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法你的新力量-索尼新品现场试用下篇
8月27日索尼在北京隆重发布了微单新品NEX-5T和世界首款单电造型的E卡口相机A3000。以及三款新镜头-。可以说这次索尼的新品更注重新用户的感受和无线快速分享的功能。全新的A3000更适合那些注重相机握持感的新用户。那么索尼这次心新发的这两台机器究竟有啥特色呢,就请跟无忌编辑在发布会现场一探究竟吧,简单说说在现场试用全新索尼A3000的感受吧。
外观与菜单:
索尼这次的新品发布会笔者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推出了单电外观的E口无反相机A3000。这也是索尼的一次大胆设计。一举打破了E口无反相机的外观格局,让E口相机看起来更专业,握持手感也更好。
新款A3000外观完全颠覆了过去E口机身的风格
笔者在发布会现场与索尼相关人士探讨了一下有关A3000设计理念的问题。其实这台类单反的设计索尼早有计划。目前E口系统阵容无论从机身数量到镜头群都在不断的壮大。无反相机快速的对焦与连拍性能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很多人都使用E口系统拍摄运动或者野生题材。但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张,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E口机身普遍都比较小巧,除了那些喜欢口袋随身拍摄的年轻人或者旅行者来说,很多从传统单反相机转过来的人并不太适应如此小巧的机身。另外之前微单相机的操作按钮比较小,可调功能相对少。这也对于那些习惯了单反操作的人不太适应。因此索尼为了能够迎合这样的客户群体才设计出了单反机身的无反相机。从操作习惯到按键布局再到机身手感都与单反接近,为了方便取景,A3000还设置了一个EVF电子取景器。
可以看到机身的正面与A系统的单电相机没有分别。A3000整体机身也不算大,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抓握。与普通单反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也符合A3000入门相机的定位。这里给笔者最大的感觉就是机身太轻了!要知道A3000连电池的重量只有300多g。这比小型微单并没有重多少。
A3000机身还算小,一只手可以完全握持
8月27日索尼在北京隆重发布了微单新品NEX-5T和世界首款单电造型的E卡口相机A3000。以及三款新镜头-。可以说这次索尼的新品更注重新用户的感受和无线快速分享的功能。全新的A3000更适合那些注重相机握持感的新用户。那么索尼这次心新发的这两台机器究竟有啥特色呢,就请跟无忌编辑在发布会现场一探究竟吧,简单说说在现场试用全新索尼A3000的感受吧。
外观与菜单:
索尼这次的新品发布会笔者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推出了单电外观的E口无反相机A3000。这也是索尼的一次大胆设计。一举打破了E口无反相机的外观格局,让E口相机看起来更专业,握持手感也更好。
新款A3000外观完全颠覆了过去E口机身的风格
笔者在发布会现场与索尼相关人士探讨了一下有关A3000设计理念的问题。其实这台类单反的设计索尼早有计划。目前E口系统阵容无论从机身数量到镜头群都在不断的壮大。无反相机快速的对焦与连拍性能也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很多人都使用E口系统拍摄运动或者野生题材。但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张,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E口机身普遍都比较小巧,除了那些喜欢口袋随身拍摄的年轻人或者旅行者来说,很多从传统单反相机转过来的人并不太适应如此小巧的机身。另外之前微单相机的操作按钮比较小,可调功能相对少。这也对于那些习惯了单反操作的人不太适应。因此索尼为了能够迎合这样的客户群体才设计出了单反机身的无反相机。从操作习惯到按键布局再到机身手感都与单反接近,为了方便取景,A3000还设置了一个EVF电子取景器。
可以看到机身的正面与A系统的单电相机没有分别。A3000整体机身也不算大,一只手就可以轻松抓握。与普通单反没有什么两样。当然也符合A3000入门相机的定位。这里给笔者最大的感觉就是机身太轻了!要知道A3000连电池的重量只有300多g。这比小型微单并没有重多少。
A3000机身还算小,一只手可以完全握持
A3000机身的左侧为相机的主要数据接口与存贮卡位置。打开接口保护盖,笔者发现A3000的外接接口只有一个USB接口,用于传输图片数据。但目前主流的比如HDMI 遥控器接口等等在A3000身上统统的找不到。的确让笔者汗了一把,这显然是为了节约成本。但似乎还是吝啬了点,希望后面推出的机型能多给点。
A3000的数据接口只有一个
