传,把小三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扎实的信心油然而生。从数码时代开始,佳能的1D专业机身虽然脱胎于EOS 1v,但是外壳增加了磨砂处理,比原来1/1n/1v的光滑外壳更加增添了那种粗糙的金属颗粒感,很MAN的感觉。小三子在原来1系列圆圆的机顶上增加了两条棱,从照片上看更加刚硬。不过看机身实物,我倒是觉得原来的圆机顶更加有肌肉感,像个大力士,个人喜好而已,呵呵。

 EOS 1系列相机的手柄历来比较粗大,1D3也不例外。粗大厚实的手柄可能比较适合高大的欧洲摄影师的手型,对于相对体型中等的亚洲人来说,似乎有点偏大了,因此在手里拿久了,会觉得手掌有点累,而沉甸甸的机身进一步加深了这个感觉。当然这只是个人感觉,未必代表其他人。

论坛里经常有讨论各门派的机身谁的操控性最好,这其实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为习惯了就好。相比较而言,佳能系列机身的用户界面是最为连贯、一致的,整体的界面风格从20多年前的手动机身T90开始,历经EOS 6xx系列和1/1n/3/1v,一直到最新的数码大小三子,一脉相承。正因如此,我虽然在F1大赛之前一天才拿到1D3,却能够很快上手,基本上不需要操作手册的指导,也能够把各种参数设置搞得八九不离十,拍摄时没有丝毫的生疏感。

 当然,随着机身功能的进化,界面还是有一些改进的。对数码机身而言,机背大型LCD的使用,让更多的功能可以通过菜单系统来设定,所以佳能EOS-1D Mark III与我的1v相比,机顶按钮更加简单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拍摄模式、对焦模式、连拍模式等,这样机顶左肩的按钮都有了一对一的功能,不再需要通过按钮组合来完成更多的参数设定,大大简化了最常用的一些操作。


 当我透过佳能EOS-1D Mark III明亮的取景器,注视着呼啸而过的F1赛车时,脑子里想起的就是这四个字:巅峰速度。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佳能EOS-1D Mark III和F1是各自领域里的速度之王。但是这两个巅峰速度,到底谁更快?口说无凭,来个对决吧。

 国庆前夕,无忌评测实验室拿到了佳能公司送来的测试用佳能EOS-1D Mark III。等到相机递到上海时,正赶上10月5-7日的2007年F1上海站的比赛,“巅峰速度对决”拉开了序幕。

  1、第一印象和用户界面

 作为佳能的老用户,我在两年多前的一次EOS 20D体验会上,就领教了EOS-1D Mark II那8.5fps的连拍,那叫一个爽。虽然我自己是EOS 1v的用户,配上高速马达也有10fps的高速连拍,不过胶片机的时代,谁舍得真拿胶片来玩这个连拍啊?那可是一次快门两块钱啊(反转片+冲洗)。所以这次拿到小三子,我等不及先调到了高速连拍,来一梭子过一过瘾,哈哈。

 言归正传,把小三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扎实的信心油然而生。从数码时代开始,佳能的1D专业机身虽然脱胎于EOS 1v,但是外壳增加了磨砂处理,比原来1/1n/1v的光滑外壳更加增添了那种粗糙的金属颗粒感,很MAN的感觉。小三子在原来1系列圆圆的机顶上增加了两条棱,从照片上看更加刚硬。不过看机身实物,我倒是觉得原来的圆机顶更加有肌肉感,像个大力士,个人喜好而已,呵呵。

 EOS 1系列相机的手柄历来比较粗大,1D3也不例外。粗大厚实的手柄可能比较适合高大的欧洲摄影师的手型,对于相对体型中等的亚洲人来说,似乎有点偏大了,因此在手里拿久了,会觉得手掌有点累,而沉甸甸的机身进一步加深了这个感觉。当然这只是个人感觉,未必代表其他人。

论坛里经常有讨论各门派的机身谁的操控性最好,这其实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为习惯了就好。相比较而言,佳能系列机身的用户界面是最为连贯、一致的,整体的界面风格从20多年前的手动机身T90开始,历经EOS 6xx系列和1/1n/3/1v,一直到最新的数码大小三子,一脉相承。正因如此,我虽然在F1大赛之前一天才拿到1D3,却能够很快上手,基本上不需要操作手册的指导,也能够把各种参数设置搞得八九不离十,拍摄时没有丝毫的生疏感。

