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ace马小路FB-2/XB-2/XB-3球台对比测试
感谢“色而不淫”的信任,免费提供了FB-2/XB-2/XB-3三款云台让我测试,以下测试仅针对样品,并参考个人所曾拥有过的十多款球型云台,评测结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整体感觉:
FB-2:黑色的阳极表面处理,整体上是一种哑光效果,但是手摸上去感觉很细腻,没有磨砂的感觉。整体高度/粗细/重量均比DB-44略小。
XB-2:整体高度明显比DB/FB要低,不过由于内部结构不同,所以直径要比DB/FB系列大,看上去很是“敦实”,但是放在手里掂掂并不觉得重。
XB-3:由于采用52mm的球体,所以整体看上去要大不少,拿在手里却比想象的要轻。
二、快装夹座:
FB-2:采用了新款的水平珠,气泡更小,精度更高,且可以更换位置(一共有三个位置可供选择),灵活性大大提升;夹座下方采用CNC切削多个凹槽,以便减轻重量;很多地方做了倾角,这样不仅更为光滑,重量也可稍微减轻。锁紧旋钮更接近夹座,外观更为精巧。
XB-2:夹座与FB系列相同。不过个人觉得XB系列搭配全景夹座以后,整体效果会更好看一些。
XB-3:其快装夹座两侧有两个梯形的突出部位,所以看上去更宽一些,感觉更为硬朗,上面两端凹槽内的孔洞视乎是为了兼容别的器材所预留的(貌似可以拆下安装在“南半球”上?)
三、缺口:
FB-2:仍是采用传统的单缺口设计,主旋钮和缺口的夹角从晟崴FB-44的90°,更改为180°,这样竖拍或俯拍的时候,右手都便于控制主旋钮。
XB-2:保留了双缺口的设计,这样俯拍或竖拍均很方便,无需水平旋转就可以快速切换,且主旋钮均在右侧(如果摄友是左撇子,可以选择主旋钮朝向自己,这样往前是俯拍,往右侧是竖拍)
XB-3:与XB-2相同,略
感谢“色而不淫”的信任,免费提供了FB-2/XB-2/XB-3三款云台让我测试,以下测试仅针对样品,并参考个人所曾拥有过的十多款球型云台,评测结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整体感觉:
FB-2:黑色的阳极表面处理,整体上是一种哑光效果,但是手摸上去感觉很细腻,没有磨砂的感觉。整体高度/粗细/重量均比DB-44略小。
XB-2:整体高度明显比DB/FB要低,不过由于内部结构不同,所以直径要比DB/FB系列大,看上去很是“敦实”,但是放在手里掂掂并不觉得重。
XB-3:由于采用52mm的球体,所以整体看上去要大不少,拿在手里却比想象的要轻。
二、快装夹座:
FB-2:采用了新款的水平珠,气泡更小,精度更高,且可以更换位置(一共有三个位置可供选择),灵活性大大提升;夹座下方采用CNC切削多个凹槽,以便减轻重量;很多地方做了倾角,这样不仅更为光滑,重量也可稍微减轻。锁紧旋钮更接近夹座,外观更为精巧。
XB-2:夹座与FB系列相同。不过个人觉得XB系列搭配全景夹座以后,整体效果会更好看一些。
XB-3:其快装夹座两侧有两个梯形的突出部位,所以看上去更宽一些,感觉更为硬朗,上面两端凹槽内的孔洞视乎是为了兼容别的器材所预留的(貌似可以拆下安装在“南半球”上?)
