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SONY DSC-RX1扩展组合与应用

前言:


  SONY DSC-RX1自从发布后,短短的时间就引起了全球的注目,国内上周第一批迅速销售完毕,本周第2批估计也基本消化完毕。数量的稀少,可能与蔡司那颗特别设计的镜头有关,难道生产工艺限制了?因为作为电子专业的人,我明白机器本身一但设计完毕,电子的生产是非常容易如流水一样涌出。
从知道RX1的开始,就非常留意它的所有动态和进展,官网的预定第一批没有轮到,第二批直接购买了现货,相信对于爱好者,都会或多或少的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高昂的价格,入手前的谨慎也是必须

 从官方的配件来看,如果要配全,起码再需花费半万以上,还不算其他存储卡什么的,那么作为最早的少部分人,我想将最近了解的和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给大家参考和讨论,相信对下面的朋友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不同的喜好程度,不同的荷包,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性,,,决定了这个入手的多样化,,,但是讨论将有助于更好的或者更经济的组合自己的器材,那么这个帖子的意义也就完满了。
 

 首先将是初步的解说,可能比较个人化,同时也会将一些吃螃蟹的朋友的照片和体会慢慢填加,力争做到集合众多的不同模式提供给后来者参考,所有引用者的照片和文字都将注明。本贴只提供选择,而尽量不做判断,这样才更有意义。
 

 

前言:


  SONY DSC-RX1自从发布后,短短的时间就引起了全球的注目,国内上周第一批迅速销售完毕,本周第2批估计也基本消化完毕。数量的稀少,可能与蔡司那颗特别设计的镜头有关,难道生产工艺限制了?因为作为电子专业的人,我明白机器本身一但设计完毕,电子的生产是非常容易如流水一样涌出。
从知道RX1的开始,就非常留意它的所有动态和进展,官网的预定第一批没有轮到,第二批直接购买了现货,相信对于爱好者,都会或多或少的充满了兴趣,但是由于高昂的价格,入手前的谨慎也是必须

 从官方的配件来看,如果要配全,起码再需花费半万以上,还不算其他存储卡什么的,那么作为最早的少部分人,我想将最近了解的和自己的体会写出来给大家参考和讨论,相信对下面的朋友会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不同的喜好程度,不同的荷包,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个性,,,决定了这个入手的多样化,,,但是讨论将有助于更好的或者更经济的组合自己的器材,那么这个帖子的意义也就完满了。
 

 首先将是初步的解说,可能比较个人化,同时也会将一些吃螃蟹的朋友的照片和体会慢慢填加,力争做到集合众多的不同模式提供给后来者参考,所有引用者的照片和文字都将注明。本贴只提供选择,而尽量不做判断,这样才更有意义。
 

 

A:取景相关



(1)SONY光学以及电子取景器



  第一批配件中就包括了光学取景器和电子取景器,根据不同的拍摄习惯,大家会倾向于使用不同的取景模式,那么也决定了自己选择取景器的偏好。(插图1)(插图2)
 

 通常传统的使用旁轴相机的朋友会喜欢光学取景器的镜片观察魅力,同样不少前卫的爱好者以及新进爱好者更倾向喜欢使用电子取景器。
光学取景器可以直接插入RX1的热靴中使用,镜片上有视框线以及近距离修正标记,无任何拍摄参数的电子显示。(图3)
 

*热心网友--yybird--提供了他的光学取景器使用体会---详细请查阅他本人帖子:
 

 这个取景器只是一个纯取景用的取景器,没有联动,没有数显,不能对焦,不能实时取景显示。配合rx1请记住,rx1是自动对焦照相机,在大多数时候,请使用中央对焦点对焦,在取景器取景时先中间对一下,半按锁定对焦,然后平移构图,再拍摄。由于rx1中心对焦点是很大的,大致对下就可以了。当然如果需要精确构图了,或者微距模式,请使用液晶屏对焦。缺点也有,桶形失真明显,可视角度小,带眼镜的朋友就别买了,远远的都看不清楚(隐形眼镜除外),另外框线比实际取景小了一圈。最大的问题是,热靴没有锁定!装上去虽然不松垮,但是还是很担心会碰到掉下来。

