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58/1.4G实拍非严谨测试
为什么说这个测试非严谨?
因为我没有上三脚架,没有限定严格的拍摄题材,没有控制现场光圈,使用自动白平衡和自动ISO,以及A档光圈优先。但我还是没有对图片做后期,关闭了所有机内校准,LR解RAW转JPG,关闭锐化,ADOBE标准色彩。所以我们不谈测试照片的色彩与曝光,只看焦内和焦外的成像表现,或许会有因为高ISO以及手抖或者跑焦带来的不准确,但应该不会对总的结果有太大影响
比起那些光学参数完美的镜头,我更喜欢有个性的镜头,因为我不是100%画质党,不是锐利数毛党。我更追求画面的元素、色彩及情感的整体协调,至于是否有轻微跑焦,是否锐利如刀割,根本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照片的情感。那些动不动放大100%找瑕疵,数汗毛的行为实在是让我反感,在我看来,一张照片是否有价值,锐度、解析力其实是最无关紧要的元素(风光及微距除外,因为我也不拍这些题材)
目前日系现代标准镜头中,有2支个性镜头,分别是佳能50L和尼康58 1.4G,对他们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说它们差的,无非是从锐度、解析力、边缘画质等硬参数来抨击
说它们好的,一般都是从色彩、氛围,焦外等非直观美学方面去赞扬
这也说明了不同玩家之间的审美差别,所以大部分时候的争议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追求基础都不同(你追求锐利数毛我喜欢朦胧梦幻),如何去比较?
佳能50L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镜头,驾驭它需要时间、耐心和经验,用好了,那个头剧毒无比,用不好,比狗头还狗。
尼康58 1.4G,也是一个个性镜头,而且个性非常强烈,比50L要强的多……简单说,这个镜头非常难用
说它难用,不是焦段的问题,而是这个镜头的成像的变化多端,性格诡异,没有耐心的人还真的玩不下去……
但,起码它改变了我对尼康镜头的很多看法,例如“光学参数完美,但是焦内干涩”“焦外修正很好,但是毫无特色”等看法,没办法,我是一个追求个性的人啊……
言归正传,从拿到DF和58 1.4G开始,我前后大概拍了400张测试帖,这个镜头给的总体感觉是:
1、全开近射锐度较差,有一层柔光,但全开远射却清晰锐利,简单说是个远视眼,2.0以下大光圈在1米以内的成像较差(追求柔美梦幻效果的除外,若你追求这种效果,这个头在你的手里就是神器)
2、焦外很有特点,在同一个光圈不同距离的时候不一样,在同一个距离不同光圈的时候也不一样,呈现“漩涡”“完美圆形弥散”“同心圆”“鱼鳞焦外”及“形散神不散”多种形态(这个我会专门抽时间去测试)
3、非常有个性,非常难以驾驭,这纯粹是一个玩氛围与个性的镜头,追求锐利如刀割,100%数毛的人绝对会失望,但追求氛围、个性的人绝对会爱不释手(就像佳能50L的评价两边倒一样),喜欢的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会贬的一文不值
了解一个镜头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劲拍,在各种环境下多拍,多回头去思考,这样才可以熟悉它。同一个焦段的镜头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你熟悉了这个焦段,你就会熟练使用这支镜头。58 1.4G是一支非常有个性,非常需要时间慢慢去品味的镜头。它在同一个光圈下不同的拍摄距离的成像完全不同,在同一个距离使用不同光圈成像也完全不同
这个是夜之眼 58F1.2D 的延续。本来就是设计修正镜头出现球面像差、子午慧差和弧矢彗差等不良现象的镜头 主要是照夜景 星星 天文镜头。本来就是远视眼28MM F1.8G、35MM F1.4G是近视眼,58F1.4G与这俩是一对
要掌握这个镜头的特点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劲拍:在1.4 1.6 1.8 2.0 2.5 2.8 3.5 4.0 几级光圈下,1米 2米 5米 10米 50米分别拍摄,白天拍摄晚上拍摄,阳光下拍摄阴天下拍摄,不同的背景下分别拍摄……当你拍完这几十种组合几百张片子,回头仔细看片体会,你才能掌握这支镜头
下面我将配合图片一一说明:
1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ISO140
光圈1.6 ISO180
光圈1.8 ISO220
光圈2.0 ISO280
光圈2.8 ISO560
为什么说这个测试非严谨?
因为我没有上三脚架,没有限定严格的拍摄题材,没有控制现场光圈,使用自动白平衡和自动ISO,以及A档光圈优先。但我还是没有对图片做后期,关闭了所有机内校准,LR解RAW转JPG,关闭锐化,ADOBE标准色彩。所以我们不谈测试照片的色彩与曝光,只看焦内和焦外的成像表现,或许会有因为高ISO以及手抖或者跑焦带来的不准确,但应该不会对总的结果有太大影响
比起那些光学参数完美的镜头,我更喜欢有个性的镜头,因为我不是100%画质党,不是锐利数毛党。我更追求画面的元素、色彩及情感的整体协调,至于是否有轻微跑焦,是否锐利如刀割,根本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照片的情感。那些动不动放大100%找瑕疵,数汗毛的行为实在是让我反感,在我看来,一张照片是否有价值,锐度、解析力其实是最无关紧要的元素(风光及微距除外,因为我也不拍这些题材)
目前日系现代标准镜头中,有2支个性镜头,分别是佳能50L和尼康58 1.4G,对他们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说它们差的,无非是从锐度、解析力、边缘画质等硬参数来抨击
说它们好的,一般都是从色彩、氛围,焦外等非直观美学方面去赞扬
这也说明了不同玩家之间的审美差别,所以大部分时候的争议都是没有意义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追求基础都不同(你追求锐利数毛我喜欢朦胧梦幻),如何去比较?