 当然,随着机身功能的进化,界面还是有一些改进的。对数码机身而言,机背大型LCD的使用,让更多的功能可以通过菜单系统来设定,所以佳能EOS-1D Mark III与我的1v相比,机顶按钮更加简单了,只保留了最重要的拍摄模式、对焦模式、连拍模式等,这样机顶左肩的按钮都有了一对一的功能,不再需要通过按钮组合来完成更多的参数设定,大大简化了最常用的一些操作。


 从下面佳能EOS-1D Mark III的顶视图可以看出,左肩的按钮组合简化了,而右肩则没什么变化。机顶最明显的变化是闪光灯热靴不再画蛇添足地上黑漆,直接保留了金属银色。

 大量的相机设置都被转移到了LCD菜单里面,但这并没有让菜单变得复杂。通过合理的分组,佳能EOS-1D Mark III的菜单分成了基本设定、拍摄设定等若干直观的组合,各级菜单功能的布局很符合直觉,而且菜单只有两级,不会出现找不到菜单项的问题。

 由于机背的LCD增大到了3英寸,LCD的左边不再有空间布置按钮,因此Menu、Info两个按钮被转移到了LCD的上方,而Display按钮则移到了下方。这其实是一个很贴心的设计,因为原来LCD左边的按钮,在实际双手持机使用的时候经常会不小心误按,现在就没有这个后顾之忧了。

 大型LCD的下面,是一块小型的LCD,配合Func键,可以跳过菜单系统,快速设定照片存储格式(RAW/L/M1/M2/S/sRAW等各种组合)和白平衡模式,这是一个非常快捷的设计,非常好用。

 另一项快捷设计是机背大型拨盘中央的Set键,可以让用户自选作为白平衡、ISO等几种参数的快速调节。因为有了Func快捷键设置白平衡,一般可以把这个Set键设定为ISO的快捷键。

 这样,大小两块LCD、Func键、Set键,加上作为EOS标志性的前后两个拨盘,构成了1D3的主要用户界面。当然我没有提到的还有右手拇指位的对焦点选择键、曝光锁键等,EOS用家都很熟悉了。


  2、牛刀小试
 

 10月5日是F1的练习赛,我先带着1D3来试一试。一方面熟悉一下操作,另一方面为7日正式比赛的拍摄寻找合适的看台位置。

 我首先来到J看台的草地上。这是上赛道最长距离的那条直道的尽头,赛车在此达到大约320km/h的全赛道最高时速,然后再快速减速后以大约90km/h的时速进入弯道掉头后驶离,整个过程大约2-3秒的时间。可能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看台离赛道大约有100米左右的距离,这给我的拍摄带来了一些困难,因为我最长的镜头是300/4L IS定焦,配上1.4x增倍镜和小三子1.3x的倍率,也不过相当于35mm等效550mm左右,还是短了一些。真是不拍赛车不知道镜头短啊!

 不过既来之则拍之,听着赛车震耳的轰鸣,人会不自觉地兴奋起来。赶紧架起独脚架,调好相机和镜头,瞄准赛车来一个长连拍。100米开外的距离,小三子的对焦毫无悬念,轻松完成,在10fps的悦耳快门声中,捕捉到了F1赛车高速入弯掉头的全过程:

 从分解动作来看,F1的速度在小三子眼里真是不值一提,在10fps的捕捉下,每一格画面赛车的移动相当微小。我们来把这个过程完整地做成动画看看。

 从胶片机时代开始,Canon和Nikon 两家对焦能力的较量就一直是顶级专业机身对决的一大看点。我记得当年1v和F5上市时厂家对各自AF能力的描述大致都是这样:1v/F5机身配合原厂300/2.8镜头,能对以300km/s的速度接近的F1赛车跟踪对焦到x米以内。而这个x就是能力的关键了。正因如此,有经验的读者看了上面那段连拍一定会说,这么远的距离,只能看出10fps的威力,却看不出跟焦的能力。

 一点没错!所以,远距离拍摄之后,下一步就是设法寻找近距离的拍摄点了。最佳的近距离拍摄点应该就是第一组画面右边的H看台,那里正好是赛车以300km时速高速冲刺而过的地方。很巧的是,分隔H固定看台和J草地看台的围栏有一块脱落了(也许是被观众拉开的),在工作人员发现这个漏洞之前,我赶紧钻了进去,找到了离赛道只有10来米的第二拍摄位置,真是天助我也。


 在这个位置,震耳的马达轰鸣声刺得人耳朵生疼,戴着现场买的防护耳塞也没有多大作用。虽然赛车接近时已经开始减速,但是从我身前由右向左呼啸而过时的速度估计依然有200km/s。在大约1.5秒的时间里,F1赛车高速接近我的拍摄点,然后又高速驶离,进入弯道。这是一个上佳的AF能力测试地点,唯一的遗憾是前面的安全围栏颇为遮挡视线、破坏画面。