 


  电子取景器直接插入RX1的热靴中使用,通过隐藏头部的电子触点与RX1连接,具有眼控感应器;屈光度调节;显示的信息丰富,分上下2排,同时也具备对焦显示以及电子数字水平量规显示,与NEX7对比,直觉亮度和色彩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查阅参数是相同的OLED显示片 ,估计是不是改进了驱动电路以及固件?但是全副本身也会带来显示的完全不同感受。(图4)
 

 与群里爱好者的讨论,大部分对电子取景器的疑问是色彩和耗电问题,,,根据我的使用和感受,同时电子知识分析,就算略有增加也是极度有限,因为眼控感应会自动切换取景显示和LCD显示,,,那么确实,用电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电池的续航力确实很低,下面的电力增强将会具体讨论到这个问题。(图5)

(2)超级大屏玩法

(3)经济亮骚的兼容光学取景



B:电源相关



(1)SONY电源的选择

 

 很多人在讨论这个电池续航力,因为本身的电池续航太短,因为不少人需要增加2块甚至数块索尼电池来增加外出时的拍摄之用,原装并不便宜,,,同时由于套装中只含机内充电的适配器,因为你单独充电还需要购买BC-TRX充电器。购买实践发现,大家买ACC-TRBX电池+充电器套装会便宜很多,里面包含一块NP-BX1电池和BC-TRX充电器一个。这样的话,你同时解决了有了充电器以及2块电池(其中一块机器配有)。但是还是有人想买多几块电池,我研究了下发现没有必要,下面将讲述我的大容量供电方案。(图)

 

(2)增强电力技巧

 

 RX1使用MICRO USB充电接口进行在机充电和直接供电拍摄,有朋友尝试发现无法直接使用USB供电拍摄,那是没有设置,你需要进入相机的设 置-工具3-USB电源供给 中,打开使用USB供电选项。(图)
 

 这样设置后,你将可使用外接USB电源拍摄,甚至无机内电池也可以拍摄。但是你如果机内没电池,纯使用外接USB电源时,否些功能可能会受限。分析估计是USB充电和供电的设计电流不足而致,当你放入电池,并联供电将增强电流驱动能力。
OK,接触了外界USB供电拍摄后,那么你只要准备一个移动电源5000MA?8000MA?,就可以痛快在野外街上无忧的拍摄一天,移动电源的选择注意点,请待续。(图)



C:镜头相关

 

(1)SONY遮光罩

 

 原厂遮光罩为金属与树脂结合体,日本制造。(图)这个结合和大部分现在看到的兼容尺寸遮光罩不同,在保证质感和美观的同时,也保证它原厂UV的可靠安装,同时内部接口部分使用树脂材料可以有效保护与镜头的接触部分,这个非常重要,因为金属遮光罩对金属镜头非常容易产生硬接触损伤,至少会伤害到表面的处理涂层。如果你使用兼容的副厂遮光罩,你首先要确认是否会出现暗角增加的现象,同时还要注意你的UV是否可以正常安装。原厂使用卡式安装,是在镜头外围,而大部分的副厂或者兼容尺寸的遮光罩是旋入滤镜中,在没有完全确定可用前,建议谨慎,以免浪费支出。

(2)UV搭配相关

 

 关于滤镜搭配,已经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当你使用原装的索尼遮光罩的时候,BW的新款超薄UV将不可用(个案可以,见下面),会造成无法旋入的问题,这个和BW新款超薄滤镜的尺寸变化有关。老款的纳米滤镜可用。经过试用,确认如果你试用原厂的遮光罩,索尼49MM T膜UV将是最佳的搭配,不会出现任何安装问题。(图)
 

*热心网友--梦悠游--提供了他的BW与原厂遮光罩的安装经历---详细请查阅他本人帖子:
B+W XS-PRO DIGITAL UV镜可以与原装遮光罩同时用于RX1,原装遮光罩套上会有点紧,稍用力就可以卡好,示例图片如下:
 



(3)创意广角玩法

 