三、缺口:
FB-2:仍是采用传统的单缺口设计,主旋钮和缺口的夹角从晟崴FB-44的90°,更改为180°,这样竖拍或俯拍的时候,右手都便于控制主旋钮。
XB-2:保留了双缺口的设计,这样俯拍或竖拍均很方便,无需水平旋转就可以快速切换,且主旋钮均在右侧(如果摄友是左撇子,可以选择主旋钮朝向自己,这样往前是俯拍,往右侧是竖拍)
XB-3:与XB-2相同,略
四、球体:
FB-2:可能是阳极表面处理效果更好,亦或是加工精度提升了,感觉球体更加光滑,而且球体的椭圆度没有冈仁波齐那么大,所以俯仰/竖拍时顺滑度要好很多。
XB-2:球体和FB系列似乎是相同的,略
XB-3:无非是球体直径更大,别的没有什么,略
当然了,球体的光洁度距离脚印还有点差距,估计是国内的阳极氧化技术水平还没有那么高吧。另外,虽说捷信的球体看上去并不算光滑,但是其采用的特氟龙涂层,因此实际顺滑程度也很高的。
五、主旋钮:
FB-2:改变了主旋钮表面的纹路,手感提升明显(晟崴DB系列的旋钮纹路略显锐利,新的时候有些搁手,而冈仁波齐旋钮上的橡皮圈年久会发松,严重时会影响锁紧),由于旋钮纹路比较大,即便且戴手套也容易操作。锁紧行程在半圈多一点点(从球体阻尼发涩到主旋钮基本锁紧)。不过在日常使用情况下,其实1/4-1/3圈就基本可以锁紧器材了(阿卡结构的球台,并不需要完全拧紧主旋钮),所以干脆取消了刻度环;阻尼调整钮没有DB-44那么突出,但用手指调整仍很方便。
XB-2:可能是受内部结构的限制,主旋钮的厚度要比FB增加了不少,旋钮侧面纹路上用CNC加工了很细的纹路,以便增加摩擦力,不过个人感觉其实FB哪种简单的纹路就很好;锁紧行程约1/3圈(从球体阻尼发涩到主旋钮基本锁紧),在日常使用情况下,旋转主旋钮45°-90°就基本可以锁紧器材了,非常快捷。不知是否为工程样品的缘故,主旋钮和阻尼旋钮上没有松紧的标示,而且阻尼调整旋钮凸出有些多,另外有点松,容易意外碰擦并导致阻尼设定发生变化。
XB-3:旋钮的纹路与FB系列一致,应该是为了简化工艺吧(反正规格并不相同,应该是不存在配件为了兼容互换的可能)。阻尼旋钮没有XB-2哪个突出。锁紧行程比XB-2略长一点点,更接近于FB-2。
FB/XB三款云台的主旋钮在“轴向”上没有很明显的框量(脚印云台框量大一些,特别是主旋钮旋松的情况下,晟崴和冈仁波齐也有,不过要好些)。估计是厂家调整了内部螺纹的螺距和长度,使得锁紧行程大大缩短(我手头的哪个晟崴DB-44云台锁紧行程在一圈以上),这有利于快速实现锁紧,减小器材焦点的位移。
六、水平锁紧:
FB-2:水平旋转有明显阻尼感,顺/逆时针旋转均很顺滑;水平锁紧旋钮略用力锁紧后,底座就拧不动了。
XB-2:水平旋转初始阻尼比FB-2略小,不过其水平旋转锁紧旋钮直径要比FB-2更大,且锁紧有明显的行程,因此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最松阻尼控制在比较舒服的位置。
XB-3:水平旋转旋钮不用完全拧紧,已经无法徒手旋动水平底座了,估计水平锁紧力比FB-2/XB-2要明显大一些。旋钮的表面纹路与FB系列相同,但是尺寸更大,不知道是否可以将FB/XB系列的水平锁紧旋钮统一规格,这样加工装配都会方便很多,将来维修也不用备很多配件。
备注:早先的晟崴DB系列云台,已经改进了水平锁紧结构,水平旋转有明显的阻尼感,锁紧后不容易松动。在未安装到脚架上的情况下,三款云台水平锁紧后自己均无法徒手拧动,虽说感觉水平锁紧有提升,但是也无法量化判断锁紧力到底比DB-44大了多少。
七、使用感受:
FB-2:上手很容易,与DB-44明显有差别的无非少了一个缺口,且主旋钮的位置不同。可能是表面工艺有所提高,觉得不论是球体还是主旋钮,顺滑度都有一定的提升,锁紧很是快捷;
XB-2:相对于DB/FB来说,XB的外观改变还是很大的,不过上手依旧很方便,锁紧非常快捷,可以大大降低锁紧过程中的器材位移。
XB-3:与XB-2类似,略
八、锁紧度:
极限锁紧力测试方法:将木质长杆用快装板固定后,安装在快装夹座上拧紧,在长杆的一端用弹簧秤垂直向下拉(此时力臂分别为15/20/25/30cm),以长杆开始倾斜时读数的平均值为参考值。
由于无法判断云台是否完全锁紧(每个人对主旋钮拧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且用力的角度也无法保证和长杆完全垂直,因此该方法并不规范,仅供参考!)
