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德系标准力量 索尼PlanarT*50/1.4ZA评测

 2013年2月21日,索尼发布Planar T* 50mm F1.4 ZA SSM,这款镜头是索尼与卡尔 蔡司共同研发的标准定焦镜头,适用于35mm全画幅相机,拥有F1.4的大光圈和全新的光学设计。镜头采用经典的“Planar”双高斯结构,其中包含两块非球面镜片,像场平直,对球差、像散、色差等都给予了较好的矫正。此外,这款镜头搭载了SSM超声波马达,便于快速精准地安静对焦。镜身采用金属材质具备防尘防滴设计。

 提到索尼的50mm F1.4标准镜头要追溯到美能达时期的AF 50mm F1.4(1985年),1998年美能达又推出了50mm F1.4 New(滤镜口径从49mm提高至55mm),2006年索尼接手柯尼卡美能达后,在原有美能达镜头基础上进行了重新包装和小幅改良。此时推出的50mm F1.4 (SAL50F14),与98年版相比仅仅是加入了距离编码器,光学结构没有改变。这样看来Planar T* 50mm F1.4 ZA SSM(SAL50F14Z)的推出,很好的对索尼A卡口镜头群进行了补充。纵观7支A卡口卡尔蔡司镜头,这当中4支定焦镜头仅有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 (SAL24F20Z)和本文中的Planar T* 50mm F1.4 ZA SSM(SAL50F14Z)具备SSM(超声波马达)。下面我们看看Planar T* 50mm F1.4 ZA SSM、50mm F1.4 (SAL50F14)、卡尔蔡司Planar T* 1.4/50 ZE/ZF、适马EX DG 50mm F1.4 HSM四款标头的规格对比:

规格对比(点击放大)

 从规格对比表格上我们可以看到,Planar T* 50mm F1.4 ZA SSM用料十足,体积较大(仅次于适马),双高斯的结构具备两片非球面镜,即便是适马也有不如。单纯从规格来看,索尼这支镜头的素质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超越老迈的50mm F1.4 (SAL50F14)自然不是问题,比起MF的卡尔蔡司Planar T* 1.4/50 ZE/ZF也有明显优势,唯一好奇的是与适马EX DG 50mm F1.4 HSM来比会如何?

MTF曲线


镜头结构简析

卡尔蔡司Planar T* 1.4/50 ZE/ZF 镜头结构图

索尼Planar T* 50mm F1.4 ZA SSM镜头结构

 前文我们提到索尼Planar T* 50mm F1.4 ZA SSM镜头采用经典的“Planar”双高斯结构。Planar(普兰纳)镜头结构,由保罗·儒道夫博士(Paul Rudolph)于1896年在蔡司公司设计。Planar结构实际上是一种改良的双高斯结构。原始的Planar因为结构的限制,使光圈局限在f/4.0左右;并且因为是完全对称设计,所以对远景的成像表现不佳,因而此一结构并未受到重视,多半使用在近距离等倍摄影用途。1920年英国光学设计师霍斯·威廉·李(Horce William Lee)运用20世纪初新的不完全对称理念,修改普拉纳结构成为f/2.0大光圈的Opic结构,之后又历经许多次改良,光圈逐渐提升至f/1.4以上,开创出现代双高斯型大光圈镜。Planar结构多用在标准广角到135mm中望远的镜头设计,Planer的特点是色差修正完善,对称设计,变形极低。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与适马、佳能、尼康的50mm F1.4镜头结构、MTF曲线对比

佳能EF 50mm f/1.2L USM镜头结构

 Planar这种双高斯结构,由于对称设计在色差和变形都控制比较好,各大厂商的标准镜头均源于此,并没有采用很多特殊镜片。当然高端镜头也有例外,比如适马 EX DG 50mm F 1.4 HSM镜头采用6组8片的镜头结构,内置1片玻璃膜铸非球面镜片(后组),而佳能EF 50mm f/1.2L USM也是6组8片的镜头结构,第8片镜片采用的大口径高精度非球面镜片。我们看到目前这两支高端50mm镜头都采用了类似设计,后组内置了一片非球面镜片。而本文中的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可能借鉴一些广角镜头设计思路(Biogon?),又加入一片非球面镜。这使得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可能在反差上有较好的表现。


外观及细节

 外观设计上Planar T* 50mm F1.4 ZA SSM与其几款索尼蔡司定焦镜头保持一致,镜身以黑色为主色调,材质采用铝合金制成,兼具强度和质感。这支镜头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感觉。此外,这支镜头具备有防尘防滴能力,镜头的主驱动单元采用橡胶包装等方式密封。

 

对焦环以及对焦模式选择环

 镜头靠近前端为对焦环,阻尼适中。镜头两侧分别有ZEISS和SONY的LOGO,在ZEISS小蓝标下面是对焦模式选择环(MF/AF),对焦选择环的中央则是对焦保持按钮。该设计我们索尼(美能达)镜头上常常可以看到。