由于把一般独立设置的存贮卡槽集中在了机身左侧,因此机身的右侧没有设置任何接口。A3000的手柄就显得相对硕大了,其实索尼相机的手柄一向设计的很好,很符合人体工程学。A3000也不例外,手柄握持很舒服,再加上机身比较轻便,能够让人握的很牢固。
相机整体机身很简洁,右侧的手柄感受不错
相机的顶部应该说是按钮最多的区域了。右侧顶部设置了拍摄模式转盘、快门以及EVF/LCD取景切换等等按键。值得注意的是,顶部预留的麦克风是双声道的,这也算是给拍摄视频留有了一个便利的功能吧。
机身的背部是一块3英寸的LCD屏幕。但像素只有可怜的23万!在这个注重色彩的社会,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画面整体的确有点粗糙感,但无论是菜单字体还是回放图形还是能够胜任的。笔者的解释只好就是对于那些传统胶片摄影人来说,23也够他们用的了。
仔细看相机的背部LCD,整体画面还是有点粗组
机身背部的按键也是精简的不能再精简了。基本保留的都是常用快捷钮。布局与小型索尼微单基本一致,新手操作起来也没啥困难。而索尼为了方便摄影师还配备了一个EVF,但同样的问题就是像素太低,仅仅为20万像素。聊胜于无吧。其实我们如果用手挡住EVF的部分,下半身就是一台NEX的微单。
可以说单从外观上开看,A3000的确是很低端。塑料感也比较强,能节省成本的地方都使用了较低规格的材料。乍一看,这台相机似乎很悲剧,但实际上这是索尼的一个销售策略,这样一台相机,其官方套机售价仅为2880元。不能不说是一枚重磅炸弹。没了花哨的功能,更注重拍摄,这也是很多入门用户所希望,太复杂的东西往往是多余的,A3000更纯粹些。
A3000的菜单与索尼之前的单反单电相机差不多。索尼采用的是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每选择一个拍摄模式或者调整选项的时候都会相应出现文字解释说明。这也非常适合新手使用,就相当于一个简易说明书了。
功能特点:
新的机身设计、新的开发理念造就了A3000。但略显遗憾的是,它的一些性能指数偏低。而这些辅助功能究竟会不会对A3000的成像有影响呢,下面笔者就介绍一下A3000身上的亮点。
成像方面:
索尼A3000别看只是一台入门机,但像素缺到达了2010万像素,这个像素级别可是目前主流的一个配置,甚至不比很多的专业相机差。2000万像素对于后期裁剪和放大来说更有优势。笔者在现场简单使用A3000拍摄了几张样片,来看看它的表现如何。
拍摄原图:
放大图:
可以看到原图放大之后画面整体的细节保持的不错,锐度也很好。2000万像素的CMOS的确不是盖的,配合索尼自家的BIONZ 图像处理器,A3000的成像并不像它机身定位那样低端。基本达到了中端相机的水准。这也是让笔者相对欣慰的,毕竟相机的成像质量才是最重要的,A3000基本完成任务。
笔者在现场使用A3000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高ISO试拍,看看这台初级入门相机的ISO是不是能够过关呢。由于是工程样机,因此这样的测试并不特别严谨,也不能全面代表上市后的真机成绩。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参考。另外由于新机器RAW文件还不能用软件转换,笔者只使用了普通用户更常用的JPG格式,机内默认设置。
测试原图:
ISO100-200
ISO400-800
ISO 1600-3200
ISO 6400-12800
ISO 16000
通过高ISO试拍,笔者发现A3000的ISO水平与目前的入门相机基本持平,可以说是中规中矩,没啥特别的优势。在ISO100-400的区间范围内,噪点非常轻微。画面的细节还是质感都是最好的。在ISO400-800区间内,噪点提升相对不算太明显,但画面细节开始被涂抹。当ISO提升到1600时噪点明显加剧,机内降噪的涂抹痕迹也加重。ISO3200以上细节损失就比较严重了,基本失去了使用价值。A3000的可用ISO基本在1600-3200之间。当然这台机器是工程机,正式产品应该会更好些。
对焦性能:
对焦方面A3000也没有给任何的惊喜,它只有对比度对焦系统,没有相位对焦。甚至取消在实时取景对焦时速度也不快。在实际的使用中,笔者感觉使用EVF对焦速度很快,也很坚决。虽然它没有相位对焦,但一些低反差的物体还是能够准确合焦的。使用LCD的对焦速度的确要慢一点,但也是可以容忍的。另外笔者需要说一下的是,A3000如果你想从LCD取景切换到EVF就必须要按机顶上的那个转换按钮,而不是想过去一样通过EVF下面的感应器自动切换,这也是需要适应的地方。
这里笔者拍摄了一小段手持机器对焦的视频。
试用总结:
无忌编辑对这台全新设计的相机还是很感兴趣的。虽然通过试用,发现它是多么的简单,很多功能都没有,但相机最基本的功能不就是拍照么。A3000的确低端,但它依然能拍摄到美丽的照片。另外它的售价也算是一个优势吧。套机仅有不但3千元的价格。非常适合新手用来练手,当然只要你能忍受它的一些缺点。
简单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