备注:很多摄友似乎很在乎云台的极限锁紧力数值,其实我个人觉得这其实适度就可以,毕竟超过一定的力矩(力矩=力×力臂,光看重量可不行),任何球台都会锁不住的(普通三维云台也是,齿轮云台当然无此担心),所以只要在建议的承重范围内(非厂家宣传的锁紧数值,建议参考球体直径以及器材的重量和焦距),能够安全锁定就可以了。
测试中的几款云台都是可以轻松对付全副机身+大三元镜头的,其中捷信GH3780QR和马小路 XB-3,完全可以搭载中大画幅器材以及长焦定焦镜头。
九、总结:
参考最大承重测试以及上述基本数据,可以明显看到马小路FB/XB系列对于晟崴DB系列或其他传统球型云台,在重量和高度都有降低的情况下,仍旧保持了很高的性能(44mm球体直径的XB-2,其承重性能基本接近捷信GH3780QR,而52mm的XB-3其锁紧力测试结果比捷信GH3780QR要高30-40%,要知道作为对比参照物的捷信云台球体直径至少有60mm呢)。
考虑到目前马小路FB/XB系列中小规格(例如36/44mm的球台)产品,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定价(FB-2仅有1080元,即便是搭配全景夹座的XB-2R也才1880元),相信不管是用来搭配捷信/曼富图等高端脚架,亦或是用于国产脚架套装中的云台升级,“马小路”都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备选方案。
另外,目前市面上很多脚架采用了反折设计,但是套装中所搭配的云台一般锁紧力很有限,要不就是简单的单旋钮锁紧云台。FB系列整体直径和底座直径都不大,且主旋钮和水平锁紧旋钮之间的夹角有90°,完全可以满足搭配反折脚架的需要。
XB-3作为大型球台,市面上类似的产品其实并不多,特别是具备如此低重心的产品,而且相对比RRS BH-55高昂的价格以及相对匮乏的购买渠道,其市场前景还是可以看好的,不过也主要限于中大画幅器材(替代大型三维云台)。至于长焦镜头,个人觉得虽说对比液压和悬臂云台,大型球台的体积和重量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但若进行的是动态拍摄,毕竟还不是很方便(建议还是考虑液压或悬臂吧)。
十、意见和建议:
①水平泡精度很高,但是由于底色为银色,且水平泡较小,不容易观察(特别是阳光下),建议可否更换为其他对比效果更好的颜色;
②FB系列的水平刻度建议刻在水平旋转底座上(类似XB那样),这样更有利于观察;
③XB-2的旋钮螺纹不如FB-2/XB-3的,建议将来都换成一样的;
④XB系列的球体与外壳之间似乎那个间隙还是有点大,如果不影响结构,能否缩小一下,这样整体也会更细一些;
⑤XB的低重心是一个特色,但是如果搭配有中轴普通脚架恐怕优势并不明显(首选是搭配无中轴的捷信S系列脚架,或者是中轴可拆卸的脚架),希望马小路能尽快推出自己的三脚架,这样整体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