 这个部分还未写,我也期待,有网友会测试ECU1,不过我在认为可以装上,不代表能够有好的表现吧,16/28的饼干头和35/2人文头,焦距光圈差异蛮大的,,,期待无忌的大师先分析下光学配合度可行度,我差点入,不过万一不好用就浪费了,此外蔡司头加这个总感觉有点怪怪的,有点糟蹋了这个蔡司头了,,,当然能有更多可玩性对不差钱的朋友来说也不错,也是种乐趣吧。
 

*热心网友--tlcbrc --提供了他的ECU1附加使用体会,上图加ECU1;下图未加---详细请查阅他本人帖子:
 


 


D:美化相关



(1)亮骚的那一点

 

 类似莱卡爱好者喜欢在快门按钮上安装一个小型色彩化旋钮一样(图),RX1很多朋友也喜欢这样的附件,增加美观的同时也增加了按快门的食指快感,不过在选择的时候,有个表面直径的选择问题(图),我用卡尺量了下,银色金属快门键的直径是8MM,这个键的外围就是一黑色凸边,直径是11.8mm,那么最理想的快门装饰盖直径应该在这2个尺寸的中间(图),最终的合适直径尺寸建议选择10mm 是最理想的。

 

 试用了4样小附件,基本完美,特别需要介绍的是,单手原来需要购买的指架(因为机器小,你按快门会发现使不出力),现在我发现几乎可以不用购买了,对于使用EVF的朋友很有帮助。此外购买的这些附件颜色竟然和相机上的极度接近,非常协调。
 

1:快门按钮
这个韩国的按钮非常精致,同时试用感觉按钮还是和原来的颜色(金属银色)一致比较协调,下面为螺纹,旋入机器正好,当你按下快门的时候,按钮低部距离机器约半个毫米,赞一个。
2:指套
由于机器非常小,当你单手操作的时候,会觉得快门使不出劲,手感比较困惑。因为原厂推出了指架增强按快门的手感,但是不少朋友说价格坑爹,呵呵。不过如果你决定使用EVF的时候,就算你不差钱,原厂指架也是无法安装的。我使用了这个指套,感觉非常适用,机器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值得推荐给大家思考类似的附件添加。
3:手带
这个是同品牌的韩国手带,很多朋友已经使用过,质感和工艺确实很赞。
4:镜盖带
镜头盖的遗失是经常的时候,这个原厂的金属盖工艺非常优秀,相信遗失后再配一定不便宜。本人就是一个马大哈,如果没有联系,我想我一定早晚会丢。因为我尝试改造这个韩国的镜头盖防丢附件,原来是设计给NEX7的,我经过修剪4个角,成功用在了RX1的盖子上,实际使用不错。

 

(2)手感改善思考

 

 RX1冰凉的身躯确实带来价值感,同时小型化也带来某些副作用,以使用者的手感来说,这是小型化的相机一般欠缺点,也可能本人人高手大,总觉得使用相机是捏着用。因此也有不少网友讨论最好有什么手并之类的附件,不过使用手宾也带来了增大相机的问题,把小型化的部分优势又抵消了,感觉很是矛盾。我前段时间看到有为RX100推出的贴式手并橡胶(图),看后感觉创意十足,十分期待对应RX1的商品能尽快出现。(图)



(3)保护与携带

  个人喜欢能挂腰的小型包,,,通常相机挂脖子上容易晃荡,放大包好象本身就有用文件包,再搞个大相机包,,,有点太多了,,,我希望能有个不管任何时候都可以挂身上的包,不管是去上班,下班,工作,出差,旅游,,,,而同时满足的好象只有腰包,,当然还要看类型,,,,同时希望网友提供自己的相机包选择以及为什么选的原因,谢谢分享。
 