 相比较更加正规的条件,这组连拍还不能算很好的测试,因为镜头只是f/4级别的,人员(我)也比较业余。不过看一下这一组的片子效果,还是能够体会出小三子卓越的对焦和跟焦能力,值得信赖。

 同样,看一下连起来的动画效果:

 最后,让我们选取其中的两张照片,放大了看看对焦的精度。这两张分别是赛车高速接近和离开时的片子,选取其中部分画面100%放大,没有做任何锐化处理,可以看到在如此近距离高速运动的情况下,小三子的对焦精度很好:

 

 


 3、速度之源

 佳能EOS-1D Mark III的规格表里清楚写着,在图片参数设定为L大小和质量8的JPEG文件时,能够以10fps的速度连续拍摄110张左右。但是我在实际拍摄中,却达不到这个指标。读者仔细观察前面的连拍也会发现在连拍的后期画面有些跳跃,就好像视频中的失桢现象。一开始我以为哪里的设置有误,后来查看了说明书发现参数设置都没有问题。那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1D3的速度之源。

 佳能EOS-1D Mark III能完成如此高速高强度连拍的第一关,是其全新的对焦系统。从EOS 3开始引入的45点对焦系统,至今已有将近10年的历史,期间未听说有大的改进,说明了这个对焦系统相当稳定可靠。这次借着1D3的推出,佳能将这个45点对焦系统作了较大幅度的升级,大幅增加了十字对焦点和F2.8对焦点的数量。原有的系统已经如此可靠,再经历这样的升级,很难想象还有什么东西是这套系统来不及对焦的。在这次F1的实拍中,我一共拍摄了大约6000张赛车片子,其中只有大约10张左右的片子出现对焦失误,考虑到相机设置在快门释放优先(与普通单张拍摄的对焦优先模式不同,高速连拍时一般设置在快门释放优先模式,即使对焦有偏差也能够拍摄)的情况下,这在如此高速度的对抗中可以说是非常棒的表现了。

 高速高强度连拍的第二关,是高速可靠的快门系统和反光镜箱。佳能从EOS 1v开始就已经能够达到10fps的连拍速度,这么多年的生产经验使得这套机械系统对佳能来说肯定没有什么难度。特别是数码相机省略了卷片机构,机械上更加简单了。不过到了这个程度,会有另外一个问题冒出来。根据佳能网站的说法,每次拍摄由于反光板的运动,会造成取景器大约80ms的黑暗。那么在10fps速度下,取景器每秒的黑屏时间就达到了至少0.8秒!也就是说,这时候只有不到0.2秒的时间能让摄影师来取景!这对于跟踪像F1这样的高速运动物体来说,对摄影师的考验非常大。这次追踪拍摄F1赛车时,跳动的反光板给跟踪赛车增加了不少困难,这时候我会非常怀念家里的EOS RT和曾经把玩过的EOS 1nRS。固定反光板相机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了拍摄速度,也在于更直观、更稳定地取景。随着数码相机高ISO像质的提高,固定反光板所造成的1/3档光线损失应该不会影响实际的拍摄和最后的像质了。不知道佳能有没有打算再次推出一台EOS 1D RS?

 高速高强度连拍的第三关,是影像处理能力。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1D3的处理能力:

 11M像素 * 14bits/像素 / 8bits/byte * 10fps = 192.5MBps

 也就是每秒大约2亿字节的处理量,这还没包括每个像素插值后成为RGB三个颜色值的情况。也许有人会说,现代计算机的显卡都有超过这个值的处理能力。这当然没错,不过一块独立显卡的体积有多大?上面配了多大的风扇?谁在拍照的时候听到过相机里面有风扇声?应该说,放在相机这样一个嵌入式计算环境里来看,这个处理能力是非常惊人的。佳能的Digic影像处理器发展到第三代,已经具有非常强大的处理能力。1D3更是首次在相机里引入“双核”体系,两块Digic III处理器并行运作,成倍提高了1D3的影像处理能力。