佳能50L是一个很有个性的镜头,驾驭它需要时间、耐心和经验,用好了,那个头剧毒无比,用不好,比狗头还狗。
尼康58 1.4G,也是一个个性镜头,而且个性非常强烈,比50L要强的多……简单说,这个镜头非常难用
说它难用,不是焦段的问题,而是这个镜头的成像的变化多端,性格诡异,没有耐心的人还真的玩不下去……
但,起码它改变了我对尼康镜头的很多看法,例如“光学参数完美,但是焦内干涩”“焦外修正很好,但是毫无特色”等看法,没办法,我是一个追求个性的人啊……
言归正传,从拿到DF和58 1.4G开始,我前后大概拍了400张测试帖,这个镜头给的总体感觉是:
1、全开近射锐度较差,有一层柔光,但全开远射却清晰锐利,简单说是个远视眼,2.0以下大光圈在1米以内的成像较差(追求柔美梦幻效果的除外,若你追求这种效果,这个头在你的手里就是神器)
2、焦外很有特点,在同一个光圈不同距离的时候不一样,在同一个距离不同光圈的时候也不一样,呈现“漩涡”“完美圆形弥散”“同心圆”“鱼鳞焦外”及“形散神不散”多种形态(这个我会专门抽时间去测试)
3、非常有个性,非常难以驾驭,这纯粹是一个玩氛围与个性的镜头,追求锐利如刀割,100%数毛的人绝对会失望,但追求氛围、个性的人绝对会爱不释手(就像佳能50L的评价两边倒一样),喜欢的会特别喜欢,不喜欢的会贬的一文不值
了解一个镜头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劲拍,在各种环境下多拍,多回头去思考,这样才可以熟悉它。同一个焦段的镜头各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你熟悉了这个焦段,你就会熟练使用这支镜头。58 1.4G是一支非常有个性,非常需要时间慢慢去品味的镜头。它在同一个光圈下不同的拍摄距离的成像完全不同,在同一个距离使用不同光圈成像也完全不同
这个是夜之眼 58F1.2D 的延续。本来就是设计修正镜头出现球面像差、子午慧差和弧矢彗差等不良现象的镜头 主要是照夜景 星星 天文镜头。本来就是远视眼28MM F1.8G、35MM F1.4G是近视眼,58F1.4G与这俩是一对
要掌握这个镜头的特点并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劲拍:在1.4 1.6 1.8 2.0 2.5 2.8 3.5 4.0 几级光圈下,1米 2米 5米 10米 50米分别拍摄,白天拍摄晚上拍摄,阳光下拍摄阴天下拍摄,不同的背景下分别拍摄……当你拍完这几十种组合几百张片子,回头仔细看片体会,你才能掌握这支镜头
下面我将配合图片一一说明:
1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ISO140
光圈1.6 ISO180
光圈1.8 ISO220
光圈2.0 ISO280
光圈2.8 ISO560
2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光圈1.8
光圈2.0
光圈2.8
光圈4.0
3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光圈1.8
光圈2.0
光圈2.8
光圈4.0
10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光圈1.8
光圈2.0
光圈2.8
光圈4.0
40~50米成像测试
光圈1.4
光圈2.0
光圈2.8
光圈4.0
暗角测试(暗角被视为“氛围、味道”的来源之一“),从测试图中可以看到,1.4~1.6之间的暗角很大,1.8开始减弱,2.0迅速减弱,2.8消失,因此要玩暗角的尽量使用2.0以下的大光圈
光圈1.4
光圈1.6
光圈1.8
光圈2.0
光圈2.2
光圈2.5
光圈2.8
光圈3.5
光圈4.0
焦外测试(本次时间匆忙,只测试了很小一部分,下次会专门做一系列完整的焦外测试)
大家可以看到,若拍摄距离为1.5米,1.4~1.6的时候,出现了口径蚀,光圈不是圆形而且有漩涡焦外,从1.8开始口径蚀消失,光斑呈现圆形,但依然有雾化情况,从2.0开始,雾化消失,圆形更加完美(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官方样片中表现完美圆形弥散焦外的,一律使用2.0光圈了),从2.8以后就差不多了,由下图可以看到,在拍摄距离为1.5米的时候……58 1.4G的焦外控制与口径蚀修正远比佳能50L要完美(完美的多)。若你要玩漩涡焦外,光圈不可以大于1.8,若你要玩完美圆形和完整的全局弥散 光圈1.8~2.5,若你要玩同心圆,光圈2.8~4.0
但焦外成像和拍摄距离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影响非常大(例如对焦距离越近,口径蚀约明显,或许1.5米的时候1.8的光圈就消失,但1米的时候就要2.5了)
下次会专门开贴测试,不同距离下不同光圈组合的焦外成像
光圈1.4
光圈1.6
光圈1.8
光圈2.0
光圈2.8
光圈3.2
光圈3.5
光圈4.0
转载请提前告知,并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