因为不少朋友还未到手机器,就开始选择购买相机包,因此,将实际卡尺量的最小尺寸保证贴出来,包的内部空间必须要能容纳以下尺寸。
126mm 宽 从相机左肩带挂钩到右肩带挂钩
82mm 长 从屏幕到原厂镜头盖(以安装SONY的UV)
71mm 高 从相机底部到拍摄模式旋钮
特别说明:说明书机器尺寸为尽尺寸,未计算入突出部件的尺寸。
目前RX1的屏幕贴LM-15缺货,同时有货也以翻倍的官方价格出售,因为再提供详细的RX1屏幕卡尺测量尺寸为:
长72mm 宽52mm
大家可以找低于这个尺寸的其他相机原装屏幕保护贴代替,同时也期待有朋友实际测量现有的屏幕贴尺寸提供大家参考,谢谢。
*热心网友--RX1--提供了他的屏幕贴膜知识---详细请查阅他本人帖子:
一般的3寸4:3贴膜是61.3mmx46mm;3.5寸的是70.3mmx52mm,3.5寸的应该可用。贴的时候靠屏幕右边,左边留富余.(左上角有光线传感器,正好避开,以免影响正常工作)
***经过研究技术参数,原厂屏幕贴LM12和LM15尺寸材质完全一样,可以代用,但是LM15增加了抗指纹涂层,因此显示效果和使用效果会得到提升。

E:其他参考

(1)SONY指架使用

 

 原厂的指架的最重要的作用是增强按快门的附着力,同时设计的时候可以向左搬开,以便浏览拍摄的相片,重要的是,测试证明,该指架只适合安装原厂光学取景器的朋友购买与同时安装,如果你购买的是电子取景器,那这个指架是没法安装。这个指架并不便宜,因此必须提醒大家。本人倾向等待可以与电子取景器共同使用的支撑指架。很期待能有类似的开发出来。(图)

 

(2)隐藏的悄然拍摄



  通常的街拍,就算你使用小型相机,也是会被对方看到的人一种压力,一般人会回避,也会有人怒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当你挂脖子的时候,最好能有种隐蔽的拍摄方法,而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南京网友ZP成功的使用长快门线进行街拍,(图)而根本不会让任何人注意到你在拍摄。一根长度为一米的机械快门线,将你脖子上的相机快门与通过衣袖到手的快门按键联系起来,你可以手插在口袋内拍摄,感谢ZP的伟大创意,,,不过我思索,这个需要一定的练习,甚至可能需要你的肚子和胸部运动辅助对景,,呵呵。
 

*热心网友--yybird--提供了他的快门线安装经历---详细请查阅他本人帖子:
 

 给大家推荐机械快门线,快门线现在目前国产和进口的都很多,个人用过nXXX的ar3快门线,和uXXX的1米镀金快门线。机械快门线的好坏,重点在于手感,按下去是否顺滑。ar3和uXXX手感都很好,ar3有30cm,uXXX镀金的1米,还有镀银50cm。长短根据自己需要选择,由于我要离机闪灯用,我选择了1米,这样我可以站的远远的打灯。长度越长,手感越会受影响。问我直观的感觉?可以设想半按快门的感觉,线不好,我估计都很难感觉到半按,直接就按过去了。另外就是回弹的速度,影响连拍哦,半天才回来你得急死了吧。现在感觉最好的是uXXX,线很软,可以裹成一团,但是别妄想裹成一团还能按下去,上机的时候还是老老实实把它伸展开吧。这个快门线另一个优点,在于快门按钮有个很厚实的手柄,持握感很好。如果需要短线,可以选择ar3.另外快门线有个b门锁定功能,在快门按钮下方有个螺栓,拧松了就是b门,释放快门需要在按一下底下的螺栓,快门才会回弹。拧紧就是普通快门,会立刻回弹。有的国产线是不带b门的,请注意。示例图片如下:


(3)

(4)
 

相关连接:
1:无忌开箱第一贴 酒鬼2瓶 管理的主题: RX1俱乐部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备注:大量测试以及精彩照片的分享和讨论.
2:香港SONY网站上 RX1使用者指南
svcfiles/faq/DI/User_Guide_Chi/DSC-RX1/contents/01/index.html
备注:截止目前(2012-12-07)可以看到的详细中文使用说明,提供未购买者提前参考阅读.
3:------索尼RX1用FDA-EV1MK电子取景器无忌首发评测------

本人的RX1+FDA-EV1MK电子取景器使用感受帖子。
 


相关文章