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kon D700 试用体会
2008年7月1日,Nikon公司继D3之后又隆重推出一款重量级全幅数码单反相机——D700。预计2008年7月25日开始销售,同时销售的还有“AF-S VR 24-120mm F3.5-5.6 ED G (IF)”套机镜头。
从外观来看,D700的正面与D300有些相似,具备内置闪光灯,灯盖处进行了细微的优化。机身背面,最醒目的是机顶部巨大的五棱镜取景器。由于采用了单CF卡插槽的设计,因此存储卡插槽盖板从D3、D300的背面移动到侧面。这样新颖的设计彰显了D700作为Nikon全幅数码单反中坚力量的地位。
D700 正面
D700 背面
D700 侧面
2008年7月1日,Nikon公司继D3之后又隆重推出一款重量级全幅数码单反相机——D700。预计2008年7月25日开始销售,同时销售的还有“AF-S VR 24-120mm F3.5-5.6 ED G (IF)”套机镜头。
从外观来看,D700的正面与D300有些相似,具备内置闪光灯,灯盖处进行了细微的优化。机身背面,最醒目的是机顶部巨大的五棱镜取景器。由于采用了单CF卡插槽的设计,因此存储卡插槽盖板从D3、D300的背面移动到侧面。这样新颖的设计彰显了D700作为Nikon全幅数码单反中坚力量的地位。
D700 正面
D700 背面
D700 侧面
在方面,D700采用了与D3一样的CMOS全画幅传感器,具有1,210万有效像素,成像面积为36.0 x 23.9 mm,标准设置下感光度范围为ISO 200~6400,可以扩展至ISO25600。同样拥有超大型3.0 英寸,约 920,000 像素(VGA)的低温多晶硅 TFT LCD显示屏,以及实时取景功能。采用了光学固定眼平五棱镜取景器,但取景范围与D3相比下降到95%。在连拍速度方面也下降到5张每秒,但增加MB-D10手柄之后,连拍速度可以达到8张每秒。
D700同样采用了全新开发的Multi-CAM3500FX自动对焦感应器,它内置51个对焦点,具有15个十字型感应器,即使是在f/5.6的小光圈下也能提供主体侦测功能。新的对焦系统允许用户从51或11个对焦点中选择单个AF对焦点,而且支持动态AF模式。另外,对焦点还可以与场景识别系统配合,带来更精准的主体识别和对焦追踪性能。同时,Multi-CAM3500FX还具有全新的“追踪”模式,能够令对焦点自动移位来响应物体的移动,且自动区域AF模式在选择对焦点时能给予主体所在区域更高的对焦优先权。
新增加的Info功能,和D40上面的类似,可以快速从后背设定基本参数,在黑暗中操作更方便。
D700的各处接缝都经过了密封处理,具备完善的防尘、防滴性能。D700还有第二重保护,就是用于D300的影像感应器除尘功能。每次开关相机,系统即会震动安装于感应器前的光学低通滤镜,以清除尘埃。
D700 防水设计
PC-E 45和85
D700与D3、D300主要规格对比:。
同时还推出了尼康SB-900闪光灯,一款具有先进功能的新型外置i-TTL 闪光设备。
SB-900
笔者应邀参加“2008尼康夏季产品体验会”,将第一手试用体会与网友分享。
D700的官方建议销售价格为人民币23,800元,SB-900的官方建议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980元。
尼康单反家族
今天的体验会共有20多台D700供媒体试用,但CF卡口都被封上。GGYY版主认为用默认设置拍摄D700与D3有差别,白平衡似乎冷一些,在ISO 6400时D3保留细节似乎稍微多一些。当然这仅仅是根据看后背LCD的感觉,还有待严格测试。
D700与D3,机身上都是24-70。
增加了水平仪显示,而且在即时取景也可以显示(不记得D3是否可以)。
从D40开始推出的这个后背液晶屏拍摄设置显示功能也被增加到D700,按一下Info就出来这个显示。
再按一次Info按钮就出来这个显示,移动后背指令杆到相关设置就可以快速更改,非常方便。
有关D700快门声音,我们在现场与D3比较过并用手机录了音,因为电脑故障暂时无法把录音上传。感觉还是有差别,应该是机身共振频率不同的缘故。快门时滞确实很短,感觉与D3一样。手感很好,很重。正好一位同行带了D200。我们把镜头卸下比较后感觉D700明显比D200重。与APS机身相比D700最突出的就是大脑袋,最能说明问题。前面有人注意到D700只支持CF Type I而不支持Type II(厚卡)。我只见过IBM的微盘是厚卡,手上还有一块1GB的,慢得很。另外HDMI接口缓成小口,电脑连线时没有Mass Storage支持而只有PTP。
- 上一篇:D700与EOS 5D静物样张对比
- 下一篇:改头换面的经典 试用睿珀R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