 

9叶片光圈    卡尔蔡司Planar经典结构

 这款镜头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相信散焦效果应该非常出色。此外,Planar T* 50mm F1.4 ZA SSM是索尼4支蔡司定焦镜头中,第二款搭载具备SSM(超声波马达)的(第一款为Distagon T* 24mm F2 ZA SSM)。这使得自动对焦更为安静流畅。除了SSM,这款镜头还有许多其他特性,比如自动对焦过程中对焦环不会转动、支持DMF(直接手动对焦)功能、采用RF后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期间长度不变。

 

 T*镀膜和镜头卡口

 

对焦距离窗与产地铭牌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产地为日本。镜头体积上81(直径) x 71.5mm远比佳能、尼康同规格的镜头要大。甚至比适马EX DG 50mm F1.4 HSM还要长点。重量则是同规格中最沉的一款。滤镜尺寸仅次于适马为72mm,而佳能、尼康同规格产品仅有58mm。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与佳能、尼康50mm F1.4镜头外观对比

镜头测试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搭载在α99上

 下面我们看一下Planar T* 50mm F1.4 ZA SSM的实拍效果:小编测试使用索尼α99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X FINE(超精细)、AWB设置、ISO 100。为减少机内优化对镜头光学素质的影响,我们将机身镜头补偿(阴影、色差、失真)全部关闭。

1.中心锐度

锐度测试  截图位置

F1.4,F2.0,F2.8,F4.0,F5.6(点击放大)

F8.0,F11,F16,F22(点击放大)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支镜头F1.4全开情况下稍显偏软,锐度尚可,光圈收到F2.0-F2.8锐度有一定提升,F4-F11则是这支镜头最佳范围。当然光圈在F16之后锐度开始下降,在最小光圈F22时受到衍射影像,锐度较差。对于一款标准镜头来说,这样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2.畸变及暗角

畸变控制

F1.4暗角情况

F2.0暗角情况

F2.8暗角情况

 从实拍来看,这款镜头存在一定的桶形畸变,对于一支标准镜头来说,这样的表现就有些一般了。F1.4全开光圈下存在暗角,当光圈收到F2.8后有明显改善,到F3.5后暗角基本消失。


3.紫边表现

紫边测试  截取位置

F1.4/F2.0/F2.8/F3.5(点击放大)

 大光比逆光下,我们观察一下树叶与天空明暗交接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到这款镜头F1.4全开光圈存在明显紫边,随着光圈收缩,虽然紫边有所减轻,但依然明显。

4.焦外效果

F1.4虚化效果  截取位置

焦外截取部分

 全开F1.4光圈下,虚化使得树叶杂乱缝隙形成圆形光斑,从图上截图来看这款镜头的虚化能力不错,非常柔和。焦外光斑呈圆形(椭圆),该镜头采用9叶片圆形光圈在散焦效果上还是起到一定的帮助。


5.抗眩光表现

F3.5较大光圈 抗眩光拍摄效果

F8.0小光圈  抗眩光拍摄效果 (注意右侧树叶上蓝紫亮斑)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采用T*镀膜,官方称其抗眩光性能与防鬼影效果非常出色。为了验证实际效果,我们逆光下,近乎直接拍摄阳光,从实拍来看没有产生过多的眩光和鬼影(注意小光圈下还是产生小块紫色亮斑),可见该镀膜还是起到一定作用。


实拍样片:

 那么这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实拍效果又如何呢?点击下面组图可以进入“样张赏析”浏览实拍样张。机身为索尼α99作为机身。拍摄使用RAW+X FINE(超精细)、AWB设置、AUTO ISO,图片仅缩小至1200宽,保留EXIF信息。

评测总结

 Planar T* 50mm F1.4 ZA SSM的出现首先对老产品进行了更新,并提升了光学素质。我们知道在索尼镜头群中,卡尔 蔡司镜头是其巅峰之作。这支50mm 高品质标头加入,增强了高端阵容。几天试用下来,对于这款镜头,编辑觉得全开锐度和焦外散景比较不错,但它并非完美,譬如畸变和色散控制表现一般,给人感觉这支标头个性鲜明。

 如果横向对比的话,Planar T* 50mm F1.4 ZA SSM官方定价高达12480元,是几家日系厂商中最为昂贵的标头(比佳能EF 50mm f/1.2L USM还贵)。单纯从售价来看,编辑认为这款,镜头的定价有些过高了,索家神器Sonnar T* 135mm F1.8 ZA也要比这支标头便宜,所以无论这支标头有如何出色的素质,定价还是要客观的,尤其副厂适马EX DG 50mm F1.4 HSM实力不俗,要想提高自身竞争力,将价格降到一个合理价位才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