 高速高强度连拍的第四关,是存储关。这就回到我们刚才提到的连拍达不到指标的问题了。L尺寸质量8的JPEG图片,文件大小约为3.5M左右,10fps连拍条件下,每秒会产生大约35MB的图像文件数据需要写入存储卡。不幸的是,我手里的几张CF卡,都达不到这个速度要求。最快的SanDisk Extreme III也只有标称20MB读写速度(而根据无忌测试工作室的,其实际的写入速度只有大约12M左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1D3的处理能力已经大大超出了CF卡的接受能力,实际拍摄大约2.5秒之后,1D3被迫放慢速度等待CF卡写入操作的完成。在实拍中,我用SanDisk Extreme III卡,能够以10fps的速度连拍大约25张,然后1D3把速度降了下来,一旦CF卡完成了一部分写入操作,相机里有足够缓存拍摄下一张图片,1D3就会马上拍摄一张,然后继续等待。有一点可惜的是,我手里没有大容量高速SD卡,否则可以试一试1D3的双卡存储模式,CF+SD两张卡同时读写估计会有更好的速度响应。

 从以上分析可见,1D3已经突破了很多速度的瓶颈,远远走在了前头。而要赶上小三子的速度,你必须使用更快的存储卡。估计最近新推出的266x或者300x的卡才是小三子的最佳拍档。当然,如果你和我一样,手里只有133x速度的Extreme III卡,那也没什么问题,毕竟连拍25张的能力对我来说也已经足够了,除非你是F1的专职摄影师。


 4、风雨考验

 10月7日,F1上海站正式比赛的日子,却赶上台风罗莎影响上海,风雨交加。比赛发车前6分钟的现场广播说,最新天气预报是6分钟以后开始下雨,6分钟以后发车。不过对车手和观众来说的坏天气,对我来说却是考验1D Mk3的好机会。

 比赛的大部分时间里,断断续续下着阵雨。我虽然带着雨伞,在大风中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更何况一手撑伞一手拍摄也不大方便,所以只要不是太大的雨,我都把伞放到了一边。好在1D3完全防水的机身,和我同样防水的300/4L IS镜头,在风雨中表现稳定、出色,没有让我操一分心。

 我们先来看看发车后第一圈赛车还相对集中时的镜头,从远处望去,茫茫雨中高速赛车激起的大量水雾充满画面,水雾中隐约点缀着赛车闪烁的尾灯发出的耀眼红光,蛮漂亮的场景。

赛车疾驶而来,身后溅起一片水雾:

从后面看可能水雾更加明显些

如果是几辆赛车同时驶过,那场面就有点壮观了


 其实这样的大雨,对于佳能专业机身和L级镜头来说,还只是小菜一碟,并不能算真正的考验。记得很多年前,我在苏州天平山采风时也遇到过一场大雨,当时手里拿的是EOS 50E和EF 28-135 IS镜头,都是业余级别的装备,防水能力肯定比小三子和L镜头要差一些。即使当时这样的业余装备,在雨中淋了一天也没有什么问题,照样拍摄,回家后擦干净了放入防潮箱,没有任何问题。从此以后我对佳能器材的防水能力非常有信心。

 最后我们来看一段小三子拍到的弯道超车场面。

 画面中可以看到,威廉姆斯车队的两位车手通过配合卡位,想在弯道里把丰田车手挤到后面去,谁知道完成了超越后却由于失误车辆滑到了赛道边缘的隔离带,被丰田车手瞅准空档实现反超越,并一举把两辆车全部甩掉了。可惜由于前面提到的CF卡的速度限制,不能完全发挥1D3的高速能力,画面不是很连贯,影响了完整性。

 这是连起来的动画:

 一整天的拍摄,我曾经很担心1D3的电池能不能撑到最后。虽然小三子采用了全新的高性能锂电池,比原来的镍氢电池应该更加耐用,不过规格表上说的大约2000张的续航能力不知道够不够我一天的拍摄?实际拍摄下来,我一天拍了3890张,电池电量还是指示有50%左右。这个续航能力让我很是吃惊!当然,这将近4000张的拍摄主要是高速连拍,也基本上没有使用机背LCD来观看,否则的话肯定没有这么好。不过新的锂电池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5、结语

 长假3天的试用很快就过去了,整理了一下所拍的片子,发现一共是17G,大约6000张!如果不是1D3,从胶片机玩起的我大约需要一年才能拍满这个数。这当然归功于1D3极爽的高速连拍和让人激动的F1大赛。

 短暂的试用期,无法做全面完整的功能测试。不过1D3就是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坚实而设计的,F1赛道是他最好的战场。巅峰速度,1D3毫无疑问配得上这个称号,无论在对焦、拍摄还是数据处理上,至少目前无出其右。

 作为一个老佳能用户,1D3是一部很EOS的相机,一脉相承的用户操作界面很容易上手;这也是一部很1系的相机,坚固扎实,让人信心十足。好话就不多说了,如果你是EOS用户,如果你需要顶尖速度的数码单反,如果你的钱包鼓鼓的,那么1D3就是为你准备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